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全兩冊)

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王仲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了南宋佛教制度文化及其在國內外特有的文化影響力問題,從三個角度展開討論:
一是政府行政機制與寺院體制關系;南宋朝與戶籍配套的僧籍體制、通過敕額進行合法寺數(shù)控制、敕差住持制度、寺院住持體制等,提高了佛教的社會文化影響力。二是寺院體制關系本身;嘉定年間出現(xiàn)的五山十剎體制及作為其外在物質形式的寺院建筑功能等,形成特定制度文化,成為佛教制度建設進程中的鼎盛期。三是寺院體制內部結構關系;因體制內涵的經營性質而體現(xiàn)的寺院經濟經營模式,及其與社會經濟系統(tǒng)互動的和諧性質,成為相應制度安排的特有表現(xiàn),
研究視點從以往習見的僧團、教派轉移到以寺院為主體,用詳實的資料和鮮明的觀點說明南宋佛教在與社會關系的和諧互動中建立的寺院體制,成為佛教發(fā)展迄今的基本制度。
王仲堯,哲學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美國西方大學等訪問教授。

作者簡介

王仲堯,教授、博士。在南宋佛教制度文化、宗教美學藝術及周易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是著名宗教學和中國文化史專家。

書籍目錄

前言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之意義、對象與方法上編  行政機制與寺院體制導言第一章  寺院僧籍與試經度僧  一、制度變遷視野下的寺院僧籍制度  二、南宋寺院僧籍制度鴉  三、南宋試經度僧制度第二章  敕額鬻牒與合法寺院數(shù)  一、制度變遷視野下的寺院敕額政策  二、南宋敕額與鬻牒制度  三、敕額制度與合法寺數(shù)第三章  寺院體制與住持制度  一、制度變遷視野下的三綱制度  二、北宋寺院體制考論  三、南宋寺院住持制度第四章  敕差住持與期集公舉  一、敕差住持之選舉體制:慧因高麗寺個案分析  二、南宋敕差住持體制之相關性討論中編  五山十剎制度導言第五章  五山十剎及其研究考索  一、關于研究角度:—個制度文化問題  二、傳世文獻之五山十剎制度內容考述  三、國際上的五山十剎制度研究第六章  五山文化與五山禪僧  一、南宋文化與五山文化  二、木秀于林(五山禪僧·上):瞎堂慧速、虛庵懷敞、佛照德光  三、高屋建瓴(五山禪僧·中):癡絕道沖、長翁如凈、  無準師范、虛堂智愚  四、慧風東扇(五山禪僧·下):走出國門的五山禪僧及若干評論一  中編五山十剎制度第七章  五山十剎與寺院體制  一、寺院改制:以叢林體制為模式  二、南宋寺院改制之時代潮流第八章  五山十剎與伽藍制度——以寺院建筑布局反轉輪藏為例  一、佛教物質制度與文化影響  二、“五山”伽藍配置中的轉輪藏及輪藏殿  三、轉輪藏、輪藏殿之功用性機制與叢林體制下編  叢林營為制度導言第九章  寺院經營與制度體系  一、南宋寺院經營價值論  二、南宋寺院經營制度論  三、經營的時代  四、叢林營為制度內容與經營風格第十章  長生庫與金融經營  一、南宋寺院長生庫經營之制度淵源  二、南宋寺院長生庫經營機制及經營利率  三、南宋寺院長生庫經營之特殊機制及若干評論第十一章  唱衣拍賣與清規(guī)規(guī)范  一、唱衣拍賣傳統(tǒng)與制度背景  二、唱衣拍賣與寺院財務制度  三、單賬式及與遺產處置有關的叢林制度第十二章  清規(guī)制度與簿籍賬冊  一、叢林清規(guī)之財務制度與文化背景  二、叢林經營與住持簿賬管理職責  三、叢林營為與財會簿賬制度體系  四、叢林清規(guī)之簿籍賬冊制度體系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編輯推薦

王仲堯編著的《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上下)》分三編,上編制圍繞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佛教管理行政機制與寺院體制的關系角度展開;中篇從南宋寧宗嘉定年間創(chuàng)建的五山十剎制度及制度文化影響角度,圍繞寺院體制及作為其外在的物質制度形式的寺院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展開;下篇從寺院體制的內部結構關系角度。本書的研究在時間關系上以宋代佛教大框架中的南宋時期為主線;空間關系上以南宋行在(首都)臨安為中心的江南地域為平臺,研究內容則以南宋佛教制度文化及其在相關政治、文化、宗教、經濟、商貿、財會、法制、官制,刑律、外交、建筑、藝術、民俗等社會生活領域的各層面的影響,以及佛教文化與其他文化形態(tài)的互動關系等為主,以此展開對南宋饞教制度文化的深入探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全兩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