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
Tag標簽:無
前言
序 劉揚忠 兩年前的夏天,人民日報社《環(huán)球人物》雜志編輯部準備在他們的刊物上開辟一個新的專欄——“歷代文人傳奇”。編輯部把約稿對象定為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的諸位同行,于是找到了當時擔任研究室主任的我與我的老搭檔——當時為副主任、現(xiàn)已接替我主任職務的蔣寅教授,請我倆為他們組稿。我倆欣然應允,并按時交出了第一批稿子。2010年9月6日,該刊當年第24期(總第125期)把我撰寫的《蘇軾,其實沒那么豪放》作為此新欄目的第一篇稿子登了出來,并請蔣寅教授在拙文之前寫下了一段《開篇的話》,意在說明這個專欄將要刊登的各篇文章的共同寫作目的與特色。其略云: 清代詩人黃景仁詩云:“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痹谥袊糯娜耸巧鐣凶铗湴恋娜后w,也是最引人注目的群體,但卻從來沒能擺脫地位低下的境遇。因為文人無權勢,只能憑借才華效力于君主,寄食于豪門。文人本來就是最敏感的,命運注定他們要品嘗更多的痛苦,“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少數(shù)天才人物敢于自信的豪言;多數(shù)文人只能長恨“枉拋心力作詩人”。文人又是最心懷天下的,他們有一種天生的悲憫之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他們還有一種慷慨之義,念念不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中國文人的命運,在史書中是極為獨特的章節(jié)。他們給后人留下無數(shù)可歌又可泣的故事。本欄目,將給讀者講一些古代丈人的遭際——細看之下,其實歷史離我們沒多遠。 這里僅舉書中的幾個例子,來看一看我的同行們是如何向普通讀者生動有趣地講述古代文人傳奇性的、可歌可泣的人生遭遇與獨特性格的。 比如,蔣寅先生精心結撰的《漫話阮籍的詩與酒》一文,通過講述阮籍嗜酒的故事,結合對魏晉之交政治社會環(huán)境的分析,得出了過去阮籍及其《詠懷》詩研究者所見不及的下述結論:“我初讀《詠懷》詩,有一點深感不解:其中竟絕口不提他日常借以遁世的酒!雖然這頗符合他拉開抒情主人公‘我’與真實自我距離的表現(xiàn)方式,但比起后來高唱出世情懷的詩人,如陶淵明、王績、李白的言不離酒來,終究有些奇怪。后來我終于想通了,飲酒于阮籍既屬于人生苦難的逃避,就必不是快樂的行為。在飲酒中忘卻痛苦,也就意味著憂生之嗟的消解,套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既得忘我意,乃知嘿自遺’。只有從酒精的麻痹中醒來,憂生之嗟重又占據(jù)胸臆,才一度一度泛濫于詩歌。而此刻,鎮(zhèn)痛作用既已失效,作為麻醉劑的酒精便不再有意義,詩人也就懶得提它了。這不是很自然的么?由此我忽然解悟,成天將飲酒掛在嘴邊、寫進詩里的五柳先生陶淵明、詩仙李太白,其實都清醒得很哩,或者說他們的痛苦還遠不到阮籍那種不可克服的程度。是啊,為五斗米折腰于督郵,為皇帝寫寫歌詞,比起殺身之禍、室家性命之危,又算得了什么呢!那種‘借酒澆愁愁更愁’的熱烈言說,適足表明那愁之輕漫,尚可作審美的玩味:若真正痛苦到阮籍的地步,那就真的‘只愿長醉不愿醒’,也就沒有關于酒的閑話了?!? 又如,李芳女士的《李漁,亂世中求快活》一文,通過生動地講述與主人公有關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活潑潑的、生活化了的大文藝家和全能文化人李漁的形象:“他既是一位受人追捧的小說家,又是經(jīng)營有方的出版家;同時他還是能寫能演的劇作家,甚至親手調教出了一個很專業(yè)的戲班子;他更是會享受生活的人,對美食、養(yǎng)生的認識,都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閑時自己還會搞點生活中的小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的性格也很獨特,文人本來清高,李漁卻愛財色甚于愛面子;文人本執(zhí)著于功名,李漁卻沒有像他的若干前輩那樣,考科舉考到白發(fā)蒼蒼,而是完全解脫出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再如,我所撰寫的那篇揭示明代文人唐伯虎悲慘遭遇之真相的文章《唐伯虎,被冤案誤了一輩子》,就通過解析一些有關他的真真假假的故事,“透過他(唐伯虎)狂放的外殼,真正了解其顛沛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方知唐伯虎并不是一個嘻哈成性的喜劇人物,而是一位嘗盡人世辛酸、一輩子坎坷失意的落魄文人!”對于從古到今都在中國社會廣泛流傳的“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我是這樣評論的:“‘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其實算不上精彩,卻流傳了近五百年,一方面說明人們普遍都對封建偽道德心懷不滿,對唐伯虎這樣的風流才子十分羨慕;另一方面也說明,唐伯虎對封建偽道德的反抗,采取的只是一種溫和的甚至有點庸俗的方式,所以在當時和后世都很容易被世俗社會接受和認可。這個故事,對于讀者和觀眾來說,當然是一出挺好玩的喜劇,但對于喪失自己人格尊嚴和文化品位去討好官僚之門的文藝家唐伯虎來說,不如說是人生的一大悲劇。文畫雙絕的唐伯虎,折損于仕途,不得已而放浪一生,真是令人可惜可嘆?!? 我們文學研究所古代室的諸位同人之所以樂于做以上這樣的普及工作,而且一定要把《環(huán)球人物》所約的這批文章寫好,除了近年來隨著學術文化環(huán)境的飛速變化,我們大多具備了較為濃重的學術創(chuàng)新意識之外,還與我們很好地繼承了本單位早已行之有效的一種學術傳統(tǒng)有關——這就是我們古代文學研究室的學術師長和前輩學者從建所初期就實行過的“兩條腿走路”,即邊搞研究邊做普及工作的正確方針。新中國建立的初期,我們的老所長鄭振鐸、何其芳二位就先后倡導和建議老專家們在做好專門性研究的基礎上,搞出一批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普及讀物。當時,對二位所長的主張響應最熱烈,所出版的普及讀物最多、影響也較大的,就是我們古代室的第一任領導余冠英先生(當時古代室還稱為“古代組”,余先生為組長)。這位上世紀30年代在清華園讀書時就被譽為“人物也一樣非常之‘清華”’的學者兼作家,幾年間出版了在全國古典文學讀者中影響很大的《詩經(jīng)選》、《詩經(jīng)選譯》、《三曹詩選》、《漢魏六朝詩選》、《樂府詩選》等多種選本。很快地,在那幾年中,我室二級研究員王伯祥的《史記選》、一級研究員錢鍾書的《宋詩選注》、一級研究員俞平伯的《唐宋詞選釋》等書籍都陸續(xù)出版了!多么強大的專家陣容!多么具有社會影響的一流選本!幾年前,我就在所里的一次學術論壇上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室的這一段光榮歷史做過回顧,指出:我們古代室同仁應該向建所初期的那些國內聞名的古典文學大家學習,“兩條腿走路”,一是做好專業(yè)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學術研究,二是做好面對大眾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工作?,F(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部書,毋寧說是我室學術傳統(tǒng)與新一代學人創(chuàng)新意識兩相結合的產(chǎn)物。而對于社會大眾而言,這樣像說書先生講故事似的既有普及性又有趣味性的文化讀物,遠比一般的純學術著作更能引發(fā)他們的欣賞興趣和高度關注;他們讀起這種“故事書”來,也會比讀那些正兒八經(jīng)的選注本更覺得輕松愉快。 無論如何,《豐饒的苦難——中國古代文人傳奇》作為一種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產(chǎn)品已經(jīng)問世。它在我們文藝百花園中是一個新品種,理應坦然接受廣大讀者的文本解讀和審美品評。我們希望它能勝利地接受這樣的解讀與品評!
內容概要
《豐饒的苦難(中國古代文人傳奇)》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編,主要內容:在中國古代,文人是社會中最驕傲的群體,也是最引人注目的群體,但卻從來沒能擺脫地位低下的境遇。因為文人無權勢,只能憑借才華效力于君主,寄食于豪門。文人本來就是最敏感的,命運注定他們要品嘗更多的痛苦,“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少數(shù)天才人物敢于自信的豪言;多數(shù)文人只能長恨“枉拋心力作詩人”。文人又是最心懷天下的,他們有一種天生的悲憫之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他們還有一種慷慨之義,念念不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中國文人的命運,在史書中是極為獨特的章節(jié)。他們給后人留下無數(shù)可歌又可泣的故事。
《豐饒的苦難(中國古代文人傳奇)》適合大眾閱讀。
作者簡介
環(huán)球人物》雜志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國內第一份具有全球視野的人物類期刊。依托《人民日報》的資源優(yōu)勢,《環(huán)球人物》300余位國內外記者遍訪全球,追蹤報道世界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熱點人物,為讀者反映全球時事,解讀人生智慧,揭示成功秘訣。
書籍目錄
序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司馬相如,只為帝王寫文章 韓愈之死的千年疑團 柳宗元:大起大落的“名門之后” 蘇軾,其實沒那么豪放 辛棄疾,為抓叛徒敢闖五萬人敵營 耶律楚材:蒙古鐵騎中的讀書人 紀曉嵐,官場上的“不倒翁”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陸機,放不下出身的“包袱”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錢謙益,一生最愛柳如是 吳梅村,至死不原諒自己 黃宗羲,為何堅持裸葬自己 八大山人,書畫里都是謎 孔尚任,活在矛盾中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 杜甫,曾是富貴公子哥 陸游,一生多少無奈 湯顯祖,明代官場里的“硬骨頭” 蒲松齡,一生都想進“體制內” 曹雪芹晚年為何困居西山 龔自珍,名聲毀在兒子手上詩狂酒癖總休論,病里時時晝掩門 漫話阮籍的詩與酒 中國第一位山水詩人的人生悲劇 溫庭筠,干什么都有一套 米芾,人狂字更狂 唐伯虎,被冤案誤了一輩子 徐渭的癲狂人生 馮夢龍,士大夫眼中的另類 金圣嘆,臨刑也把玩笑開 李漁,亂世中求快活 趙執(zhí)信,搶著去當替罪羊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曹植,有一段謎樣的戀情 元稹,背了一身情債 才女魚玄機,敢于大膽求愛 柳永,淪落得精彩 姜夔,忘不了“合肥情事” 納蘭性德,為何活得不快活
章節(jié)摘錄
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蜀中,孕育了無數(shù)文人雅士,西漢的司馬相如便是其中之一。他以“賦圣”之名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斑駁絢麗的一筆。但此外,司馬相如頭上的光環(huán)還包括:浪漫的情種、酒店的老板、闊綽的富紳、杰出的策士、開拓性的邊境外交家。 赴宴會結緣多情女 司馬相如,字長卿,幼年時,父母怕他有災,所以給他取了小名“犬子”。長卿讀書時,知道了藺相如的故事,為了表示對藺相如的羨慕之意,便更名為相如。 公元前144年,蜀中?!板\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在這樣一個歌舞升平之地,司馬相如僻居的槐樹街綠竹巷卻是個清靜的所在。回鄉(xiāng)已經(jīng)數(shù)月,三十五歲的司馬相如依然一貧如洗,不免有些郁郁。 想當年,他二十歲出頭,詩書滿腹,又劍術超群,獨闖長安,在漢景帝手下為武騎常侍。可景帝不好辭賦,司馬相如有志難申。多虧在公元前150年遇到梁孝王劉武。兩人一見如故,于是他隨梁孝王到了河南商丘,在梁園度過了兩年優(yōu)游的生活。梁孝王贊他才情高華,不僅以禮相待,還賜給他一把名叫“綠綺”的古琴,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即桐木和梓木的精華)四字,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 那段日子里,司馬相如精心寫了一篇《子虛賦》,描述諸侯游獵的盛況,辭藻華麗,極盡雕琢之能事。他靠著這篇文章出了名。只可惜,梁孝王卻突然魂歸九天,門客四散。司馬相如也無可奈何,黯然回到了故鄉(xiāng)成都。此時,他的父母已經(jīng)雙亡,家業(yè)敗落。 這一日,同窗老友、臨邛縣令王吉造訪。原來,臨邛首富卓王孫喜好附庸風雅,聽說司馬相如曾在朝中為官,文采非凡,就托王吉送來請柬,盛宴相邀。 面對眾賓的祝酒,司馬相如頻頻起身,向大家拱手答禮,只見他嘴唇翕動,卻沒有說出一句話。原來這司馬相如自小略帶口吃,不善高談闊論。王吉眼見他一副窘態(tài),立即起來圓場:“我有一個不情之請,素聞司馬兄雅善音律,當此良辰美景,何不撫琴一曲,以助雅興?”卓王孫立刻同意:“我家中藏有古琴,愿獻司馬先生彈奏。”王吉說:“不必不必,司馬兄向來琴劍隨身,車上有琴囊,可以馬上取來?!彼抉R相如不好推辭,就端坐案前,靜氣凝神,撫琴調弦。這“綠綺”琴已被司馬相如操練多年,自然別有韻味。 卓王孫之女卓文君也喜好琴藝,她在后堂聽到這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琴聲樂韻,不禁心中一動:這分明是一曲久已失傳的《風求凰》!卓文君估計,今天在場的聽眾,不會有別人懂得其中的精妙與琴音外男子的求偶之意。她感覺臉頰發(fā)燙。這彈琴的男子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接下來發(fā)生的細節(jié)史書沒有記載,但我們還是知道了結果,英俊瀟灑的男子和美麗富有的少女幾經(jīng)私會,最后做出了在那個時代驚世駭俗的決定——私奔。為生計甘當賣酒郎 卓文君跟著司馬相如,到了成都,本以為這位郎君風流倜儻,又曾在朝中為官,定會有些財產(chǎn),哪知他家徒四壁,而自己從家里倉促逃出,沒有多帶金帛。無可奈何之際,只得把隨身首飾拿去換糧。數(shù)月后,衣飾都快賣完了。 司馬相如眼見妻子受苦,也覺得無限凄涼。卓文君便對他說:“你這樣窮,我們今天湊合明天對付也不是長久之計,不如再回臨邛,我去向家里借些錢財,也好營謀生計?!彼抉R相如答應了。 到了臨邛,二人先打探消息。聽人說,女兒私奔后,卓王孫幾乎氣死?,F(xiàn)在女兒過得窮苦,有人去勸他幫忙周濟。卓王孫卻盛怒不從,說是女兒不守婦道,不忍殺她,就叫她自己餓死算了。 司馬相如暗想,卓王孫如此無情,文君也不便去借錢。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如今窮途末路,也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索性就在他家門口開個小酒店,讓他自己看不過去。 司馬相如將身邊僅有的車馬變賣,作為資本,租借房屋,備辦器具,擇日開店。店中雇了兩三個酒保,他也改穿短腳褲,一派勞動者模樣,還吩咐卓文君準備賣酒。 小酒店開張那天,門庭若市,熱鬧非凡,晌午時分便人頭攢動,酒樓里外,水泄不通。有進酒樓來喝酒的,有在酒樓外往里瞅的,要瞅瞅大美人卓文君怎么賣酒,還要瞅瞅大文人司馬相如怎么收賬。夫婦倆也無所畏懼,笑口攬客,琴瑟和鳴,生意紅紅火火。 許多親戚再次去勸卓王孫:“何苦讓文君出丑呢?兩人都已私訂終身,你也沒法追究。司馬相如畢竟做過官,文采也不弱,不見得終生埋沒。你手上又不是沒錢,有你在經(jīng)濟上提攜,他也好盡早翻身!” 卓王孫見此情勢,也只得屈服,給了夫妻兩人百名家僮,又陪嫁了無數(shù)錢財。司馬相如樂呵呵地將酒店一關,帶著美人與錢財回到成都,做起富翁來。 領皇恩御前施才能 公元前138年的一天夜里,雅好辭賦的漢武帝偶然讀到《子虛賦》,擊節(jié)叫好,大為欣賞,卻不知是誰寫的,不禁暗自嘆息:“可惜寡人沒有和此人生在同一個時代!”這時,替武帝管理獵狗的太監(jiān)楊得意恰好在旁侍候,他告訴武帝,這篇《子虛賦》是他的同鄉(xiāng)司馬相如所寫,且此人尚在人世。武帝一聽,又驚又喜,立即傳旨,召司馬相如入宮。這個對文人來說渴求己久的機會,終于降臨到了司馬相如頭上。 再次來到長安城,司馬相如有了一種新的感覺。十多年前,他失魂落魄地從梁國返回成都時,曾在長安短暫停留,那時是何等狼狽。這次奉召而來,一路風光無限,連騎的馬都仿佛籠罩了一層光輝。 三天后,未央宮正殿,漢武帝召見。司馬相如不免有些緊張,甚至又犯了口吃的老毛病。但他畢竟做過景帝的武騎常侍,對朝會、覲見并不陌生,因此很快便平靜了下來。武帝先是問了司馬相如的身世,做梁孝王游士的情況等,隨后,便興致高昂地談起國家大事。 武帝說話時,司馬相如悄悄瞥了一眼他的容貌,心下一驚。這位皇帝雖年僅十八歲,但眉宇間卻充溢著老成持重、深謀遠慮的氣質,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情。司馬相如不禁感嘆:“大而至極,才能體現(xiàn)出美。如今大漢盛世,千載難逢,又逢武帝這樣的雄才少主,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都充溢著昂揚奮發(fā)的氣象……”想著想著,他文思泉涌,向武帝稟奏說:“陛下讀到的《子虛賦》,是我十幾年前隨便寫的諸侯打獵之事,算不了什么,請允許我再寫一篇?!? 公元前137年,漢武帝讀到了司馬相如新寫的《上林賦》,大喜,然后拜司馬相如為郎官。 除了寫得一手好文章之外,司馬相如為官期間最大的貢獻其實是開發(fā)西南。他為官第三年,正趕上中郎將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于工程艱巨,征集民工過多,又殺了西南夷首領,巴蜀人民驚恐不安,引發(fā)騷亂。漢武帝聞聽奏報,決定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并讓他寫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做一番解釋。 于是,司馬相如寫下了一篇溫情脈脈的文章,號召巴蜀百姓要“急國家之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代表皇帝給了地方很多恩惠,招撫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回到長安,司馬相如向武帝提出意見:應該在邛(今西昌)、筰(今雅安)一帶恢復設置郡縣,這對西南蜀道的開通更有效果。武帝采納,并親派司馬相如負責這件事。再次到蜀后,司馬相如雷厲風行地拆除舊關,架設橋梁,開辟道路,造福了西南一方。 P4-8
編輯推薦
五千年歷史長河,數(shù)不盡文人傳奇。《豐饒的苦難(中國古代文人傳奇)》所收錄的,是《環(huán)球人物》雜志“歷代文人傳奇”欄目的部分精華文章。在蕓蕓眾生中,這些文人以飛揚的文采、遠大的抱負、不羈的性情脫穎而出,被一代一代的后人銘記。他們留下的,是一段段文壇佳話,是一首首愛情高歌,是一串串政治不幸,是一個個歷史傳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