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晉] 陳壽 (撰),[宋] 裴松之 (注) 頁數(shù):867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三國志》是我國著名史學(xué)家陳壽撰寫的史學(xué)名著,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后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曹操、劉備、孫權(quán)、諸葛亮、關(guān)羽、周瑜等都有記載。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曾在蜀漢為官,蜀漢滅亡后,入晉擔(dān)任過晉平令、著作郎。陳壽是史學(xué)家譙周的學(xué)生,他在蜀未亡時即注意收集資料?!段簳?、《吳書》的史料來源主要是官修的王沈《魏書》、韋昭《吳書》,私撰的魚豢《魏略》,《蜀書》因為蜀無史書,主要由他自己采集?!度龂尽返妹谖?、蜀、吳的三足鼎立。全書共65卷,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雖然陳壽是由蜀漢入晉的,但晉是繼承魏統(tǒng)一全國的,所以,只能以《魏書》列前,以“本紀(jì)”來記述魏國的帝王,而蜀、吳的帝王只能用“傳”這種形式。但敘事手法卻與本紀(jì)一樣。《三國志》長于敘事,文筆簡潔,剪截得當(dāng),深受贊許。時人夏侯湛也在寫《魏書》,看到陳壽的《三國志》后,就把自己的作品毀掉了。而后人更是推崇,認(rèn)為它可以與《史記》、《漢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三國史相繼消失,只有這部《三國志》流傳至今,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由于陳壽寫書的時間靠近三國,可以利用的前人成果不多,所以失之簡略。在他死后130多年,裴松之受南朝宋文帝的指派,為《三國志》作注。書成后,被文帝贊為“不朽”之作。裴松之的注與原來注史書主要在訓(xùn)詁上下功夫不同,他的注主要是增補史實。據(jù)裴松之在《上三國志注表》中介紹,他的注著重4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二是“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離,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納以備異聞”;三是“紕謬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四是“時事當(dāng)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補缺、備異、糾謬、評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裴注中,列舉引用魏晉人的著作就有200多種,而且這些書大部分已經(jīng)失傳。因此,從史料價值來說,裴注不亞于《三國志》,這也是后人讀《三國志》必讀裴注的原因。陳壽《三國志》和裴注不僅在史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著突出貢獻。作為記載三國時代最原始的資料,它為后代有關(guān)三國的文學(xué)作品,特別是《三國演義》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歷史框架和第一手素材。本書以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三國志》為底本,并參考了點校本出版后學(xué)界關(guān)于《三國志》的研究成果,訂正了原書中的一些錯誤,從而保證了其學(xué)術(shù)可靠性、文字準(zhǔn)確性。另外,本書保持了陳壽《三國志》加裴松之注的做法,以幫助讀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三國這段歷史。而對于廣大讀者來說,本書最大的特點是閱讀方便。眾所周知,《三國志》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書名,即便是研究歷史的專業(yè)人士,也不是很容易識別的。因此本書保留了原點校本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線(——),書名下加波浪線(——)的做法,使讀者一目了然,不會因為不熟悉這些專有名詞而誤讀、錯讀。因此,可以說,本書是方便現(xiàn)代讀者閱讀這部巨著的較好的白文普及本。中華書局編輯部二00六年九月
內(nèi)容概要
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四史”。作者陳壽,以其史識及敘事能力,在當(dāng)時已有“良史之才”的稱譽?!度龂尽吩诙氖分?,有它自己的特點,它既不像《史記》那樣的通史,也不像《漢書》一類史書那樣的斷代史,它平行地敘述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峙的史實。雖然名之為“志”,但是書里面只有紀(jì)和傳,沒有志。 本書是裴松之的注釋本。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論,裴注不單單是陳書的助讀 “功臣”,甚至可以將之和陳書視為反映魏蜀吳三國六十年鼎立歷史的“雙璧”;兩著合刊,才算得上是記載中國古代這段輝煌歷史的完整充實的巨著?!度龂尽放c《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四史”。作者陳壽,以其史識及敘事能力,在當(dāng)時已有“良史之才”的稱譽?!度龂尽吩诙氖分?,有它自己的特點,它既不像《史記》那樣的通史,也不像《漢書》一類史書那樣的斷代史,它平行地敘述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峙的史實。雖然名之為“志”,但是書里面只有紀(jì)和傳,沒有志。本書兼具普及性和學(xué)術(shù)性,其文字,以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三國志》為底本,參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書局活字印本、清光緒十三年江南書局刻本等舊刻本和以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為代表的多種新版本。書中所選圖片資料,遵循忠實于歷史的原則,力求選取富含歷史文化價值的圖片,配入《三國志》相應(yīng)的文字部分,以圖輔文,以圖證史,圖文結(jié)合,內(nèi)容涉及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外交、風(fēng)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真實反映三國時期的歷史原貌,方便讀者對這一時期豐富的歷史文化有一個較為形象的、直觀的認(rèn)識。
作者簡介
合著者:(晉代)陳壽?。ㄋ未┡崴芍?/pre>書籍目錄
卷一魏書一
卷二魏書二
卷三魏書三
卷四魏書四三少帝
卷五魏書五后妃
卷六魏書六
卷七魏書七
卷八魏書八
卷九魏書九
卷十魏書十
卷十一魏書十一
卷十二魏書十二
卷十三魏書十三
卷?四魏書十四
卷十五魏書十五
卷十六魏書十六
卷十七魏書十七
卷十八魏書十八
卷十九魏書十九
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
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
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
卷二十三魏書二十三
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
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
卷二十六魏書二十六
卷二十七魏書二十七
卷二十?魏書二十八
卷二十九魏書二十九方技
卷三十魏書三十
卷三十一蜀書一二牧
卷三十二蜀書二
卷三十三蜀書三
卷三十四蜀書四二主妃子
卷三十五蜀書五
卷三十六蜀書六
卷三十七蜀書七
卷三十八蜀書八
卷三十九蜀書九
卷四十蜀書十
卷四十一蜀書十一
卷四十二蜀書?二
卷四十三蜀書十三
卷四十四蜀書十四
卷四十五蜀書十五
卷四十六吳書一
卷四十七吳書二
卷四十八吳書三三嗣主
卷四十九吳書四
卷五十吳書五妃嬪
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
卷五十二吳書七
卷五十三吳書八
卷五十四吳書九
卷五十五吳書十
卷五十六吳書十一
卷五十七吳書十二
卷五十八吳書十三
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
卷六十吳書十五
卷六十一吳書十六
卷六十二吳書十七
卷六十三吳書十八
卷六十四吳書十九
卷六十五吳書二十章節(jié)摘錄
書摘 武帝紀(jì)第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后①?;傅凼?,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②。養(yǎng)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③。嵩生太祖。 ?、偬嬉幻∽职⒉m。王沈《魏書》日:其先出于黃帝,當(dāng)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快于邾。春秋之世,與于盟會,逮至戰(zhàn)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于沛。漢高祖之起,曹參以功封平陽侯,世襲爵土,絕而復(fù)紹,至今適嗣國于容城。 ?、谒抉R彪《續(xù)漢書》曰:騰父節(jié),字元偉,素以仁厚稱。鄰人有亡豕者,與節(jié)豕相類,詣門認(rèn)之,節(jié)不與爭;后所亡豕自還其家,豕主人大慚,送所認(rèn)豕,并辭謝節(jié),節(jié)笑而受之。由是鄉(xiāng)黨貴嘆焉。長子伯興.次子仲興,次子叔興。騰字季興,少除黃門從官。永寧元年,鄧太后詔黃門令選中黃門從官年少溫謹(jǐn)者配皇太子書,騰應(yīng)其選。太子特親愛騰,飲食賞賜與眾有異。順帝即位,為小黃門,遷至中常侍大長秋。在省闥三十余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nóng)張奐、潁川堂豁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計吏修敬于騰,益州刺史種嵩于函谷關(guān)搜得其箋,上太守,并奏騰內(nèi)臣外交,所不當(dāng)為,請免官治罪。帝日:“箋自外來,騰書不出,非其罪也。”乃寢?奏。騰不以介意,常稱嘆?,以為?得事上之節(jié)。?后為司徒,語人曰:“今日為公,乃曹常侍恩也?!彬v之行事,皆此類也?;傅奂次唬则v先帝舊臣,忠孝彰著,封費亭侯,加位特進。太和三年,追尊騰曰高皇帝。 《續(xù)漢書》曰:嵩字巨高,質(zhì)性敦慎,所在忠孝。為司隸校尉,靈帝擢拜大司農(nóng)、大鴻臚,代崔烈為太尉。黃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 吳人作《曹瞞傳》及郭頒《世語》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悖之叔父。太祖于悖為從父兄弟。 太祖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①;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日:“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②!”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③,征拜議郎④。 ?、佟恫懿m傳》云: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其叔父數(shù)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陽敗面喁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fēng)?!笔甯敢愿驷?。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日:“叔父言汝中風(fēng),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fēng),但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贬阅艘裳伞W院笫甯赣兴?,嵩終不復(fù)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凇段簳啡眨禾緲蛐?,世名知人,睹太祖而異之,曰:“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為托?!庇墒锹暶嬷??!独m(xù)漢書》曰:玄字公祖,嚴(yán)明有才略,長于人物。張瑤《漢紀(jì)》曰:玄歷位中外,以剛斷稱,謙儉下士,不以王爵私親。光和中為太尉,以久病策罷,拜太中大夫,卒,家貧乏產(chǎn)業(yè),柩無所殯。當(dāng)世以此稱為名臣。《世語》日:玄謂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太祖乃造子將,子將納焉,由是知名。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日《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于世。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碧娲笮?。 ?、邸恫懿m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數(shù)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xí)寵臣成疾之,然不能傷,于是共稱薦之,故遷為頓丘令?! 、堋段簳吩唬禾鎻拿梅蚍€(wěn)強侯宋奇被誅,從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學(xué),復(fù)征拜議郎。先是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閹官,反為所害。太祖上書陳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靈帝不能用。是后詔書敕三府:舉奏州縣政理無效,民為作謠言者免罷之。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并行,強者為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太祖疾之。是歲以災(zāi)異博問得失,因此復(fù)上書切諫,說三公所舉奏?;乇苜F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責(zé)讓之,諸以謠言征者皆拜議郎。是后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fù)獻言。 P1-2編輯推薦
本書兼具普及性和學(xué)術(shù)性,其文字,以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三國志》為底本,參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書局活字印本、清光緒十三年江南書局刻本等舊刻本和以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為代表的多種新版本。書中所選圖片資料,遵循忠實于歷史的原則,力求選取富含歷史文化價值的圖片,配入《三國志》相應(yīng)的文字部分,以圖輔文,以圖證史,圖文結(jié)合,內(nèi)容涉及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外交、風(fēng)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真實反映三國時期的歷史原貌,方便讀者對這一時期豐富的歷史文化有一個較為形象的、直觀的認(rèn)識。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