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王煦華 頁數(shù):49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顧頡剛先生是蜚聲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著名史學家,他不僅對于中國古代史、歷代地理和民俗學的研究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在數(shù)十年的科研、教學、創(chuàng)辦刊物和出版社的生涯中,時時留心人才的培育,獎掖后學,不遺馀力,教育的學生遍布國內(nèi)外,其中不少人成為第一流的專家學者,學科的帶頭人,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些文章的作者,各自分別記敘了顧頡剛先生一生各個時期的學術活動和培養(yǎng)人才的事跡,并表達了發(fā)自肺腑的感受和終生難忘之情。通過這些事例,使人感到顧先生一生勤奮治學、獎掖后進、樂于助人的高大光輝形象,他將永遠成為后人學習的楷模?! ”緯木幣乓愿髌恼掠洈⒌闹饕聦嵉臅r間先后為序。有些文章的題目雷同或相似的,編者根據(jù)其內(nèi)容改擬了一些篇名,大都把原來的題目作為副題。
書籍目錄
前言懷念頡史重讀頡剛兄早年貽書八十年前的五封信悼念頡剛追懷顧頡剛先生五絕句 附跋語終身以發(fā)展學術為事業(yè)的學者顧頡剛先生傷辭回憶顧頡剛先生 顧頡剛先生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業(yè)績憶顧頡剛先生關于民間文藝二三事我的書是頡剛老友鼓勵下寫出來的介紹顧頡剛先生撰《購求中國圖書計劃書》顧頡剛先生在中山大學《西北考察日記》(油印本)跋顧頡剛先生治學的幾個特點顧頡剛先生悼辭顧頡剛先生的《石湖棹歌題辭》跋《古史辨》對一個頑固青年的沖擊顧頡剛先生和《古史辨》追思高風,略憶顧頡剛數(shù)事回憶中國歷史學會及越裳、象郡位置的討論緬乙顧老顧頡剛先生在燕大的活動顧頡剛先生在燕京大學沐春風,霑化雨關于漢武帝的十三州問題討論書后紀念顧頡剛師記顧頡剛先生領導下的通俗讀物編刊社為悼念顧頡剛先生顧頡剛創(chuàng)辦通俗讀物編刊社所起作用回憶《禹貢》紀念禹貢學會回憶與希望師承小記山高水長何處尋回憶顧老師對我的教導和禹貢學會顧頡剛先生與禹貢學會繼承和發(fā)揮《禹貢》精神回憶禹貢學會憶《禹貢》及其復刊鱗爪記1935-1937年的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顧頡剛先生與“冀察古跡考查團”顧頡剛先生的“人生一樂”顧頡剛先生和邊疆研究顧頡剛先生的西安之行開創(chuàng)治學途徑的一代大師顧頡剛先生雜憶憶顧頡剛先生(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懷念頡兄 章元善 顧頡剛先生名誦坤,以字行,是我同葉圣陶先生的小學同學。我們的母校是長元吳公立高等小學堂,蘇州人親切地叫它“公高”,名噪一時。我們的幾位主要老師是剛回國的留學日本的師范畢業(yè)生。他們在日本受到明治維新的影響,帶了反封建思想及愛國、尚武精神回到家鄉(xiāng)蘇州。我們這班小學生從這幾位老師的言行中呼吸到新鮮空氣,至今尤倍感親切。 頡剛是同學中比較用功的一位。學生運動在當年是一項新鮮事。美國那時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要把替他們披荊斬棘開發(fā)西部,為他們修造幾條平行的、橫貫北美的鐵道的幾千“華工”驅逐出境,造成大量傷亡。這一暴行引起國內(nèi)同胞的極大憤慨,一個反美浪潮從沿海各地延及全國?!肮摺睂W生在老師們的啟發(fā)和支持下積極參加。頡剛于此發(fā)揮其所長,搜集資料寫文章及演說稿供宣傳之用,我跟著大家,手里拿著小三角旗(蘇州叫“青小旗”)到街頭做宣傳,在家家戶戶門上張貼“本宅不點美孚油”的紙條(按即后來的標語),抵制美貨。這番活動實開群眾示威及學生運動的先例。頡剛原來就不是一個“塞耳不聞天下事,埋頭死讀圣賢書”的人。 我同頡剛同學了一年多就各自西東了。三十六年后,我們于抗日戰(zhàn)爭日子里相逢于重慶,時我二人均已是飽經(jīng)滄桑中年已過的人了。這時我僅僅知道他在苦學深思、筆記盈篋,同時目擊國難日深,再一次寫文喚起民眾,共御外侮。在這過程中,他寫了大量通俗文字,隨寫隨印。這些小冊子廣泛流行于當年的大后方。他保存了一份,我曾見到過。在浩劫日子里,他曾把這套小冊子重托我替他保管些日子,在他移居南沙溝前,我才把這套小書撿。還給他。 P1
編輯推薦
顧頡剛先生是蜚聲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著名史學家,他不僅對于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和民俗學的研究有卓越的貢獻。本書是一部關于他的紀念文集,這些文章的作者各自分別記敘了顧頡剛先生一生各個時期的學術活動和培養(yǎng)人才的事跡,并表達了發(fā)自肺腑的感受和終生難忘之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