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彭小瑜 頁數(shù):49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教會法研究:歷史與理論》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法律思想和制度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歷史研究。作者在充分掌握原始文獻和研究動態(tài)的基礎上,梳理了教會法歷史和理論的線索和脈絡,追溯了這一獨特法律體系的起源和發(fā)展,對教會法的性質、教皇制度、教會法對異端和異教徒的處分、教會有關戰(zhàn)爭和國際法的觀點等重要問題進行了細密審慎的討論,探討了教會法在現(xiàn)代社會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教會的回應方式,并通過大量個案的分析加強了研究的深度。 《教會法研究:歷史與理論》對宗教裁判所、教會法傳統(tǒng)里的經(jīng)濟思想和憲政主義思想提出了一些獨到見解,有助于匡正人們在“黑暗中世紀”這一陳舊范式下對西方文化形成的一些不準確看法?! ∪珪灿嫲苏?。雖然把研究重心置放在中世紀,但是也將討論延伸到近代和現(xiàn)代的教會法理論和法規(guī)。
作者簡介
彭小瑜,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天主教大學博士,現(xiàn)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會史、教會法、美國天主教思想和歷史。
書籍目錄
序前言第一章 教會法的起源和發(fā)展一、教會法的社會起源二、教會法的僵化與更新第二章 教會法與基督教之愛一、格蘭西的生平和著作二、魯?shù)婪颉に髂放c夏爾特爾的伊沃三、《圣經(jīng)》與律法四、正義與仁慈之張力五、新舊《教會法典》的精神第三章 教會的權威和等級結構一、概念和理論前提:新教和天主教關于等級和權威的論爭二、歷史問題的形成三、主教和教皇四、小結和余論第四章 教會法論教會與國家的關系一、教會法論教會與國家的關系二、格蘭西論教會與國家的關系三、英諾森三世論教會與國家的關系四、鎮(zhèn)壓異端:世俗法庭與教會的合作五、小結和余論第五章 教會法論非基督徒一、《教會法匯要》中的異教徒二、《教會法匯要》對異教徒和猶太人的處理三、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婚姻四、教皇的治權與國際法第六章 教會法論異端和絕罰一、概念的界定:無信德和異端二、概念的界定:絕罰的起源和發(fā)展三、絕罰的救治目的四、寬饒異端分子五、異端分子與教會之和解六、小結和余論第七章 教會法論刑罰和武力的使用一、尼布-奧古斯丁-格蘭西二、強制的界定三、未受洗禮的惡人:異教徒四、受過洗禮的惡人:異端五、小結和余論第八章 忍耐的誡命一、忍耐的內(nèi)涵……結語:愛的律法參考書目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教會和國家關系的真正麻煩并不在于“雙劍”說這一類含糊不清的言論,而在于中古西歐復雜的政治現(xiàn)實。教會和國家的分工合作關系說明二者既互相依賴又互相滲透,不可能真正“井水不犯河水”,沖突因此也就不可避免。格蘭西在《教會法匯要》中對教會與國家關系的這一性質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湟?,教皇和君王在政治上的互相否定。這應該是很特殊的情況。中古西歐教會法既承認在特定的條件下教皇可以廢黜君主,也指出在異端分子篡奪教皇職位時皇帝可以推翻這一教皇。格蘭西把誓約列入教會法的權限之內(nèi),包括封臣對封君、臣民對君王的效忠宣誓。教會通常要求封臣履行對封君所承擔的義務。但正如格蘭西所指出的,教皇可以解除臣民對不稱職昏君的效忠宣誓、騎士對被罷免主教的封君封臣關系;對被處以絕罰的封君,封臣不必盡義務①。絕罰本來只是一種宗教處分,但君王和封君被給予絕罰就成了政治后果很嚴重的事件?;浇叹鯇虝蔚慕槿胍苍谝欢ǔ潭壬蠟榻虝ㄋ姓J。格蘭西毫無疑問捍衛(wèi)教會在教皇和主教選舉上的自主權,但他同時也意識到爭取世俗政權贊同選舉的結果不僅有利于鞏固教會的政治地位,也便于防止異端分子篡奪重要教職。如果異端分子占據(jù)了教皇的位置,教會可能不得不依靠武力來驅逐他,此時自然要借助世俗君王的幫助②?!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