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城記·南京

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田飛,李果  
Tag標簽:無  

前言

陌生的城市    城市是記憶,是生活,也可能是回憶,是向往,是一些斷斷續(xù)續(xù)的碎片。但她終究是令人熟悉的。城市的地圖,城市的標志性符號會深入人心。城市甚至會融入血液,但戲劇性的是,有一天你發(fā)現這座城市對于你簡直太陌生了,帶著好奇竟上了癮似的去找尋這種陌生帶來的快感,找尋她你無從知曉的存在。如一次又一次地旅行,不需從長計議,帶上自己就出發(fā)。就如發(fā)現之旅,也有點像考古,總能帶給我們一陣陣的狂喜與驚異??臻g亂了,時間亂了,線索亂了,我們跌跌撞撞地在陌生的城市中穿行。在收獲中鍛煉著自己的嗅覺,它似乎已超越常人,異常靈敏,忠實地把我們引向一個又一個新鮮而陌生的地方。    漸漸,漫無目的的行走已無法滿足我們更加深入好奇的怪癖。游戲一旦開始,就無法戛然而止,我們不得不尋根究底。對于我們是陌生,而那些知情的老人們則在我們好奇的追問下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兒時的記憶、長輩的述說、耳熟能詳的故事,從他們頓時發(fā)光的眼睛,沉湎于回憶的幸福表情,你能感知。時光競這樣輕易地回到了從前。但對于面前這座城市又是否能留住曾經呢?我們的發(fā)現少有是完整的,似人總是充滿了傷痛。她們的年歲都挺老的,或被遺棄,或消失,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城市被定格在現在進行時?,F在的規(guī)劃、現在的建設、現在的人,誰會在乎她的曾經呢?她已被書寫進了歷史,但終究不會存活,如同恐龍化石和標本。這樣比喻也許還不準確,化石和標本是帶著血脈被固定的。城市在我們的游戲中更加快了變化的步伐,似與我們捉迷藏,我們追趕著卻找不著方向。    二〇〇六年八月于成都

內容概要

南京,歷10朝49帝2總統(tǒng)450年,王氣之城,享盛世之榮耀,歷亂世之悲情?!秾こ怯洠耗暇费鴼v史的蛛絲馬跡,探遍現今或風光、或失落的勝跡與殘景。帝王的眷顧既招福,也致禍,今夕宮殿的基座,明朝戰(zhàn)火的溫床,此時彼時,爭奪的嘴臉,總是猙獰。從東晉到大明,數朝曾不可一世的宮城遺址展示了南京城歷史上的風起云涌,也寫滿了各代“國祚不永”的無奈。明盛時的南京一度是一座幾乎牢不可破的城池,宏大繁華。其開國群英的墓冢今已大多隱匿于山林中,鮮為人知。南京也曾為佛教圣地,與杭州皆有“四百八十寺”之說,可惜其佛跡大多已在各朝戰(zhàn)亂間毀于兵燹。江南一地,不僅城市富庶昌盛,文化也呈百花齊放之勢。千百年來文氣墨香不斷,一脈相承。魏晉風度,蕭梁石刻,南唐詞韻,清代有言,“天下英才,半數出自江南”。王公權貴,富豪商賈,文人才子,皆匯金陵,留下豪門雅苑、傳奇軼事無數。時至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來去驟然,卻也轟轟烈烈。洋務派設廠辦學,試圖力挽狂瀾,但封建制度已無藥可醫(yī),消亡在即。步入民國,孫中山先生以南京作為首都,一時間,古城躋身世界舞臺??赡暇┏且廊浑y逃多事之秋,安享太平的愿望,再成奢求。惡敵入侵,古老的南京慘遭屠戮,生靈涂炭,悲掃全城。民族危亡時,萬眾一心,破釜沉舟。如今,終從福禍輪回中奮出的南京,看透寵辱,不疾不徐,不亂不驚。

作者簡介

田飛,1972年生于重慶。1996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1999年出版《名家典析》之《人.自然.包裝》一書。2000年創(chuàng)辦游沙部落品牌規(guī)劃機構。2002年編撰并出版《平面設計》系列叢書。2005年起致力于城市文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尋訪成都、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南京等城市。2007年,《尋城記.成都》、《尋城記. 重慶》先后編撰完成并出版?,F居北京。李果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1998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后任教四川教育學院美術系。2005年起致力于城市文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尋訪成都、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南京等城市。2007年,《尋城記.成都》、《尋城記. 重慶》先后編撰完成并出版。現居北京。

書籍目錄

緣起  陌生的城市/1卷首語  十朝都會,金陵城/3王氣之都/1  北陰陽營——南京文明發(fā)源地/2  吳越故壘——金陵建城始/4  石頭城——龍蟠虎踞,王氣始開/8  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10  晉賢古?!匡L流,已成絕唱/12  劉宋石刻——寒人掌權,始創(chuàng)南朝第一朝/14  南齊石刻——丹陽的麒麟,南京的辟邪/15  蕭梁石刻——南朝盛世,千古風流/16  陳朝石刻——六朝金粉,末朝遺恨/22  上元縣衙一天下衙門,朝南開/24  中華路——衙署叢集的南唐御道/26  南唐二陵——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8大明帝都/31  里十三,外十八/32  正陽門——大明帝國之國門/36  聚寶門——構造精巧,固若金湯/38  西五門——逶迤雄峙,扼淮控江/42  神策門——屈曲盤回,殺機四伏/44  新辟諸門——生于街市,亡于街市/50  明故宮——命運多舛的大明帝王宅/52  明十八坊——百工貨物,各有區(qū)肆/60開國群英會/63  徐達墓——謀勇絕倫,大明首功之臣/64  常遇春墓——驍勇果敢,天下奇男子/68  李文忠墓——文武雙全,忠厚儒雅/72  鄧愈墓——少年梟雄,戎馬一生/74  胡大海墓——勇武憨直,軍中福將/76  吳良吳禎墓——水上蛟龍,吳氏雙雄/80  其他功臣墓/82  其他古墓神道石獸/82四百八十寺/85  鳳凰臺——六朝勝跡鳳凰臺/86  棲霞寺——金陵名藍,兼山水之勝者/90  光宅寺——武帝崇佛,舍宅為寺/96  達摩古洞——昔日達摩面壁,今日老僧苦修/98  大報恩寺——永樂之大窯器,中國之大古董/102  大天界寺——天界招提,佛教圣境/108  普德寺——五百羅漢攻金陵/110  香林寺——康熙御題額,曹寅廣施田/114  天隆寺塔林——律宗祖師高僧安葬地/116禮拜·圣堂/119  凈覺寺——太祖敕建的清真大寺/120  石鼓路天主堂——南京傳教之始/122  莫愁路堂——金陵最早的基督教禮拜堂/124  圣保羅堂——藤蘿攀纏下的歐式古堡/126  基督教青年會——非以役人,乃役于人/128江南人文藪/131  周處讀書臺——朝聞夕改,終為賢能/132  國子監(jiān)——學府重地,書香永流傳/134  文武廟——五百載明清圣賢地/140  朝天宮——冶山道院之今生前世/144  惜陰書院——開中國公共圖書館之先河/150  江南貢院——天下英才,半數出于此/152  上江考棚——安徽諸生云集之所/156  棋峰試館——秦淮風月旁的備考之地/160  三狀元府——文采風流,盡隨風吹雨打去/162  顏魯公祠——功名垂竹帛,千古一清臣/166  小卷阿——魏源書齋,開國人風氣之先/168清末風云/171  天朝總圣庫——人無私財,資皆公有/172  天朝壁畫——擇民居高大者,加以彩繪/176  天、地堡城——見證天京陷落的最后時刻/180  曾公祠——兩江總督曾國荃之專祠/182  李公祠——晚清第一重臣之專祠/184  金陵制造局——一代雄廠,百年硝煙/190  南洋水師學堂——培養(yǎng)近代海軍專門人才/196  大馬路——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200煙雨秦淮夢/205  七橋甕——明代石橋,秦淮飛虹/208  通濟水關——十里秦淮始于此/212  秦淮花燈——燈彩甲于天下/216  釣魚臺——比戶皆織,機聲盈耳,/220  糖坊廊——最后的河房,最后的秦淮/226  新橋三市——魚市、柴市、牛市/230  生姜巷——金陵北貨集散地/236城南舊事/239  花露崗——牧童遙指杏花村/240  甕堂——一池老湯,六百年精氣/244  門西區(qū)——機杼奪天工/248  黑簪巷——關于云錦的最后記憶,1250  絨莊街——阡陌坊巷,善織之民/254  大小百花巷——古庵、會館、普生泉/25{  金沙井——巷陌縱橫,老宅連檐/264  大輝復巷——解患扶危的三省會館/270  評事街——盛衰沉浮的回坊街肆/274  八爪倉巷——古宅重重,書香溢溢/278  升州路——千年塵囂,九百年界路/282  邊營三巷——門東七條半營/288  金斗會館——無徽不成商/294九十九間半/299  沈氏故宅——富甲天下的江南第一巨富/300  蔣壽山故宅——樂善好施的蔣半城/302  劉芝田老宅——詩書傳家,欽差府邸/306  魏家驊老宅——機坊之鰲頭,絲號之翹楚/312  胡家花園——金陵水石極勝之地/316  程先甲故居——早期漢語拼音的先驅/322首都計劃/325  黨政機關——國都之中樞/326  科研學術機構——國家之根本/334  國家場館——國府之形象/336  金融銀行——國家之命脈/342  諸國使領館——中華之邦交/346  飯店戲院——風云際會/352  其他公共設施/356公館群,民國人/359  頤和路公館群——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360  傅厚崗公館群——崗巒起伏盡英才/366  常府街公館群——王府故地/370  慈悲社公館群——匿于巷陌間的舊日風情/374  陵園新村——十大公館,頂級別墅/376  其他公館/378弄里乾坤/383  天祥三里——南京最早的石庫門里弄群/384  桃源村——久己遠逝的弄堂風情/388  慧園里——優(yōu)雅寧靜,摩登寓所/391  青村——高級職員公寓區(qū)中最后的老樓/394  樹德坊——昔日石庫門/396  秣陵路公寓——五虎之首所置房產/398  梅園新村——民國里弄,金陵之最/400  其他里弄建筑群/404南京!安全區(qū)/407  西門子洋行——拉貝先生故居/410  金陵大學——安全區(qū)最大的難民聚居地/412  金陵女院——美麗的校園,折翼的天使/416  金陵神學院——神學第一學府/420  司法院、最高法院——屠戮一空的難民收容所/422  江南水泥廠——南京最大的難民收容營/424  其他難民收容所/430  鼓樓醫(yī)院——魔窟圣地,地獄天堂/432  亞洲第一慰安所——色性的地獄/434后記  藏著的城市/438

章節(jié)摘錄

新辟諸門·生于街市,亡于街市    清末至民國,隨著城區(qū)的拓展以及公共交通發(fā)展的需要,南京明城垣又陸續(xù)增開了十余道城門,按順時針方向分別為:    雨花門:位于城東南晨光路。建成于1936年3月,為連接市內小鐵路與京粵線而設,后于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中華東、西二門:位于中華門東、西兩側。建于1931年,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集慶門:位于集慶門大街。建成于1991年,又稱“集慶通道”。    漢中門:位于漢中路西端。1931年,為修建漢中路而辟此城門。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草場門:位于北京西路西。建于1908年,因門外設馬料草場而得名。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海陵門:位于中山北路西,今挹江門址。為繁榮下關碼頭,開辟新街市而設。1915年建成。    挹江門:位于中山北路西,南京北大門。孫中山去世后,為迎奉先生靈柩,特將原海陵門改筑成三孔券門,這也是南京首座三孔券城門。1937年冬,數十萬南京軍民由挹江門奔向長江邊,欲渡江逃生,但沒想到這所謂的“逃生之門”居然成了“死亡之門”,無數同胞尸橫荒灘,血染江流。1949年4月,解放軍強渡長江,三野官兵由此門涌入南京,直奔總統(tǒng)府。    新民門:位于明鐘阜門與金川門之間。建成于1934夏,至今尚存。    小北門:位于鐘阜橋西。建于190g年,因金川門通小火車,為便利城北交通而開辟此門,又稱“四扇門”、“四扇便門”。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中央門:位于中央路北。建于1933年,為便利城北交通,修筑中央路而開此門。拆除于20世紀50年代。    豐潤門:位于玄武湖,即玄武門。1909年,兩江總督兼南洋商大臣端方奉旨舉辦南洋勸業(yè)會,為方便中外賓客游覽,遂在會場附近的明城墻上開辟了這道城門,以通玄武湖。    解放門:位于玄武湖公園南門。建于1952年,據說是為人防需要而開。    中山門:位于中山東路東端。南京城東有鐘山秦淮所阻,故僅在咽喉處設有一門,舊稱“朝陽門”。1927年,為迎中山先生靈柩而改筑為三孔券門,并易名為“中山門”。    武定門:位于長樂路東。辟于1934年,因城內武定橋而得名。上世紀50年代被拆除。    明故宮·命運多舛的大明帝王宅    朱元璋三筑帝王宅    自東吳大帝孫權建都建業(yè)千余年來,南京城雖幾經興廢,但至宋元時仍不失為東南一大都會。城市發(fā)展日臻完善,坊巷密集,人庶殷繁。城外四方江流湖沼環(huán)繞,岡巒起伏,似乎再無開闊平坦的土地另筑新宮。朱元璋于是請出他的頭號謀臣劉基幫其卜宮選址。劉基不但博通經史,謀略過人,且精易經卦象圖緯之學。經過一番勘察,劉基為朱元璋覓得了一處可作“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燕雀湖。    燕雀湖位于應天城東,鐘山南麓,其大小與今天的玄武湖相當。若按古代堪輿風水之術,地勢低洼的燕雀湖絕不能作為建都筑宮之所,如《管子·乘馬篇》曰:“凡立國都,必于廣川之上?!薄豆茏印ざ鹊仄吩唬骸笆ト酥巼?,必于不傾之地?!苯哉f明卜地相宅不應擇低洼之所。雖有悖于古制,但“帝出乎震”(東屬震卦)、“龍盤之頭”(富貴山為鐘山之龍頭)等說法又令朱元璋大為歡喜。1366年,即在其自稱吳王兩年后,朱元璋征發(fā)夫役軍士二十萬人鑿山填湖,修筑新宮。因此在南京留下這么一句老話“移三山填燕雀”。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宮殿初具規(guī)模,前有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后有乾清、坤寧二宮,圜丘、方丘、太廟、社稷壇等祭祀天地祖宗的殿堂壇廟也相繼建成。但由于此時天下未平,政局尚不穩(wěn)定,所造宮殿均“敦崇儉樸”,摒棄了雕琢奇麗的裝飾,宮墻僅筑有一重,大殿前也僅設奉天門、午門二重門闕。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對于這位戎馬一生的皇帝來說,南京雖龍盤虎踞,具帝王氣,但過于偏安東南,又有長江所阻,不利于控制全國。中原之地也因常年征戰(zhàn),民生凋敝,不宜建都。于是在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詔以臨濠(安徽風陽)為中都,征集工匠夫役及軍士百萬修筑城池宮闕。然而五年后,已初具規(guī)模的明中都被朱元璋突然下詔“突罷中都役作”。九月,“詔改建大內宮殿”,轉而在南京大興土木,對當年登吳王位時所筑宮室宗廟開始拓建,再筑午門雙闕、奉天門角門、奉天殿左右中門、左順門、右順門、東華門、西華門、文華殿、武英殿等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再度擴建大內,增筑端門、承天門、長安左右二門、東安門、西安門、北安門,御道兩側筑以宮墻,將太廟、社稷壇隔于墻外。另筑內、外五龍橋、青龍橋、白虎橋等建筑。經過前后三個階段,歷時二十余年的修筑,大明故宮終于得以完成,成為一座舉世罕見的雄偉華美之城。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筑的紫禁城則完全仿南京明故宮而建,其形制布局皆如出一轍。后世君數毀明大內    當年朱元璋填湖筑宮時,為使地基牢固,曾于基礎上鋪以巨石,打入木樁,并以石灰、三合土等分層夯實。但由于是湖洼之地,龐大的宮殿群導致地層下陷,使皇城呈現出南高北低的嚴重傾斜,積水久久不易排除。對于“前昂后洼”這一現象,篤信風水的朱元璋認為其乃“兇兆”,曾道:“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有緒。唯宮城前昂后洼,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且廢興有數,只得聽天。惟愿鑒朕此心,福其子孫。”    隨著朱元璋的去世,曾經氣勢恢宏、宮闕殿閣疊起的皇宮大內也在后世無數次浩劫中漸趨衰落,僅在曾經的故址上遺留下幾處殘垣斷壁,以及隨處散落著的碎石爛瓦?!熬鸽y之役”,朱允蚊縱火焚宮自盡,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化為灰燼;朱棣遷都,部分巨石移至新宮;明末戰(zhàn)亂,“宮闕無一存者”;太平天國,諸王就地取材,故宮殘料多舊物利用,化作了天王、東王、西王等諸王府;先生逝世,為迎靈柩安葬中山陵,中山東路穿宮而過,明故宮從此一分為二;南京淪陷,日本人來此平了片機場。歷朝的損毀蠶食,一代帝宮終為荒野殘墟。再之后,僅遺的千步廊、午門雙闕、社稷壇四方欞星門、承天門、端門、厚載門、東安門、東宮券門等斷壁殘垣相繼沒了蹤跡。    P50-54

后記

藏著的城市    初涉一地,我們往往有一種新鮮的感受。其風土人情,經過一番獨特的內心體味,便有了初悟,活潑潑的,只是還不太具體。倘能小住幾日,行游一番,感覺自然會細膩些:民風怎樣、建筑特色如何、歷史文脈是否傳承有序……其中大體,或不難領會的。此刻,如初試佳茗,尚未品味入微,雖得唇齒留香,到底淺淡了些。    一座優(yōu)美的、深具文化積淀的城市,是歲月的佳構,值得細細品讀,且須頗費些時日才能讀懂。    人說,居住越久越能懂這城市,此話有理。但細究,不盡然的。常見有人卜居一地數十載,閱盡滄桑卻“熟視無睹”,成了久住的過客,到底沒有主人的心情。他們于這城市,很難說真懂得。那么,怎樣才能悟得三昧呢?國畫大師陳子莊先生曾言:觀山須“靜”,游山須“情”,方能得山之“神”。    體悟山水的神氣與品味城市的內韻,頗有相合之處,就在于“情”、“靜”二字。    本書的作者,對這點深有領悟。他們和許多人一樣,在一座城市生活了數十年,所不同的,正是他們兼有靜心與真情。心靜才能洞察幽微,有情才能物我兩忘,與這城市神會。他們常感嘆,這城市變化太快,快得那樣匆忙,以至于歲月所精心雕琢的細節(jié)正迅速地消失,零落成泥碾作塵,不多時,便泯滅無痕了。好在城市的文脈是極富生機的,尤其是這樣歷經歲月陶鑄的古都!她將自己的“神”蘊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之中。為此,他們尋蹤覓跡,開始了歷時多年充滿嘆息與驚喜的尋城之旅。一口枯井、一塊老匾、一道殘垣、一所教堂、一座古廟……他們在每一個細節(jié)恭聽歲月的消息,他們的心緒,隨那些故物的境遇或喜或憂。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

編輯推薦

田飛、李果所著的《尋城記:南京》是最好的城市人文旅行讀本。    從東吳建都伊始,石頭城臨江控淮,到大明帝業(yè)奠定,三十一座雄關扼守;從秦淮風月飄香,釣魚臺絲織流彩,到民國中堅雅集,頤和路公館群林立;四百古剎控清末天國之硝煙,十朝忠魂傷抗日戰(zhàn)爭之英靈。古都南京歷經內外風肆、文武洗禮,浴火重生。我們尋遺而至,對話古城,聆聽歷史的回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尋城記·南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像南京這樣的城市,介紹她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而從如此角度介紹南京的書籍,有且僅有這一本!如果說,以往介紹南京的書籍們,把讀者看做是跟團旅行的觀光客的話,那么,《尋城記》則是把讀者當成了一位走街串巷的背包族。以往介紹南京的書籍們,總是從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名開始,總統(tǒng)府、玄武湖、夫子廟、雨花臺……千篇一律,不可勝數,久之,讀者也會變得審美疲勞?!秾こ怯洝穭t將視角聚焦于細節(jié),讓讀者在細微中體會歷史。一口古井、一道殘垣、一塊城磚……這些深藏在城市喧囂背后的遺存,才是歷史的神韻之所在。南京幾乎所有的歷史文化遺跡,都能在書中找到出處。而且,但凡屬于同一片區(qū)或是同一類型的建筑,作者都分門別類專門敘述,甚至連每座建筑的地址和保存現狀都加以標明,其對南京古城的挖掘之深、考證之細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如果你只想走馬觀花地了解南京,報團旅行足矣;如果真想品味南京,那么,手拿此書,背上旅行包,就會展現給你一個更加動人的南京。
  •   這應該是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不是以玄武湖、中山陵、湖南路、新街口或雞汁湯包、鴨血粉絲之類為開頭來介紹這座城市的旅行讀本。作者對人文景點的挖掘之深可能會讓本地人都頗感慚愧。
  •   不錯,只是現在能看到的未必以后也能看到了。
  •   還不錯,應該是正版.很有可讀性.一開始是在南京的一個書店看到的,對比了下,相當滿意.
  •   內容還行都是短短的描述性的文章,追根溯源的陳述,畫面初看凌亂了,
  •   總體上這本書還是挺不錯的,對了解南京很有幫助
  •   此書不錯,我按照書中的指引,老城南已走了大半,走行其中,有一種緊迫感,真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就沒有了。謝謝作者的獨特思維,不人云亦云,挖掘地方的傳統(tǒng)、民間的東西。
  •   書有塑料紙包裝,質量很好。打算跟著這本書遍尋南京的角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