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游彪 頁數(shù):28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個立國已經(jīng)一百六十多年、創(chuàng)造了輝煌文明的王朝,為什么輕易就被興起才十幾年的敵國顛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士的慷慨悲歌聲中,帶著怎樣的遺憾和深痛? 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國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劇?! ∈钦l導致了這一場悲劇的發(fā)生?是力圖救國利民、提倡新法的官場異類王安石?還是罔顧國計民生、醉生夢死的徽宗、蔡京君臣?甚或是,亡國的悲劇早就隱藏在大宋開國之初的政策基因當中? 本書通過長時段、多層面的考察,——再現(xiàn)北宋王朝衰亡的全景,對這些問題做出了發(fā)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作者簡介
游彪,男,1965年出生,四川簡陽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撰寫博士論文,2000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宋遼夏金史研究,著有《末代蔭補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經(jīng)濟史稿》,發(fā)表論文30余篇。2001年承擔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2002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民俗史研究》(宋元卷),2003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佛教與宋代社會》。
書籍目錄
自序:從郭靖楊康說起引子百萬弱兵 ·燕云十六州:宋人的開國之痛 ·曹彬:北宋武將蛻變的縮影 ·種氏家族:崇文抑武政策的犧牲品變法風云 ·大變法:誰開啟了靖康之變 ·黨爭漩渦:北宋中后期政治的惡質(zhì)化末世君臣 ·徽宗: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蔡京:書畫名家與誤國奸臣兵臨城下 ·開封城:鐵騎滿郊畿 ·太原圍:血肉鑄就的城池 ·靖康恥:兵臨城下的屈辱 ·李綱與宗澤:時代悲劇的演繹者臣子遺恨 ·秦檜:靖康之變后遺癥 ·李清照:顛沛流離的南渡詞人 ·洪皓:節(jié)比蘇武的南宋使臣 ·辛棄疾:壯士的恢復(fù)之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后記 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揭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塊傷疤,而是想提醒人們勿忘歷史,并從北宋亡國的歷程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任何民族在過去都可能會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有些甚至是致命的,中華民族也不例外。我想,我們不僅需要正視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yīng)該從過去的失誤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以避免重蹈覆轍。 其實,原本是想通過靖康之變這一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事件與整個宋王朝的歷史聯(lián)系起來,但這會有著很大的風險,原因在于難以恰當?shù)卣隙咧g的關(guān)系,尤其是存在著選擇描述對象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孤立地看待歷史上的大事件,可能會很容易,但要透徹地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卻非常困難。正因為如此,我在書中大體上只是指出了某些被忽略或是潛在的可能性,并盡可能地將這些因素寫出來,提供給讀者去思考。當然,需要讀者朋友諒解的一點是,這種蜻蜓點水似的勾連,難免會出現(xiàn)誤判情形。 本書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謝中華書局的徐衛(wèi)東先生。他給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間,從草擬提綱到書稿寫作,我們通過數(shù)不清的電話交換意見,討論與本書相關(guān)的問題。同時,宋志軍先生也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此外,博士生劉云軍、碩士生劉志華、羅慧嫻、楊甲等為此付出了許多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 2006年5月22日夜10時40分 于北京師范大學茹退居
編輯推薦
一個立國已經(jīng)一百六十多年、創(chuàng)造了輝煌文明的王朝,為什么輕易就被興起才十幾年的敵國顛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士的慷慨悲歌聲中,帶著怎樣的遺憾和深痛?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國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劇。是誰導致了這一場悲劇的發(fā)生?是力圖救國利民、提倡新法的官場異類王安石?還是罔顧國計民生、醉生夢死的徽宗、蔡京君臣?甚或是,亡國的悲劇早就隱藏在大宋開國之初的政策基因當中?本書通過長時段、多層面的考察,——再現(xiàn)北宋王朝衰亡的全景,對這些問題做出了發(fā)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