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張載,章錫琛 點校 頁數(shù):416 字數(shù):28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琛理學也稱道學、性理之學或義理之學,興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顥、程頣,相與論學的有張載、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師周郭頣,全稱“北宋五字”。南宋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了二程學說,并汲取周、張、邵學說的部分內容,加以綜合,熔鑄成龐大的體系,建立了理學中居主流地位的學派;與此同時,也有以陵九洲為代表的理學別派與之對峙。南宋末,朱學確立了主導地位。元代理學北傅,流播地區(qū)更廣。明代,程朱理學仍是正統(tǒng)官學,但陳獻章由宗朱轉而宗陸,王陽明繼之鼓吹心學,形成了理學中另一占主流地位的學派。清初理學盛極而衰,雖仍有勢力,但頹勢已難挽回,一世學風逐漸轉變?yōu)橐愿杉螛銓W為主流。理學從產生到式微,經歷約七個世紀。而它在思想界影響的癀泛深入,超過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南北朝隋唐的佛學。
書籍目錄
關于張載的思想和著作編校說明正蒙 蘇昞序 范育序 太和篇第一 參雨篇第二 天道篇第三 神化篇第四 動物篇第五 誠明篇第六 大心篇第七 中正篇第八 至當篇第九 作者篇第十 三十篇第十一 有德篇第十二 有司篇第十三 大易篇第十四 樂器篇第十五 王禘篇第十六 干稱篇第十七橫渠易主 上經 干(六九) 坤(八0) 屯(八三) 蒙(八四) 需(八六) 訟(八八) 師(八九) 比(九0) 小畜(九二) 履(九三) 泰(九四) 否(九五) …… 下經經學理窟張子語録文集佚存拾遺附錄附 楊守敬古逸叢書易程傳周易繋辭精義跋節(jié)録
章節(jié)摘錄
《行前定而不疚》光明也。大人虎變,夫何疚之有? 言從作義,名正,共言易知,人易從。聖人不患為政難,患民難喻?! ∮兴酒谑 ∮兴?,政之綱紀也。始為政者,未暇論其賢否,必先正之,求得賢才而後舉之。 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勞?! 蹲又挥?,雖賞之不竊?!酚恫蛔銊t民盜,能使無欲則民不為盜。假設以子不欲之物賞子,使竊共所不欲,子必不竊。故為政者在乎足民,使無所不足,不見可欲而盜必息矣?! 檎厣沓?,且不愛其勞,又益之以不倦?! √焯熳佑懚环ィT侯伐而不討]、故雖湯武之舉,不謂之討而謂之伐。陳但弒君,孔子請討之,此必因周制鄰有弒逆諸侯當不請而討。又謂「征者上伐下,敵國不相征]、然暘十一征,非賜鈇鈸,則 征討之名至周始定乎, 野九一而助],郊之外助也?!竾惺惨皇棺再x],郊門之內通謂之國中,田不井授,故使什而自賦其一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