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李遇春 頁數(shù):38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當代西部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西部作家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取向以矛盾沖突、深沉厚重、古樸蒼涼為主要特征。李遇春編著的《西部作家精神檔案》主要對張賢亮、陳忠實、賈平凹、路遙等為代表的中國當代西部著名作家的心理世界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藝術透視,以期破譯其心靈密碼,繪制其精神檔案。作者在專題研究中力圖貫徹心證與史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兼顧文本形式分析的基礎上,把心理分析與歷史分析結合起來,把務虛的心證與務實的史證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實證精神。
作者簡介
李遇春,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史、文學批評、中國現(xiàn)當代舊體詩詞研究。著有《權力·主體·話語——20世紀40~70年代中國文學研究》、《中國當代1日體詩詞論稿》,主編有《中國文學編年史(當代卷)》等。
書籍目錄
序言於可訓
第一編張賢亮
小引
超越苦難的白日夢——張賢亮小說創(chuàng)作的深層心理機制解析
拯救靈魂的懺悔錄——張賢亮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懺悔精神分析
拂不去的死亡陰霾——張賢亮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死亡心理分析
小結
第二編陳忠實
陳忠實小說創(chuàng)作流變論——尋找屬于自己的敘述
陳忠實與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較分析——以《白鹿原》和《創(chuàng)業(yè)史》為中心
文化歷史·性——《白鹿原》之爭
心理結構的平衡與顛覆——論陳忠實新世紀以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
在自我反省中尋求藝術突破——陳忠實訪談錄
第三編賈平凹
拒絕平庸的精神漫游——賈平凹小說的敘述范式的嬗變
對話與交響
—論長篇小說《秦腔》的復調特征
底層敘述中的聲音問題——評賈平凹的長篇小說《高興》
作為歷史修辭的“文革”敘事——《古爐》論
傳統(tǒng)暗影中的現(xiàn)代靈魂——賈平凹筆答李遇春問
在痛苦中寫作——賈平凹訪談錄
第四編路遙·紅柯·李銳
焦慮的蹤跡——路遙小說創(chuàng)作心理嬗變論
新神話寫作的四種敘述結構——論紅柯的“天山系列”長篇小說
生命的歷史困境與人的寓言——論李銳長篇小說的精神特征
附錄
從闡釋到實證——我的批評獨語/李遇春
思想來自哪里——李遇春和他的當代文學探索/劉醒龍
歷史的探源與祛魅——論李遇春的文學批評/周新民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三、夢幻寫作的文本詮釋 至此,我可以認為,張賢亮的大多數(shù)小說作品實際上具有“雙重文本”的特征。如同任何一個夢都既有顯夢及其指涉的顯意,也有隱夢及其蘊藏的隱意一樣,張賢亮的多數(shù)小說也由有意識的顯文本和無意識的潛文本所構成,前者指向小說的顯性主題,后者影射著小說的隱性主題。在一般情況下,張賢亮小說的顯性主題大致上也就是作者的表層社會政治性創(chuàng)作動機,其隱性主題實際上也等同于作者深層的本能欲望動機。但疑問也就產生在這里。我們可以認為《綠化樹》和《土牢情話》的表層創(chuàng)作動機是同一的,其顯性主題都是對那個病態(tài)的、壓抑性的政治型社會的否定和批判;但我們卻不能簡單地相信這兩部作品的隱性主題和深層創(chuàng)作動機僅僅就是前面曾重點論及的,作者謀求宣泄和解救的無意識的性本能欲望?! ∥移蛴诔忠环N本能的多元構成觀,但同時也肯定和相信性本能在其中的根性地位。也就是說,在人的形形色色的無意識本能欲望中,大多難免會帶上不同程度的性欲色彩,或者說是接受了性本能的影響和熏染。因此,我以為張賢亮小說創(chuàng)作的深層心理動機,即文本的隱性主題實際上是一個多元立體的網狀物,并非僅止于一種無意識的性本能欲望。但同時又應該看到,在那個神秘的立體網絡中,性本能始終處于最核心的地位,它被各種各樣的其他本能欲望所包圍和裹挾起來。其中一些與它大致處在同一個心理的層面上,另外一些則與它處在不同的心理層面上,或者比它掩藏得更深,或者飄浮在它的上空。當然,其中也只有一部分與它或多或少有些關聯(lián),另外一些則與它幾乎或完全無涉。但無論如何,它們都統(tǒng)屬于心理結構中的無意識家族,只是偶爾逃逸到意識域中去稍事停留,甚至還沒來得及讓意識注意到便又悄然踅回了?! ∪绱耍趶堎t亮的深層心理中,緊緊環(huán)繞在性本能欲望的周圍,或者與其糾結在一起的其他無意識本能欲望又有哪些呢?在此處有限的篇幅內,恐怕難以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我將在后面分別以愛欲和死亡兩大主題視角對其作出較為切實細致的解析。這里,依照本文論述的邏輯需要,僅作簡括式的梳理并從整體上把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無法想象沒有西部作家的中國當代文學將會是如何的寂寥和疲軟!因為他們的寫作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內涵和品格。 ——李遇春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