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跡名勝影集

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朱偰  頁數(shù):271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朱偰先生(1907——1968),字伯商,浙江海鹽人。歷史學(xué)家朱希祖長子。朱偰先生秉學(xué)家,精研文史。1923年考入北京預(yù)科,1925年入本科學(xué)政治,1929年赴德國柏林大學(xué),1932年獲經(jīng)濟學(xué)哲學(xué)博士。歸國后,出任中央大學(xué)經(jīng)濟系教授、系主任,講授財政學(xué)、世界經(jīng)濟、經(jīng)濟名著選等課。1939年10月入國民政府財政部任職。建國后,歷任南京大學(xué)經(jīng)濟系教授、系主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省圖書館委員會副主任。1957年7月,因曾經(jīng)批語拆毀南京城墻一事,被定為“右派”?!拔母铩遍_始,慘遭迫害,于1968年7月含冤辭世。朱偰筆者一生著述豐贍,在財政、金融、文學(xué)、史學(xué)、考古諸領(lǐng)域,成就斐然。    《金陵古跡名勝影集》,1936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共有圖片三百一十七張,這些圖片的底片或照片,經(jīng)過戰(zhàn)火、“文革”之后,毀損近半。此次出版,找到有底片或照片的圖版約一百六十張。其馀圖版,只能以原書掃描,由于原書紙張老化、圖片模糊等原因,致使影響部分圖片效果,敬乞讀者見諒。

作者簡介

.

書籍目錄

(1)臺城柳(2)六朝故壘(3)從景陽樓望臺城(4)臺城下已塞之城門(5)南齊銅佛(6)獅鳳柱顧(一)(7)獅鳳柱礎(chǔ)(二)(8)宋武帝初寧陵麒麟(9)陳文帝永陵麒麟(10)梁安成康王蕭秀墓辟邪(11)梁南錄簡王蕭績墓辟邪(12)梁吳平忠侯蕭晃墓闕(13)淳化鎮(zhèn)宋墅后村失名之墓闕(14)梁南康簡王蕭績墓闕(15)梁南康簡王蕭績墓全景(16)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碑(17)梁安成康王蕭秀墓闕及脾(18)棲霞山西北張家?guī)焓拍梗?9)陳武帝萬安那個麒麟(20)晉溫嶠墓(21)六朝松(22)桃葉渡(23)長樂渡以上六朝(24)小虹橋(25)宋故贈檢校少保王公神道碑(26)宋王德基全景(27)幕府山失名之古墓(一)(28)幕府山夫名之古墓(二)(29)幕府山失名之古墓(三)以上唐宋(30)聚寶門(今中華門)島瞰(31)聚寶門(今中華門)正面(32)聚寶門之一角(33)朝陽門鳥瞰(34)通濟門島瞰(35)金川山(36)神策門(37)石頭城(一)(38)石頭城(二)(39)南京城東南角(40)午朝門(41)午朝門雙闕之遺址(42)午朝門及內(nèi)五龍橋鳥瞰(43)西安門(44)外五龍橋(45)西華門外之玄津橋(一)(46)明故社稷壇全景……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金陵古跡名勝影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圖片很齊全,可以按圖索驥尋找南京被人遺忘的歷史,最好還要參考《金陵古跡圖考》。兩書均出自朱偰先生,曾經(jīng)極力勸阻南京50年代拆除城墻,在《南京城墻史話》中提到,十分敬佩朱偰先生所為及遠見。
  •   秋暮立讀民國賢學(xué)朱偰之"金陵古跡名勝影集"書內(nèi)門垣殘蒼、碑墓漶漫,加之作者親往存照、殷切旁白,不禁有六朝風(fēng)流,雨打風(fēng)吹之愴涼感慨,期間更睹之中山門、午朝門、五龍橋等,余嘗登之撫之,更生今昔之感,余間故事亦歷歷也。翻之未半,只聞窗外風(fēng)聲大作,如獸吟禽鳴,似與書中景物應(yīng)也,抬眼窗外蒙蒙夜色,不知身處時地何也!
  •   朱先生作為南京文物局長為南京古籍保護嘔心瀝血,南京許多文物得以保留至今,可以說朱先生功不可沒,可惜許多文物包括朱先生本人還是躲不過文革的浩劫。許多書上的文物只是永遠的留在了照片中,有的故地已經(jīng)無跡可尋,有的也已經(jīng)物是人非,可嘆!可惜!
  •   作者保護文物之心令人動容,這些珍貴照片歷經(jīng)文革浩劫得以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中英文對照的圖片介紹看得出老前輩的英文修養(yǎng)相當(dāng)好,值得珍藏。
  •   在這本書中看看金陵的古跡名勝,遺憾了
  •   這是一本難得的大家之作,樸實、真實地記錄了南京這座古城曾經(jīng)的歷史風(fēng)貌,圖文并茂,盡管有些許老舊,但難掩金陵古都的厚重和清麗。值得收藏!
  •   很好,照片拍的很好,是文人的攝影,并且作者自己精通英文,中英對照,都是作者自己的,有時候感覺真是絕妙
  •   讓我對南京有了更深的了解。
  •   很有歷史感 好書
  •   仙人的學(xué)術(shù)研究就是嚴謹??!
  •   可惜很多地方現(xiàn)在都沒有了,過去的每天都成為了歷史
  •   適合喜歡看圖之人.作為一個在南京長大的人,有些圖片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很美!很憂傷!但是價格貴了些!
  •   現(xiàn)在有類似朱先生眼光的學(xué)者,很難!
  •   里面照片比較模糊,感覺有點貴
  •      《金陵古跡名勝影集》,朱偰著,中華書局2006年8月出版。
      
       20世紀(jì)30年代,國民政府大力建設(shè)新都南京,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文物古跡的破壞。時在中央大學(xué)任經(jīng)濟系教授的朱偰先生出于“深懼南都遺跡,湮沒無聞,后世之考古者,無從研求”的考慮,用了三年世紀(jì)深入進行實地調(diào)查,攝得金陵古跡名勝照片二千余張,并精選出317張“輯為圖考,以保留歷史于萬一”。本書于1936年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今本由中華書局再版。
      
       本書作者對于南京在中國歷史之地位評價尤高:“嘗以為中國古都,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長安、洛陽而外,厥推金陵。北京雖為遼、金以來帝王之都,然史跡不過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遠在南北朝以前也?!倍谒拇蠊哦贾?,“文學(xué)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guān)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在本書所輯之照片中,有臺城柳、六朝故壘,有中華門、明故宮遺跡、明孝陵以及諸王公大臣墓,有朝天宮、靈谷寺,有莫愁湖、秦淮河、天王府,最后還有中山陵。圖片皆配中、英文字說明,中文常引古詩,重寫意;英文則平鋪直敘,作簡介。圖片中又有若干航空測量隊之高空全景照片,在當(dāng)時亦屬新鮮。“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本書初版至今又歷四分之三世紀(jì)之光陰,金陵古城更加飽經(jīng)滄桑,唯有燕子磯外大江水,始終奔騰東流。
      
       (蔡艦 2011年3月21日)
  •     “燕子磯頭紅蓼月,烏衣巷口綠楊煙,風(fēng)景憶當(dāng)年?!?納蘭容若
      沒有北京巍峨宏大的明清宮殿群,沒有西安動輒橫亙千載的地下真容,南京的古都風(fēng)貌更多是從曾為歌舞場的衰草寒煙之間去追憶往昔的繁華,因而歷史的興廢滄桑感于斯城而至極。數(shù)百幅黑白相片,取景恰如其分,攝術(shù)精湛有加,麒麟、辟邪、神道、墓闕、翁仲、石獸、門、橋、渡、閣,鐘山、方山、三山、江天一色,佛像、藻井、供桌、古剎梵音,一個城市的故事就這樣用鏡頭語言娓娓道來。而作者配之于圖片的文字說明尤其耐讀,簡潔凝練而又極富書卷氣,古風(fēng)存焉。圖文并茂,不可多得。
      封面和圖一用的“臺城柳”這張照片,應(yīng)攝于30年代,而直到90年代初,從胥塘北岸南望仍然是這幅圖畫,城垣蒼苔依依,景陽豁蒙儼然,只多了座亭亭臨風(fēng)的雞鳴寺藥師塔。只可惜后來土木一興,依墻蓋高樓、填塘作人居,風(fēng)物不再,感慨長存。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納蘭容若
  •     你過了河,可以進入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流奶與蜜之地,正如耶和華你列祖之神所應(yīng)許你的。
      
       ——《申 27:3》
      
      
      
       端午節(jié),表弟的高考,我的旅行。
      
       回想起四年前的那個時候,當(dāng)我父親問我高考后如果可能最想去那里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卻又是極其天真的說出了耶路撒冷的名字,我說我想去看看那個得益于那片土地卻又在被驅(qū)逐出那里的民族,那些自以為是最優(yōu)秀的選民而又飽經(jīng)了幾千年的苦難的人民會在那面哭墻前講述怎樣的故事。
      
       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不過這更多只是一種長遠的理想或者說當(dāng)時的理念,而不是當(dāng)時的確定目標(biāo)。但當(dāng)時我根本沒有考慮南京,因為我覺得那是囊中之物,是世界應(yīng)許給我的城市。
      
       結(jié)果就像我的父母最后用江南代替了迦南作為我的旅行地一樣,濟南代替了南京成為了我讀大學(xué)的城市。
      
       直到現(xiàn)在我還覺得,這世界欠了我一個南京。
      
       賽珍珠在《大地》里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中國人是土地,土地是中國人。
      
       她確實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很多人懷疑他的文學(xué)功利和思想認識水平。但她上面的論斷,我卻不否認我的贊同。畢竟,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似乎是不需要怎樣的天才的。誰看不出呢,中國人的性格和命運有多少是來自于這片土地的啊。
      
       而困惑我的是,這樣的土地是怎樣在養(yǎng)育了我們一代代祖先的同時,又將其毀滅的。她為何在給我們燦爛的文明和享受的同時,又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問題有答案么,在淺薄的我看來,幾乎一切線索都指向南京。
      
       自孫吳的興起,兩千年來,這里匯聚了中華光輝歲月的多少的燦爛。
      
       然而,唯獨缺了唐宋。這多少有點可笑,是啊,唯獨缺了這兩個時代。如果唐宋建都于此,他們還能如此光耀照人嗎?這話其實應(yīng)該反過來問,如果上天假建都于南京的王朝以時日,他們會創(chuàng)造堪比唐宋的文明嗎?這里缺少的不是才氣,而是時間。南京就像那些夭折的天才,在短暫的生命中就顯現(xiàn)了出世所稀有的才華,在平庸是常態(tài)是罪惡的世界上,這份才華本可以給出一切,然而最終決定了一切的卻仍是短暫。時間才是所有,而他們卻沒有。
      
       如果伽羅華活到50歲,現(xiàn)代的數(shù)學(xué)會是什么樣?如果商博良85歲再死呢?象形文字還會像今天這樣讓人費解嗎?
      
       然而,歷史沒有假如。給了南京太多機會,他都沒有能夠證明自己。
      
       侯景之亂、楊堅滅陳、太平天國和南京屠殺這樣的人間慘劇是我們記住這個城市的另一原因。遍看華夏,可以說沒有第二個城市,能說自己經(jīng)歷過南京這樣的苦難。當(dāng)然,這不是什么殊榮。南京的陰氣,從小就聽人提起過。
      
       一切的極端,極端的一切都在這里。
      
       所以說,之前令我困惑的問題如果有答案的話,答案也就在這里。
      
       去莫愁湖的那天,正巧下著雨。煙雨莫愁,據(jù)傳是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依在湖邊小亭的欄檻上,細雨落在臉上,撫摸我的是徐徐的風(fēng)。
      
       這是何等的愜意,我?guī)缀跸M麜r間就此停止,生命的唯一感受似乎就是舒適與倦怠。
      
       這時我似乎就這個深刻的問題給出了一個淺薄的答案,這是忘憂之鄉(xiāng),來到這里的人們,把宏圖大志和滿腔熱血都拋棄了吧,在這里你需要的只是盡享生活之美。
      
       唯一可惜的是,金陵不是整個世界。外面的世界在為生存和欲望不惜拋棄哪怕是最后一絲憐憫和品格。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資治通鑒》不是說了嗎?侯景的部下告訴他說,梁帝國已經(jīng)四十五年沒有遭受過戰(zhàn)火的折磨,都城建康里的人都不知道戰(zhàn)爭是什么了。
      
       這難道就是答案嗎?
      
       答案決不會如此簡單,氣候的變遷,制度的吊詭,家族的抗衡,邊境的憂患。要得到關(guān)于這個民族的任何回答,都要考慮太多的問題。而淺薄無知的我,沒有這個能力。
      
       我給不出任何完整而深刻地解釋,但我覺得當(dāng)我在莫愁湖邊的時候,我的感受是何等的直接而真實,我毫不懷疑這感受穿越時空使我與祖先們緊緊相連。
      
       于是侯景直撲國都,帝國的軍隊都在北線,南京里已經(jīng)沒有可以與叛軍抗衡的部隊了。當(dāng)梁太子下令燒毀填滿書籍的樓閣時,他是怎樣的心境?南京創(chuàng)造了燦爛,再親手毀滅她嗎?
      
       當(dāng)然,畢竟罪魁是外面來的敵人。但這個城市就沒有什么值得反省的嗎?
      
       就像那古老的以色列,那耶和華應(yīng)許給猶太人的土地,那流著奶與蜜的家園,猶太人在那里繁榮燦爛,也在那里失去了他們創(chuàng)造的所有。他們享受美好時,遺棄了上帝。在他們流浪的世界的每個角落,他們又在呼喚著他的名字。
      
       應(yīng)許之地命運啊。
      
       我總以為南京就是我們在這廣袤世界上應(yīng)得的角落,這世界應(yīng)許給這民族的故鄉(xiāng)。無奈,我們卻總是這故鄉(xiāng)的過客。
      
       傷心秦漢,書生長嘆。
      
       歷史像河流,滋養(yǎng)著我們,洗滌著我們。然而就像希臘大哲所言,每次跨入,已非前河。
      
       今天的我們,畢竟已經(jīng)不是曾經(jīng)的那個我們。那片土地卻仍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無法離開她,但也許我們能給她一個不同的命運,這個命運也是我們給我們自己的。
      
       對于歷史,我們無法可想。他確是沉重的包袱,但誰說有了包袱我們就不能前行?何況這包袱里不僅只有黑暗,還有沉淀了千年的璀璨。
      
       死亡是生命的補償,艱難是文明的代價。
      
       這世界上沒有天堂,無論到哪里,我們的生存依賴的都是智慧、堅強和彼此的憐憫。
      
       那仍是歷史和未來應(yīng)許給我們的土地,在那里我們?nèi)砸鎸σ磺?,在那里我們只能胸懷博大,在那里我們只有勇敢堅強?br />   
      
      
      
      
      
      
       亂寫的東西,有人問我為什么給在南京的相冊起了這么個名字,我想我欠他一個解釋。就像以前我以為上帝欠我一個南京,這次我就算他還我了。希望這個解釋我也算還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