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0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日)內藤湖南 頁數(shù):226 字數(shù):130000 譯者:吳衛(wèi)峰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日本著名中國史學家內藤湖南于1899年旅行中國時的記錄。內藤所到之處遍訪名山大川、碑墳寺觀等景勝,以印證他神游已久的禹域大地,但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他與嚴復、張元濟、文廷式等很多改革派知識分子之間討論中國政治局勢的筆談記錄,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
作者簡介
內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出生于秋田縣鹿角市毛馬內的一個土族家庭,自幼受漢學熏陶。湖南這個號來自他家鄉(xiāng)北面的十和田湖。早年投身報界,任《大阪朝日新聞》等報記者。后入聘京都帝國大學,講授中國歷史,任東洋史學第一講座教授。1934年病逝于京都。其
書籍目錄
近代日本人中國游記總序譯者序緒言卷首 游清雜詩次野口寧齋見送詩韻 學徒的暑假旅行 送別詩歌十四首 文蕓閣詩禹域鴻爪記 一 出發(fā),芝罘,渤海的史論 二 天津,憑吊,和嚴王二位的交談 三 北京,變遷,城墻觀月 四 長城,明十三陵 五 京郊的寺觀,文廟,觀象臺 六 陳、蔣二氏,威海衛(wèi),上海,文、宋二氏 七 杭州,西湖,靈隱 八 蘇州,虎丘,寒山寺,靈巖山,滄浪亭 九 沿長江溯流而上 十 武漢之游,黃鶴樓,大別山,伯牙臺 十一 赤壁,金陵之游,鎮(zhèn)江 十二 最后的筆談,時事,金石,歸途中的驚聞鴻爪記余 中國人與狗 回回 鹽丘 空中鳴鑾 孔廟的守衛(wèi) 貢院 體面的意義 一大茅廁 罨秀“ 外國人 南口的浴室和便器……禹域論纂
媒體關注與評論
每月心水 中華書局的《近代日本人中國游記》叢書已出版多種,最近出版的兩種是內藤湖南的《燕山楚水》和桑原騭藏的《考史游記》。內藤湖南(1866-1934)、桑原騭藏(1870-1931)和白鳥庫吉、狩野直喜,都是近代日本“東洋學”(又稱“支那學”即“漢學”)的重鎮(zhèn)。內藤更被稱為“近代日本漢學界第一人”,日本已出版《內藤湖南全集》十四卷,其重要著作《中國史通論》已譯成中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堆嗌匠肥莾忍僭?899年9月至11月第一次來華的游記(此后他曾九次到中國),記述了他游歷天津、北京、上海、杭州、蘇州、漢口、南京等地的所見所聞。但這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作為日本東洋史學界的重要學術人物,內藤的中國之行,既觸物感懷,發(fā)思古之幽情,更多的是對當時中國的政治形勢和政治改革的關注(兩大背景:日本在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勝利,中國1898年戊戌變法的失敗),故內藤在中國期間,與改革派知識分子如嚴復、張元濟、文廷式等多有接觸,并用筆談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中國的政治和改革。此外,內藤所到之處,留心文物、金石、書畫、學術風氣、歷史遺存和風物輿地,筆之所至,發(fā)為議論,每見其深厚的漢學素養(yǎng)。內藤湖南對中國古典文化之貫通,連當時的著名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都高度評價?! ∩Ts藏為日本近代東洋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內藤一樣,著述宏富,在日本學界影響深遠。他的《東洋史說苑》一書已有中譯本(中華書局2005年出版)?!犊际酚斡洝肥巧T?907-1909年四次中國之行訪古考察的學術成果,名為“游記”,實則“考史”,所考者包括古建筑、陵墓、碑刻、山川、風物及政治、經(jīng)濟、交通、文化等社會狀況,并制作了許多珍貴的碑刻拓片,拍攝了大量實物圖片(其中很多古物、古建筑現(xiàn)今已蕩然無存)。更難得的是,桑原在中國考察故跡文物時,不遺所見,抄錄了大量地方志及前人的考古錄,連一碑一墳也不輕易放過。據(jù)譯者粗略統(tǒng)計,《考史游記》中引用的中國文獻多達一百三十余部,僅通志、地志類就不下二三十部,于此可知其考史之嚴謹和用心,亦可知此書的學術價值?! 秴菨O山集箋注》(中華書局2007年6月出版),“為明清之際的文化史和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呈獻了一個精耕細作的文本”(是書蔡鴻生序)。明清鼎革,吳漁山(1632-1718)以遺民絕仕,堅守志節(jié);而士大夫中,逃禪成為一時風氣。其時漁山亦結交禪友,輒作塵外想,寄跡佛寺,日與僧往還,盤桓數(shù)年,卻未曾出家為僧。然而他最終仍須向宗教尋求精神慰藉,只不過這心靈的寄托非東方之佛教而是西方之天主教(吳漁山自幼受洗,四十歲以后專注于天主教)。中山大學歷史系章文欽老師致力于吳漁山文集的編纂、補遺和研究,花費七年時光,為這位明末清初引人注目的文化名人的詩文集作了詳盡的箋注,于其生平行狀及交游,鉤沈探究,抽繹出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往事;其間明遺民的風流品藻,詩畫寄寓,每見蒼涼氣調。益有進者,章文欽先生對《吳漁山集》的箋注,不囿于一般的章句詮釋,尤以詩史互證,發(fā)微本事見長。讀其箋證,如蔡鴻生先生所言,“訓詁與闡釋統(tǒng)一,亦文亦史”,多有發(fā)覆創(chuàng)新。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文獻叢刊”,近年已出版多種,有原稿影印(如卷帙繁多的《清代稿鈔本》和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等),有重新排印(如《惲毓鼎澄齋日記》、《翁同龢集》、《一個日本記者筆下的袁世凱》等);最近出版的一種是金梁的《近世人物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4月)。此書有兩個版本,一系民國二十三年排印本,一系1955年臺灣排印本,今本系據(jù)“臺灣本”影印,內容一仍其舊。金梁(1878-1962)出身滿洲正白旗,清季曾任翰林院編修、內閣中書等職。其為人忠直,因三上萬言書,以“言詞激烈,指斥官闈,且直詆時相(按,指慈禧的寵臣、權傾一時的大學士榮祿),請殺之以謝天下”,而萬口喧傳,聞于朝野。名臣沈曾植謂:當此舉世奄奄無生氣之際,金梁冒死發(fā)言,大聲疾呼,真“豪杰之士”也。及至清室覆亡,金梁卻以復辟舊王朝為己任,被遜帝溥儀授以要職,從此為小朝廷日夜奔走,不辭劬勞;一度參預《清史稿》??淌乱?,搶救八千麻袋“大內檔案”亦與有功焉,還做過張學良的老師。入民國,金梁雖以遺臣身份效力于亡朝,然終未跟著溥儀去偽滿洲國做官,固不失其清醒。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金梁閉門著述,出版的書籍多與清史有關。他參以晚清四大日記——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記》、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王闿運的《湘綺樓日記》和葉昌熾的《緣督廬日記》,編成《近世人物志》一書。其自敘云:諸家日記,為時所重,因其知人論世,發(fā)潛搜隱,有別于野史之傳誤,亦可補正史所不及,實足備參考,當為信史所不廢;故輯六百余人,剪裁成傳,“凡近世人物,略具于斯,其中毀譽,一依原本,不復稍加修飾,以存其真”。所輯六百余人中,晚清著名人物囊括殆盡??紫榧獮椤督廊宋镏尽纷珜戦L文,詳述金梁的生平遺事及治學特色,“金梁此書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線索,循此線索,可以結合清代檔案及清人信札等原始資料,對晚清人物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 ∩蛘乖疲瑥V州
編輯推薦
內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國學的奠基者和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內藤一生曾九次來過中國,旅跡遍及華北、東北、長江流域的所有主要大城市,《燕山楚水》,他憑著漢學家的學者素養(yǎng)及新聞記者的職業(yè)敏感,所到之處,贊美風光景物,考證古跡名勝,評述士風人情,時而抒發(fā)一些今夕對比、中日比較的議論感嘆,或淺吟低唱,或慷慨高論,無不涉趣成文,近百年后讀來,仍覺饒有興趣,時獲啟發(f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