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氏聞見記校注

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封演  頁數:124  譯者:趙貞信 注解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唐宋史料筆記:封氏聞見記校注(繁體豎排版)》是唐人筆記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一九五八年我局出版的趙貞信先生的封氏聞見記校注因整理質量高、內容完備、極便使用,頗受讀者歡迎。為漢足廣大讀者的需求,現予以重印。此次出版系據一九五八年版重排,重排前我們主要參考趙守儼先生生前在此書上的批注意見,對書中的一些標點和標線酌情修改。另外,陶敏先生封氏聞見記校注標點??笔斑z一文(書品二○○五年第三輯)對此書有較多糾補,茲征得陶先生同意作為附錄,以備讀者參考。

書籍目錄

封氏聞見記校注序
封氏聞見記序
卷一
 道教
 儒教
卷二
 文字
 典籍
 石經
 聲韻
卷三
 貢舉
 制科
 銓曹
 風憲原注「闕」今從唐語林
 卷八補
卷四
 尊號
 運次
 降誕
 金雞
 露布
 匭使
 定謐
 明堂
 武監(jiān)
 漳瀆
卷五
 鹵簿
 公牙
 官銜
 頌德
 壁記
 豹直
 燒尾
 花燭
 第宅
 巾幞
 圖畫
 長嘯
卷六
 飲茶
 打球
 拔河
 繩妓
 石志
 碑碣
 羊虎
 紙錢
 道祭
 忌日
 ……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附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封氏聞見記校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唐 封演 著, 趙貞信 校注,屬于考據辯證類的筆記,十卷,1-6卷記載掌故,考證名物;7-8卷記錄古跡,附有雜論;9-10卷記錄遺事軼聞。清人對此書評價高,此書的趙氏校注,也深受讀者歡迎,可謂強強聯合。平裝,繁體,豎排,7萬字,124頁,32開本,除正文外,還有陶敏寫的標點??笔斑z,可互相參證閱讀。
  •   唐代 封演 著,7萬字.124頁,繁體豎排,字體較小,紙質好,字跡還清晰.人名地名等有劃線,印刷質量較高.
    本書共分10卷,有幾個附錄.書前有趙貞信寫的校注序,內容較詳細,質量高.對閱讀本書有幫助.
  •   著名史料筆記,在趙先生的校注下,更是完善。當時居家學習必備之好書。
  •   中華書局的這套叢刊的史料價值非常高,也適合喜歡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閑暇時閱讀。就是定價偏高。
  •   書很薄,印刷清晰,確是好筆記,可以了解唐朝許多社會現象,值得收藏!
  •   薄薄的一本,繁體豎排
  •   很不錯呀!很有研究價值!還原時代風貌!需要慢慢看!
  •   唐史資料印刷很不錯,推薦!
  •   這一個系列比較好啊
  •   寫的很好,給入門的我們很多幫助
  •   我購《封氏聞見記校注》打折優(yōu)惠后11.70元,書上標價11.00元。顯然是網上標價錯了,糾正一下吧。
  •   正在讀,豎版,繁體,讀來較困難,隋唐小故事。書發(fā)來時中間十余頁發(fā)皺,還好不影響讀。
  •   好書,這書不錯!
  •   封氏聞見記
  •   先評價,再看書,一套書,很不錯
  •   封氏聞見記校注:唐宋史料筆記
  •   難得的唐代筆記
  •      本書似乎只能稱為校點,注的成分是很少的。而且從陶敏先生的文章推測,其中的訛誤恐怕還有沒校出來的,《封氏聞見記》前幾卷記載考證事物源流,多采史傳,如果能都找出出處,必然可以發(fā)現更多問題。較之校注原書,附錄陶敏先生的文章倒是更像校注。
       開篇序言里,趙貞信先生講古籍整理的一段文字很是透徹,抄在下面:
       “我從前因為想研究戰(zhàn)國、秦、漢時候的學術思想,擬用《論語》、《老子》、《戰(zhàn)國策》等書先來做骨干,不意剛拿這些書上手,無論是文字方面,句讀方面,解釋方面,真?zhèn)畏矫?,問題都如麻而起。我覺得如不先把這些書的重要本子收齊,把各種古書里有引及這些書的文字錄出,把古今人考證討論這些書的專著或零篇匯集,再加入自己的見解評判,將文字、句讀、解釋、真?zhèn)蔚鹊葐栴}解決,便沒有研究的基礎。所以要用古書,非先替古書做異文考、句讀考、真?zhèn)慰?、解釋集、辯論集一類工作不可。而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自然常常需要查檢,又覺得如果卷帙較多的書籍都有索引,豈不非常方便?因此,我總認為一部古書如能先經過??薄它c、辨?zhèn)?、集釋、索引等手續(xù),使研究學問的人用起來十分便利,這對促進和提高研究的效果,是有不小的貢獻的?!?/li>
  •     <封氏聞見記>對于唐社會制度風俗人情的記錄語多詳實,少有怪誕渲染.中華書局趙貞信校本是<封氏聞見記>最好的一本,對于現存不同版本間的字詞和內容差異,點校甚詳,不僅如此,趙先生博覽群書,對于書中一些錯誤,引多種史書的記載加以校正,列在書后,在此十分佩服前輩學者做學問不厭其煩精益求精的精神.
      
      ----------------------------------
      
      一 卷六 碑碣
      
      "墓前碑碣,未詳所起。按《儀禮》。廟中有碑,所以系牲,并視日景。《禮記》:“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碧熳又T侯葬時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貫繂索,懸棺而下,取其安審,事畢因閉壙中。臣子或書君父勛伐于碑上,后又立之于隧口,故謂之神道,言神靈之道也。古碑上往往有孔,是貫繂索之象。"
      
      去過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的人,可能會對兩通漢碑留有印象, 這兩通碑上碑首有孔,大小如碗口. 這種碑最早的形制說明了它原始的作用---立在墓前,繩索通過碑上的孔,慢慢放棺木入穴. 然后才逐漸有了刻石記載的作用. <封氏聞見記>的記載基本相同, 還提到了早期碑也用來系牲口和觀時間.
      
      ----------------------------------
      
      二 卷五 第宅
      
      "郭令(子儀)曾將出,見修宅者,謂曰:“好筑此墻,勿令不牢?!?筑者釋鍤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墻,皆是某筑,只見人自改換,墻皆見在。”郭令聞之,愴然動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請老。"
      
      開元天寶盛時,達官貴人宅第無不窮奢極侈,明皇送安祿山一套宅子,還怕被直言直語的胡人笑話, 務令不計代價一切按最高標準來. 一場安史之亂, 物是人非, 這就是筑墻人所說的:"人自改換,墻皆見在".大道理我不講了,也沒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人生浮華,過眼云煙,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但是沒見誰真的放棄了爭名逐利,對不? 反正我沒那么偉大, 小故事發(fā)點感慨而已.
      
      ----------------------------------
      
      三 卷九 奇政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吳人著此服,出人州鄉(xiāng),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僭違。賦稅常先諸縣,去官,竟不捶一人。"
      
      綠帽子是國人大忌.
      
      精神上的羞辱比肉體上的折損能更有效的摧毀人的意志. 這點上過學的人都有所體會.
      
  •   寫論文引到這部書,又看見若存兄了。。。
  •   強!對古文及歷史現象的理解力似乎跟你的頭像不太協調--
  •   恩 現在協調多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