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譯注

出版時間:1991-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周振甫 譯注  頁數(shù):303  字數(shù):212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周易》又稱《易經(jīng)》,不過《易經(jīng)》也可指《周易》的卦爻辭,《周易》六十四卦,分為《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不包括《易傳》,即《十翼》。因此稱《周易》就可把經(jīng)和傳都包括進去。再說《周易》的名稱來源較早,《周禮·春宮·大卜》里就稱《周易》,歷來有關《周易》的著作也大都稱《周易》,如魏玉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的《周易正義》,唐李鼎祚撰集的《周易集解》,宋朱熹撰的《周易本義》,因此書名還是稱《周易》。

書籍目錄

前言 周易釋名 卦爻和卦爻辭 易傳的象數(shù)說 易傳產(chǎn)生的時代 周易的思想 其他周易研究 周易譯注上經(jīng) 乾(卦一) 坤(卦二) 屯(卦三) 蒙(卦四) 需(卦五) 訟(卦六) 師(卦七) 比(卦八) 小畜(卦九) 履(卦十) 泰(卦十一) 否(卦十二) 同人(卦十三) 大有(卦十四) 謙(卦十五) 豫(卦十六) 隨(卦十七) 蠱(卦十八) 臨(卦十九) 觀(卦二十) 噬嗑(卦二十一) 賁(卦二十二) 剝(卦二十二) 復(卦二十四) 無妄(卦二十五) 大畜(卦二十六) 頤(卦二十七) 大過(卦二十八) 坎(卦二十九) 離(卦三十)下經(jīng) 咸(卦三十一) 恒(卦三十二) 遁(卦三十三) 大壯(卦三十四) 晉(卦三十五) 明夷(卦三十六) 家人(卦三十七) 睽(卦三十八) 蹇(卦三十九) 解(卦四十) 損(卦四十一) 益(卦四十二) ……系辭上傳系辭下傳說卦序卦雜卦

編輯推薦

《周易》作為百經(jīng)之首,自古以來注本頗多,各派觀點紛繁蕪雜。著名學者、古典詩詞、文論專家周振甫先生在參考各大經(jīng)典注奉時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正本清源,去偽存真,力求挖掘出這部古老經(jīng)典的真正價值?!吨芤鬃g注》內(nèi)容深入淺出,注釋詳盡,譯文通俗易懂,是我們讀《周易》必不可少的譯注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周易譯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0條)

 
 

  •   清楚,周易這樣難的書就應該這樣譯注
  •   周振甫的譯注似乎未真正理解周易宗旨
  •   一直想有一本周振甫譯注的《周易》,原來曾在書店中有一面之緣,不想?yún)s擦肩而過,如今夢想成真,我想今夜我要在閱讀中度過了。
  •   很好,慢慢地,把這些古典名著都讀一讀,提高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周易雖然很深奧,但是里面都是大自然最樸質(zhì)的道理,讀來很有幫助。
  •   這本書講周易很簡明,想知道更深入的東西還需要查更多資料
  •   老師推薦的教材,還可以。周易真不是哪么容易懂
  •   老師推薦看周易,于是正好買書就買了它。隨便翻了一下 好像不太想看了 覺得好難懂
  •   作原文來讀很好,周易的賞析各家有各家之詞,建議大家取眾家之長,這本書算是解釋疏通啟蒙吧
  •   喜歡周易和古文的,可以選擇看看。
  •   對于周易,我們除了可以分析它的哲學內(nèi)涵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學到一種易變的精神,一種居安思危的態(tài)度。
  •   增加點周易知識
  •   初次學習《周易》,看起來應該會有幫助。
  •   周易導讀課上老師推薦的。
  •   簡單易懂,能夠?qū)?4卦有所了解。
  •   周振甫先生譯注,經(jīng)典文本,推薦閱讀,中華書局。
  •   這位老師是律師界的一絕!他說他最愛的就是易經(jīng)和孫子兵法,買了很不錯 支持我國的光輝文化
  •   中國古典名著,值得收藏
  •   很好的一本書,上課用的課本,就是價格小貴。當當讓人有種趁機抬價的感覺,同學早兩天買,比我便宜了3塊
  •   質(zhì)量非常好,很實用,大家都很喜歡
  •   還不錯.可以買來看看
  •   紙張,文字都很古樸,沒有那種華麗的裝飾,很與老派學者的氣質(zhì)相符。不錯,放在書架上也不占地方
  •   老師上課用的教材,價廉物美,可好用。
  •   很好,非常經(jīng)典
  •   書很好詮釋簡單明了,也容易看懂,好書。
  •   值得收藏,等退休后鉆研:)
  •   需要耐心看看
  •   翻了幾頁,看不太懂
  •   第一次看,簡體本。
  •   就是要買這個版本的
  •   周全,周代之易學。易以道陰陽
  •   書本全新,還沒開始看,打算研究一下。
  •   很抽象的一書,好好研究
  •   這種書沒的說
  •   簡裝本,只為了讀內(nèi)容
  •   讀懂有難度,慢慢來吧
  •   書剛收的,好!
  •   沒咋看,就是難?。?!
  •   難以讀懂的經(jīng)典
  •   書還沒看,不過包裝很好。
  •   沖著譯者周振甫去的,大學者,還沒開始看,應該不錯。
  •   還沒看,聽說周振甫很不錯
  •   內(nèi)容還沒細看,送貨速度很快
  •   課本非常不錯
  •   正版 新書 比較及時
  •   古代文學類的必看之物,喜歡!
  •   這本書現(xiàn)在還能買到不容易啊,里面內(nèi)容很充實
  •   這是本很不錯的書!
  •   此套叢書翻譯水平比較高,有注有譯,方便閱讀,美中不足紙質(zhì)稍差些,有點薄了!
  •   想看了,就買,但是很難理解。
  •   還沒看呢,不過非常期待。
  •   上半部分看著吃力,沒有一定基礎看不懂.
  •   只是因為這個封面版本的越來越少了才買的,之后出的版本價格實在是越來越高了。
  •   喜歡收藏古代經(jīng)典。
  •   普及小書,隨便看看。
  •   我買它來當課本,出了價格有點貴以外,其他都挺好的,印刷好,紙質(zhì)好。
  •   買回,孩上粗看了一下,感覺良好。
  •   有點看不懂,多看兩遍吧。書的封面有點久遠年代的趕腳啊
  •   剛開始看,寫的還不錯!
  •   文本極為精當,周振甫先生于小學,經(jīng)學皆頗有造詣,值得信賴,然初學者略覺艱深,我以為讀者諸君需再配合其他版本對比閱讀,或效果更佳!我希望易學能有所長進,懇請方家指點,歡迎隨時聯(lián)系!
  •   幫朋友買的,她說還不錯、、、
  •   價格有點貴,內(nèi)容上稍有欠缺,一些觀點解析不夠透徹!
  •   學校上課要用的書 才買的 感覺還可以吧 就是感覺價格有點偏高吧
  •   我現(xiàn)在還沒有能力讀懂它
  •   周易的版本很多,這只是一種,譯注的并不是多好,可以讀讀高亨的本子《周易古經(jīng)今注》中華書局的
  •   書明顯是被弄臟了,那個書皮臟的我拿回來擦了好幾遍都是黑的,那個灰都滲透到了封面里。雖然是買個便宜但是也不能這樣拿次品來賣吧,還是要講究一點
  •   書感覺老舊,沒封膜,嚓。。。。。。以后去當當了
  •   周振甫是周易方面的專家了,而且這套書做得很認真,價格也比較低,推薦購買,作為入門讀物。
  •   剛看了幾頁,感覺寫的還不錯,學習中。。。
  •   拿在手里,普普通通的一本書,卻是我這批書里面這貴的一本,因為看武俠里面經(jīng)常引用到周易里面的卦相,所以好奇買本過來讀——一翻開,果然頭大如斗。當然,《周易》深不可測,看不懂也不敢褻瀆啊。
  •   很適合初學者,中華書局的書絕對權(quán)威。
  •   好多家書評網(wǎng)站 推薦的書籍!書字數(shù)有點小外 沒有其他意見!
  •   看了一些,發(fā)現(xiàn)書的內(nèi)容有些前后矛盾。其他的還行,估計是印的時候出錯了吧。
  •   老師要求買得,不錯看
  •   書的內(nèi)容來講很好,質(zhì)量也不錯。就是看不大懂而已。
  •   千萬別買,不知所云,學術(shù)水平太爛。
  •   剛剛?cè)腴T,希望能有所收獲
  •   近代的注釋,是直解。
  •   這是俺第幾個周易注本了
  •   經(jīng)典名著,半價拿下。
  •   :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
  •   簡易的注釋讀本
  •     我不是漢學家,但因為個人曾接觸過《易經(jīng)》這本偉大非凡的典籍,所以愿意寫下這篇序言,以作見證。同時,我也想藉此良機再向故友理查德尉禮賢(Richard Wilhelm)致敬,他深切體會到他翻譯的這本典籍《易經(jīng)》在西方是無可比擬的,在文化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假如《易經(jīng)》的意義很容易掌握,序言就沒有必要寫。但事實卻不是這樣,重重迷障正籠罩在它上面。西方學者往往將它看成咒語集,認為它太過晦澀難懂,要不然就是認為它了無價值。理雅格(Legge)的翻譯,是到目前為止惟一可見的英文譯本,但這譯本并不能使《易經(jīng)》更為西方人的心靈所理解。相對之下,尉禮賢竭盡心力的結(jié)果,卻開啟了理會這本著作的象征形式之大道。他曾受教于圣人之徒勞乃宣,學過《易經(jīng)》哲學及其用途,所以從事這項工作,其資格綽綽有余。而且,他還有多年實際占卜的經(jīng)驗,這需要很特殊的技巧。因為尉氏能掌握住《易經(jīng)》生機活潑的意義,所以這本譯本洞見深邃,遠超出了學陸軍式的中國哲學知識之藩籬。
        一、占卜之為物
         尉禮賢對于《易經(jīng)》復雜問題的說明,以及實際運用它時所具有的洞見,都使我深受其益。我對占卜感到興趣已超過30年了,對我而言,占卜作為探究潛意識的方法似乎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我在1920年代初期遇到尉禮賢時,對《易經(jīng)》已經(jīng)相當熟悉。尉禮賢除了肯定我所了解的事情以外,還教導我其他更多的事情。
         我不懂中文,而且也從未去過中國,但我可以向我的讀者保證,要找到進入這本中國思想巨著的正確法門,并不容易,它和我們思維的模式相比,實在距離得太遠了。假如我們想徹底了解這本書,當務之急是必須去除我們西方人的偏見。比如說:像中國人這樣天賦異稟而又聰慧的民族,居然沒有發(fā)展出我們所謂的科學,這真是奇怪。事實上,我們的科學是建立在以往被視為公理的因果法則上,這種觀點目前正處在巨變之中,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無法完成的任務,當代的物理學正求守成。因果律公理已從根本處動搖,我們現(xiàn)在了解我們所說的自然律,只是統(tǒng)計的真理而已,因此必然會有例外發(fā)生。我們還沒有充分體認到:我們在實驗室里,需要極嚴格的限制其狀況后,才能得到不變而可靠的自然律。假如我們讓事物順其本性發(fā)展,我們可以見到截然不同的圖象:每一歷程或偏或全都要受到幾率的干擾,這種情況極為普遍,因此在自然的情況下,能完全符合律則的事件反倒是例外。
         正如我在《易經(jīng)》里看到的,中國人的心靈似乎完全被事件的幾率層面吸引住了,我們認為巧合的,卻似乎成了這種特別的心靈的主要關懷。而我們所推崇的因果律,卻幾乎完全愛到漠視。我們必須承認,幾率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人類費了無比的精神,竭力要擊毀且限制幾率所帶來的禍害。然而,有幾率實際的效果相比之下,從理論上考量卻得的因果關系頓時顯得軟旨無力,賤如塵土。石英水晶自然可以說成是種六面形的角柱體——只要我們看到的是理想上的水晶,這種論述當然非常正確。但在自然世界中,雖然所有的水晶確實都是六角形,卻不可能看到兩個完全相同的水晶。可是,中國圣人所看到的卻似乎是真實的,而非理論的形狀。對他來說,繁富的自然律所構(gòu)成的經(jīng)驗實體,比起對事件作因果的解釋,更要來得重要。因為事件必須彼此一一分離后,才可能恰當?shù)匾砸蚬幚怼?
         《易經(jīng)》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似乎很不以我們因果的程序為然。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幾率的撞擊,而非因果鍵會集所所產(chǎn)生的明確效果;他們的興趣似乎集中在觀察時幾率事件所形成的緣會,而非巧合時所需的假設之理由。當西方人正小心翼翼地過濾、較量、選擇、分類、隔離時,中國人情境的圖象卻包容一切到最精致、超感覺的微細部分。因為所有這些成分都會會聚一起,成為觀察時的情境。
         因此,當人投擲三枚硬幣,或者撥算49要蓍草時,這些幾率的微細部分都進入了觀察的情境之圖象中,成為它的一部分——這“部分”對我們并不重要,但對中國人的心靈來說,卻具有無比的意義。在某一情境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無可避免地會含有特屬于此一情境的性質(zhì)。這樣的論述在我們看來,可以說陳腐不堪。但這里談的不是抽象的論證,而是實際的狀況。有些行家只要從酒的色澤、味道、形態(tài)上面,就可以告訴你它的產(chǎn)地與制造年份。有些古董家只要輕瞄一眼,就可非常準確地說出古董或家具的制造地點與制造者。有些占星家甚至于在以往完全不知道你的生辰的情況下,卻可跟你講你出生時,日月的位置何在,以及從地平面升起的黃道帶征狀為何。我們總得承認:情境總含有持久不斷的蛛絲馬跡在內(nèi)。
         換言之,《易經(jīng)》的作者相信卦爻在某情境運作時,它與情境不僅在時間上,而且在性質(zhì)上都是契合的。對他來說,卦爻是成卦時情境的代表——它的作用甚至超過了時鐘的時辰,或者歷表上季節(jié)月份等劃分所能作的,同時卦爻也被視為它成卦時主要情境的指引者。
        二、偶然的一致之意義——同時性
         這種假設蘊含了我所謂的同時性此種相當怪異的原則,這概念所主張的觀點,恰與因果性所主張的相反,后者只是統(tǒng)計的真理,并不是絕對的,這是種作用性的臆說,假設事件如何從彼衍化到此。然而同時性原理卻認為事件在時空中的契合,并不只是幾率而已,它蘊含更多的意義,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客觀的諸事件彼此之間,以及它們與觀察者主觀的心理狀態(tài)間,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關系 。
         古代中國人心靈沉思宇宙的態(tài)度,在某點上可以和現(xiàn)代的物理學家比美,他不能否認他的世界模型確確實實是就像《易經(jīng)》里實在需要包含主觀的、也就是心靈的條件在整體的情境當中。正如因果性描述了事件的前后系列,對中國人來說,同時性則處理了事件的契合。因果的觀點告訴我們一個戲劇性的故事:D是如何呈現(xiàn)的?它是從存于其前的C衍生而來,而C又是從其前的B而來,如此等等。相形之下,同時性的觀點則嘗試塑造出平等且具有意義的契合之圖象。ABCD等如何在同一情境以及同一地點中一齊呈現(xiàn)。首先,它們都是同一情境中的組成因素,此情境顯示了一合理可解的圖象。(榮格深得易經(jīng)思維的精華)《易經(jīng)》六十四卦是種象征性的工具,它們決定了六十四種不同而各有代表性的情境,這種詮釋與因果的解釋可以互相比埒。因果的聯(lián)結(jié)可經(jīng)由統(tǒng)計決定,而且可經(jīng)由實驗控制,但情境卻是獨一無二,不能重復的(注意:情境是獨一無二的,不能重復,我們有些人往往不能理解這一點,所以有客戶,一而再,再而三的問同一個問題,瀆則不告),所以在正常狀況下,要用同時性來實驗,似乎不可能?!兑捉?jīng)》認為要使同時性原理有效的惟一法門,乃在于觀察者要認定卦爻辭確實可以呈顯他心婁的狀態(tài),因此,當他投擲硬幣或者區(qū)分蓍草時,要想定它一定會存在于某一現(xiàn)成的情境當中。而且,發(fā)生在此情境里的任何事情,都統(tǒng)屬于此情境,成為圖象中不可分割的圖式。但如此明顯的真理如真要透露它的涵義,只有讀出圖式以及證實了它的詮釋以后,才有可能。這一方面要依賴觀察者對主觀與客觀情境具有足夠的知識,一方面要依賴后續(xù)事件的性質(zhì)而定。這種程序顯然不是習于實驗證明或確實證據(jù)的批判性心靈所熟悉的,但對于想從和古代中國人相似的角度來觀察世界的人士來說,《易經(jīng)》也許會有些吸引人之處。
        三、請教《易經(jīng)》
         。。。。。。
        七、讓讀者判斷
         中國人并不關心對于占卜應當抱持怎么樣的態(tài)度,只有我們因為受到因果觀念的偏見之牽絆,才會滿腹迷惑,再三關心。東方古老的智慧強調(diào)智者要了解他自己的思想,但一點也不看重他達到的方式怎樣。我們越少考慮《易經(jīng)》的理論,越可以睡得安穩(wěn)。
        我認為建立在這樣的范例上,公平的讀者現(xiàn)在至少可以對《易經(jīng)》的功能作個初步的判斷。對于一篇簡單的導論,不宜苛求太多。假如經(jīng)由這樣的展示,我能成功地闡明《易經(jīng)》心理學的現(xiàn)象,我的目的就達成了。至于這本獨特的典籍激起的問題、疑惑、批評、真是荒唐古怪,無奇不有,我無法一一答復。《易經(jīng)》本身不提供證明與結(jié)果,它也不吹噓自己,當然要接近它也絕非易事,也不提供力量,但對雅好自我知識以及智慧的人士來說,也許是本很好的典籍?!兑捉?jīng)》的精神對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晝,對另外一個人,則晞微如晨光;對于第三者而言,也許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歡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對它如有排斥的心理,則大可不必要從中靈求真理。為了能明辨它的意義的人之福祉,且讓《易經(jīng)》走進這世界里來吧!
  •     這本書成文年代早,且僅僅把六十四卦列出,稍作分析即結(jié)尾。
      對讀者很不負責阿,且有過去年代斗爭之痕跡也,令人失望。
      
      研易之人閱此書無法精進,僅僅是掃盲讀物中的掃盲讀物。
      文章極簡易,令人無頭緒。
      
      不知周公振甫何以成名乎?
      
      余實不解也。
      
      
  •     
      
      
      
      不堪為用,誤人子弟
      
      
      
      
      
      
      我寫有《周易入門指引》一文,介紹學易方法,并有相關書籍推薦,供參考:
      
      http://1160404007.blog.163.com/blog/static/117749583200910281636350
      
      
      
      
  •     這老頭笨得很!很垃圾的書。
      
      個人以為,二十世紀比較牛的周易研究,當推
      
      尚秉和一脈(黃壽祺張善文)
      
      和金景芳一脈
      
      另,牟宗三先生發(fā)現(xiàn)的胡煦易學,大大地了不起!
  •     這是我們選修課的教材,但是老師在講解時指出了很多書中翻譯不完善的地方,我個人也覺得比較生硬,但限于本人水平有限,也不好多講。
      建議大家看的時候不要全信,可以不同版本的比較著看,自己分析并找到比較合適的譯注。
  •     在我看到的十本周易書籍里,這是最爛的一本。周振甫在中華書局倒真是博學多才,什么都能注,除了《文心雕龍》連《詩經(jīng)》、《周易》這樣的書也不放過。
      
      先說前言,一般來說,前言豐富,正文的內(nèi)容也不會差,但這次我錯了。周先生關于周易的名稱如何解釋的問題就羅哩羅嗦說了很長,內(nèi)容繁復,引證材料很多,貌似不錯??汕懊婧孟駝⑿奈湓诎偌抑v壇講《紅樓夢》似的,層層渲染鋪墊,然后再把觀點否定掉,到最后的結(jié)論時幾句話而已,是說他炫耀才學呢還是說他什么?像金景芳、黃壽琪這樣的易學大家在前言里只用幾段而已,類似的結(jié)論與過程都清楚簡潔,他們把更多精力都放在正文上了,前言都點到即止,不會無謂浪費讀者精力。
      
      再說正文,開始沒細看還真被他迷惑了,比如“貞”字最近幾年的研究者更多解釋為“占卜”而非“正固”,他就算吸收了這個新觀點,比前面兩位老先生走在前面一點。但真看到我要寫的那一卦,仔細比較所有注本時,看到周先生的解釋,我不禁真的被雷到了。很明顯,他是走的除象數(shù)與義理之外的建國后的古史派的路子,可相比于同樣路子的高亨,水平也差得遠,更不要說前面兩位大家的書了。舉個例子吧,第四十掛解卦,六五:君子惟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周的解釋是:倒數(shù)第五陰爻,貴族把他捆綁了又解開,吉。俘虜成為奴隸。(看注釋可知此系完全采用李鏡池《周易通義》)黃壽祺 《周易譯注》譯文:六五,君子能夠舒解險難,吉祥,甚至能用誠信之德感化小人。 前者的解釋還真可笑,主語賓語都給變了,真是穿鑿附會以順己意,周照搬這樣的解釋,可見他也夠糊涂,后者則上承《正義》與《程傳》,可見功力深厚。
      
      所以要看《周易》,請不要被中華書局所迷惑,不要買這本,這本很不好,我很后悔當初不懂就瞎買了一本。
  •     周易 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最難讀懂的書之一.
      
      讀和理解的方向也不同,有的人當作哲學書,有的人當作算命抑或玄學書。
      
      后代的注釋、輔助、正義等等的書也都很多。
      
      現(xiàn)代的人要讀易,一定要選好的版本。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普及也比較容易懂得入門書,當然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古文字基礎和古代文化基礎的。
      
      讀了這本書,只能對易有個大概的了解,更深的,就要看你自己如何挖掘,以及想挖掘什么了。
  •   看過周譯詩經(jīng),不是一般的差。
  •   老兄,我的qq653660821,我也是個喜歡周易得人,希望認識您。
  •   胡煦已經(jīng)被熊十力注意到了,熊說胡是有哲學頭腦的人。出處要么是讀經(jīng)示要,要么是十力語要。
  •   不同于牟,熊基本持批評立場。
    ====================================================
    《十力語要 與張申府》
    胡煦之《易》,茲因謝石麟由北大借出,乃匆匆一讀。其人確具有
    哲學頭腦,而其立說則毛病極多,無從說起。此由當時環(huán)境所限,固難
    過責。渠主象數(shù),而根本反對王輔嗣。實則,王氏之“得意忘象”是乃
    深于易者也。胡《易》宗邵氏先天圖,而更以己意補伏羲圖,似可不必。
    自漢以來,除輔嗣外,言象數(shù)者,大抵承術(shù)數(shù)之遺,曲意穿鑿,勞苦而無
    功,繁瑣而無理。吾意《易》之始興,本緣占卜,及經(jīng)孔子修定,則純?yōu)?br /> 哲學思想之書,永為吾民族玄文鴻寶。今之言《易》者,但據(jù)《周易》,即
    辭以究義,毋取拘牽象數(shù)。六十四卦,以類萬物之情,以盡萬化之故,
    其根本原理,則以太極之一元,顯為陰陽對待,相反相成而變動不居
    也。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之說,蓋本于卦。每卦皆以三爻明變,老氏
    申述此旨也。莊子尊孔而述老,其學淵源于《易》,又不待言。魏晉人
    推本《周易》、《老》、《莊》,謂之三玄,不為無見。
  •   呵呵,這本著實一般,遠遜于黃壽祺、高亨的本子
  •   付學費,我也有一本,第一本關于周易的書,迷信中華書局招牌。
    假如本書看懂了的話,就不會再看其他周易的書了。
  •   同意,費了我好多時間精力。還是一頭霧水。還真以為自己智商有問題。
    看了黃壽琪和李鏡池的書才明白問題在哪里。
  •   為什么不直接看王弼或者程頤、朱熹等人的?還有那個李道平的也十分重要。最后,推薦一本不適合初學者看的書,即胡煦的那本《周易函書》,牟宗三對其評價很高。
  •   哇,ls的是船山?船山先生竟然出現(xiàn)了,先生的《周易外傳》也很不錯。
  •   看來我得改個名字啦~
  •   不用,很好,我還看見了陽明先生呢,
  •   唉,那是你沒見過更差的~我買過岳麓的一個本子,簡直沒法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