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0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劉慶俄 頁數(shù):47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本書中,筆者做了以下努力: 一、選篇:本書所選三十篇文章,不僅是思想健康、語言規(guī)范的傳統(tǒng)名篇,而且其中地一十八篇是近十年來國家教委考試中心師范類專升本考試用過的篇目,另外兩篇《五蠹》和《情采》,也是多數(shù)學校常講的篇目。 二、注釋:一般教材的注釋重在解詞,但初學者在懂得了重點詞之后,有時還不能正確理解全句的意思。因此,本書經(jīng)常把串句和解詞結(jié)合起來,先串句后解詞。這樣做雖然顯得多少有點重復(fù),但對初學者是必要的。 三、提要:學生在自學一篇文章后,往往覺得知識一大片,卻又抓不住要點,理不出頭緒。因此,本書在每一篇文章后邊加了學習要點,分別就語音、文字、詞匯、語法等方面,提出了學習該文必須掌握的知識。其中常句詞部分未加解釋,留給讀者去查字典。 四、通論:通論知識的介紹,一般教材都是很重視的。篇由長、例句多、知識完整,通論與文選互相照應(yīng),對學生幫助較大。 五、標點:古文本來沒有標點,要想讀懂古文必須自己能正確標點。因此,培養(yǎng)學生標點古文的能力,是古代漢語教學的基本任務(wù)之一。這不僅要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有關(guān)知識,還必須引導(dǎo)學生多做練習。本書最后附錄了十二段長短、深淺、文體不同的古文,可供學生練習使用。 六、翻譯:翻譯古文是個復(fù)雜的問題,但又是古代漢語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學生往往下功夫不夠。本書附錄了十六篇譯文,目的有兩個;一是在幫助學生讀懂原文,二是提供給學生做練習翻譯的參考。沒有翻譯的十四篇文章,學生可以在學習時自己翻譯。供練習標點的十二段古文,也可用來翻譯。這兩組古文,注解多少不同,翻譯的信度也就大不相同,分別練練,收獲肯定更大。 本書適合自學,但并不妨礙講讀。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它教給學生如何自學(這在任何類型的學校都是重要),而且可以利用它,在較少的課時內(nèi)介紹較多的知識,從而達到改進教學的目的。本教材介紹詳細的部分,教師可以略講;本教材介紹較少但又重要的知識(如文選部分的常用詞、古代文化常識等),則可以適當補充;學生作業(yè)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過去沒有時間細講,現(xiàn)在則可以深入分析。筆者曾用它在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成人教育的??粕?、其他行業(yè)為準備職稱考試舉辦的古代漢語的補習班中進行教學,每次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書籍目錄
緒論文選篇 一、鄭伯克段于鄢 二、齊桓公伐楚 三、燭之武退秦師 四、齊晉鞌之戰(zhàn) 五、勾踐滅吳 六、馮諼客孟嘗君 七、趙威后問齊使 八、魯仲連義不帝秦 九、觸龍說趙太后 十、侍從 十一、季氏將伐顓臾 十二、寡人之于國也 十三、齊桓文之事 十四、許行 十五、逍遙遊 十六、秋水 十七、勸學 十八、五蠹 十九、諫逐客書 二十、論積貯疏 二十一、孫臏 二十二、魏公子列傳 二十三、李將軍列傳 二十四、陳情表 二十五、情采 二十六、答李翊書 二十七、張中丞傳后敘 二十八、種村離橐駝傳 二十九、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三十、教戰(zhàn)守策通論篇 第一章 文字 第二章 詞匯 第三章 語法 第四章 音韻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2.所指行為的屬性不完全相同:有些同義詞指的是同一類行為,但它們的對象、方式、范圍、速度、情態(tài)等有或明顯或細微的差別。例如: 步、行、趨、走、奔都指人徒步運動,但速度不同。在古代,“步”指散步,“行”指行走、行動,“趨”指快走,“走”指跑,“奔”指飛速地跑?!队|龍說趙太后》:“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笕眨骸蠇D恃輦而行?!眨骸铣冀裾呤獠挥常俗詮姴?,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薄多嵅硕斡谯场罚骸按笫宄霰脊??!薄 ≌鳌⒎?、侵、襲、攻都指用武力攻打?qū)Ψ?,但“征”是奉辭伐罪,一般用于天子討伐諸侯;“伐”是打著鐘鼓攻打?qū)Ψ?,一般用于敵國之間;“侵”是非法攻打,無鐘鼓;“襲”是乘人不備而進攻;“攻”是攻堅?!蹲髠鳌でf公三年》:“凡師有鐘鼓日伐,無日侵,輕日襲?!薄洱R桓公伐楚》:“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薄多嵅硕斡谯场罚骸按笫逋昃郏樇妆?,將襲鄭?!饼R侯打蔡國出師無名,故日“侵”;打楚國有借口(楚不納貢),故日“伐”。共叔段要乘莊公不備偷偷攻打新鄭、故曰“襲”。 視、見、觀、察、望都指用眼睛看,但“視”是一般地看;“見”是看見東西了,重在看的結(jié)果;“觀”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看;“察”是仔細地看;“望”是向遠處看?!稌x靈公不君》:“三進及溜,而后視之。”“趙盾、士季見其手?!薄皬呐_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晉靈公知道有人走到門前,不得不抬頭看,故日“視”;趙盾、隋會看到了被殺宰夫的手,故曰“見”;晉靈公戲弄部下,從臺上彈人,是有目的地看其受傷反應(yīng)的動作,故日“觀”?!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