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人性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蕭淑貞  頁數(shù):26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發(fā)現(xiàn)人性》凝聚了蕭淑貞在哈佛大學訪學和回國后七、八年間的思考,她以具有穿透力的客觀、冷靜、理性而又不失溫暖和熱情的筆觸,帶領我們在歷史、文化和教育中探尋通往文明和人文精神的人性的蹤影,在人們容易忽視的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jié)中,體察社會進步的方向。人性是持久而強大的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文明邁進的真正動力,人性是人類文明的起點,也是人類文明的終點。追隨作者的視線,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去解讀、反思我們生活其中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循著人性之路,我們眺望世界和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作者簡介

 蕭淑貞,歷史學博士,訪美學者,北京師范大學老師。

書籍目錄

通往人性的文明 代序
留給現(xiàn)在
越戰(zhàn)紀念碑
亨廷頓的憂慮
兩個哥倫布
教堂的深處
美國歷史從哪里開始?
革命書店
另一種離去
歸路
發(fā)現(xiàn)人性
不同的使命
白宮前的婦女
民主的表情
政府的大門
中國的飯局
誰向誰靠攏?
中國人最缺什么?
生命的原鄉(xiāng)
村民與“普世價值”
粗糙的高尚與精致的順從
來時舊路
歷史在別處
王府井:三十年的鏡子
儒者維明
看不見的用處
一扇門的兩面
漂流的歷史碎片
歷史教給你什么
教育的終點
哈佛大學的畢業(yè)典禮
中美高中生的對話
孩子的表情
經(jīng)典的歧路
從學校到社會:職業(yè)之路有多遠
你要孩子給你什么樣的成功?
大學生:你為什么迷茫?(一)
大學生:你為什么迷茫?(二)
教育的終點
也是背影
沒有間斷的遠征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兩種感恩節(jié)兩個哥倫布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節(jié)H-感恩節(jié),在如今的美國,感恩節(jié)已經(jīng)成為個人們最重視、最傳統(tǒng)也是最溫馨的公眾節(jié)日?! ‘斈暝诓ㄊ款D的時候,當?shù)赜〉诎踩嗽谟褰掏降顷懙钠绽┧构捕雀卸鞴?jié),來自全美各地的印第安人代表出席感恩節(jié)的主要儀式。集會會場上懸掛一面橫幅,上書一排醒目大字:“對本土美國人的全國哀悼日”。這顯然與白人家庭歡度感恩節(jié),邊飲酒,邊吃烤火雞,歡聲笑語的節(jié)日氣氛極不相同。美國的喜慶節(jié)日卻是印第安人的“全國哀悼口”,這種場面與我們印象中的感恩節(jié)大相徑庭,讓人倍感意外。  -個國家的節(jié)日也可以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歷史悠長的國家,節(jié)日多能夠體現(xiàn)文化和民俗,政治意味較淡;而歷史較短的國家,很多節(jié)日直接與國家的重大事件有關。在這個征戰(zhàn)不斷的地球上,每一個國家的節(jié)日都多多少少留下了戰(zhàn)爭和政治的烙印,美國尤其如此?! 「杏X美國的學??偸窃诓煌5胤偶?,后來,看看他們一年的假日表,以人名命名的節(jié)日共有馬丁·路德·金、華盛頓、林肯誕辰日和哥倫布日。前三個都是與美國的建國、民權運動有關的政治人物,只有哥倫布是國際人物。因此,在美國,哥倫布日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與很多拉丁美洲國家的哥倫布日一樣,帶著強烈的殖民色彩?! ?492年10月12日,這一天,哥倫布帶著他的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從此,他便享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美譽,在世界歷史上留下輝煌的光彩?! ?792年紐約舉行儀式紀念哥倫布,為他建造了一座紀念碑。1892年紐約市的哥倫布大道路口豎起了一座哥倫布的雕像,華盛頓設立了以哥倫布名字命名的哥倫比亞特區(qū)。因為哥倫布出生在意大利,出于對自己同胞的驕傲,紐約市的意大利后裔于1866年10月12日組織了第一個慶祝“發(fā)現(xiàn)”美洲的活動。隨后更多其他城市的意大利人開始在那天舉辦餐會、游行和舞會。1869年10月12日舊金山的意大利人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他們把這一天叫作哥倫布紀念日。1905年科羅拉多州成為第一個慶祝哥倫布紀念口的州。在之后的幾}年里,其他的州也陸續(xù)開始慶祝這個節(jié)日。1937年富蘭克林總統(tǒng)宣布10月12日為哥倫布紀念日,1968年美國國會決定把“哥倫布日”定為全國節(jié)口,自1971年開始將紀念日定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pre>

編輯推薦

  給我們絕望,也給我們希望,引領人類追尋文明的高貴與尊嚴發(fā)現(xiàn)在歷史和社會深處涌動的人性的力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發(fā)現(xiàn)人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看后才知道作者是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討論的《中美高中生的對話---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未來公民》的作者。內容基本涉及了當今社會引人關注的政治、教育、社會、文化、歷史的突出問題,也回答了青年學生、家長關于成功、價值觀的困惑。
    本書文字雋永靈秀,筆觸犀利和深邃,人文關懷深厚,從身邊的小事、細節(jié)著眼,指出社會進步的方向,折射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理性、智慧之美,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   聽朋友說好,自己看看書名和目錄就想看。對于歷史、教育、身邊的社會現(xiàn)象都能從文化的角度給予深刻的解讀,作者難得的客觀、理性和高遠的理想主義情懷體現(xiàn)出的文風,確實堪稱大陸的龍應臺。
  •   這是一本觀點非常理性、語言非常溫暖的書,跟魯迅犀利的文筆相比較,作者更加平和,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風格,從歷史、國家、政治和人性等多個維度表達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引導我去思考的同時,開闊了視野,每次讀得時候心態(tài)也會一點點平和下來,感覺暖暖的,非常受益。在目前這個浮躁的時代,這樣的書已經(jīng)不多了。
  •   看到**一讀者的評價:“一個女性學者能對政治理論、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等問題感興趣已經(jīng)令人驚奇了,更為驚奇的是她對這些問題所表達的見解,所達到的境界,會讓男性學者汗顏。比如她對哥倫布尷尬的歷史地位的分析,對亨廷頓糾結的文明沖突理論的評價,在我們了解很多定論之后,又給我們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見解,而且令我們不得不佩服其結論的正確?!敖韼讲蛔岉毭肌?,今又一例”。讀后深有同感 既沒有一般書生不切實際的幼稚,又不是應時應景的“偽知識分子”,似有獨立思想的人道主義的大家氣象。
  •   首先,書的質量很不錯,包裝精致。最重要的是,書中的內容涵蓋面廣,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雌淠夸浘陀凶x完的沖動。中外對比,有益于人們對比借鑒,取長補短。對于年青朋友,更是有益于正確價值觀形成的良師益友。
  •   收到就開始看的,非常喜歡作者的語言,沒有深奧到讓人看不懂,也不是通俗到?jīng)]有深意,經(jīng)過自己一定的思索會理解收獲很多東西。全書共有四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又有相應的短篇。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一部分的類容,對美國歷史和社會的聯(lián)系和剖析很精辟。非常喜歡《粗糙的高尚和精致的順從》。但對于第四部分關于教育的論述,沒有多大體會,因為還是我們熟知的那些觀念。這本書是今年2月第一次版的,所以作者的視點很新,里面講到了很多熱點。很喜歡的一本書。
  •   理性,有帶一些感性,一本有思想的書
  •   搶占沙發(fā)嘍~~~ 買回來還只是簡單地翻了翻,但感覺特別好。商務印書館的書籍一向質量上乘,這本書的書的包裝也很不錯——包有塑料薄膜,紙質柔韌光滑。至于內容,作者本人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文章立意深遠,對于青年人開闊思路、提高修養(yǎng)很有益處。
  •   對于愛看故事類的人來說有點耗精神
  •   作者寫的很透徹,很徹底,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推薦朋友們買來看看!
  •   很給力——很有見地!
  •   還沒讀但看外表還不錯
  •   價格便宜 實用
  •   讀完很受啟發(fā)的一部書
  •   還沒有讀呢,起先是因為在讀者里面讀到一篇。就立即被吸引了。于是買了這本全的。
  •   洞察細微,好書。
  •   我以為這是一本死教條的書,書名如此總讓人先入為主的下定義,可是事實在一次說明,我的自以為是依然沒有改變?,F(xiàn)在還在心悸,如果我不是買錯了,會不會一輩子都看不到這樣的好書。這是一本把我所有的關于讀書的種種想法都顛覆的書,我卻沒有惱羞成怒。大概我們真的是有緣吧。
  •   還沒有看,當當買書一直很給力的!
  •   幫同學買的。包裝很好。
  •   擴大視野,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人性
  •   評論說作者是“大陸龍應臺”,但看了作品后覺得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更喜歡龍應臺的作品!
  •   有點深奧,看的不是很懂,不過勉強還能接受啦。
  •   看了讀者上的一篇節(jié)選覺得不錯就買了,覺得別的篇章都不好看
  •   拜讀了幾篇。感覺語言的沖擊力還是不太強烈!挖掘的思想還可以再深入!
    獻丑?。?/li>
  •   買它是沖著“大陸龍應臺”五個字,看完感覺有些失望,還是看龍應臺的比較好。
  •   難以認同作者的所有觀點。我看基本可以和大陸的孔慶東、司馬南相比。
  •   一般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來
  •     為自由的信仰
      
      
      商務印書館成都分館主編叢曉眉女士策劃出版了“學者的人間情懷書系”第一輯三本書:齊宏偉的《信與思》、蕭淑貞的《發(fā)現(xiàn)人性》、劉陽的《從失去開始的永遠》。對于作者來說,我們每個人只有一個孩子,對于她和她的編輯團隊,則是看著哪個孩子都可愛。素樸雅致的樣書擺在桌上,叢曉眉不停地上下左右仔細端詳,還不停地念叨哪個細節(jié)怎樣做會更好,她忘我投入的表情足可證明這套叢書是出版的精心之作。
      書的封面顏色分別是深藍、深綠、深紫,初一看,總以為是自己溫暖的深綠色最好看,讀過他們的書之后,才領悟莊重的深紫、深藍能夠襯托出理想、信仰的高遠與深邃,色彩與精神合璧,散發(fā)著耐人尋味的雋永。而我的名字夾在兩位男士中間,還有點沾沾自喜的被保護的感覺,對于他們也產(chǎn)生了一種親切感。不同的名字因為一個書系而排列在一起,也是世間特殊的緣分,雖然與他們從未謀面。
       ----而這種書緣是因為這些書內在地散發(fā)著共同的精神氣質,走到了一起。
       人類的經(jīng)典之作多源于高于生活、高于現(xiàn)實的超越,而對于世俗和平庸的超越首先是精神和心靈的超越。你的心靈能夠超越世俗,你的見識和智慧給你堅持的理性;你的精神給你堅持的勇氣。在這個時代,對于很多人,理想和信仰或許遙遠,這三本書不約而同地去為這個精神受傷的時代,眺望、追尋價值、理想和信仰。
      《信與思》對于大學的市場化、官場化深深地絕望,為自己、為學生、為讀者尋找精神的家園;《發(fā)現(xiàn)人性》試圖沿著貫穿歷史、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人性”的脈絡,堅守通往人性的文明的“價值”;《從失去開始的永遠》在很多貌似漫不經(jīng)心的輕描淡寫之后,蘊藏著切膚之痛的來自生命深處的悲憫,希望找一個地方安放人類的靈魂。與其說,信仰能夠令人的靈魂多么地高貴,讓人的心靈多么豐厚,不如說這是生命的自我救贖與追求本質自由的解放,在沉淪物欲的異化之中,開始靈魂的突圍與拯救,走向理想和信仰,因此,這些思索和探尋更像是在所謂的現(xiàn)代性和工業(yè)化泥沼中的自救------只有當人們層層剝去附著在生命上的種種負累,回歸“人”的精神本身,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張岱《陶庵夢憶》論及古琴演奏,說有人“結實有余而蕭散不足”。其實每門學科代表的都是認識世界的一種角度和態(tài)度,寫作也有專注社會與寄情性靈兩種方式,二者有時難兩全。前者重在“治”、“平”,后者側重生命的舒展和自我的抒發(fā)?!八肌钡睦硇?、客觀使人睿智,但難免在“信”的性靈的天空中飛得不夠高;性靈的、藝術的、唯美的使人免俗,在觸及現(xiàn)實問題時,也難免稚嫩。由于題材和內容所限,著眼社會,論及問題時,難免“結實”;論及心靈與信仰,則易有高遠的“蕭散”。雖然由于學習和生活的背景不同,幾位作者各有側重,但信仰、理想和精神,無論是此間的,還是彼岸的;為社會的,還是為人生的,都歸根于“人間情懷”。
       當然,我們的視線脫不開世間的成敗善惡,信仰也脫不開在塵世的掙扎。誠然,我期望的作品,不從世道人心的“事實”和“現(xiàn)象”入手,無所憑依,心無旁騖,沒有什么可以牽絆、顧忌,干凈、利落、超塵絕俗地構建一座精神大廈,這一點,我們不及。因為,即便是與民國的知識分子、與西南聯(lián)大時代、與我們導師輩的知識分子相比,在與他們相同的年齡,我們的精神仍然顯得稚嫩、脆弱、模糊。他們在二三十歲的研究、著述的水平,我們在四十歲也很難企及。
       不能不承認,物質和生活的富足似乎整體削弱、降低了一代人精神的強度和高度,精神的幼稚和脆弱似乎也成了“現(xiàn)代”和工業(yè)化的宿命。而只有找到信仰與精神,才真正地踏上了尋找真正的自由的自我救贖之路,無論是為人生的,還是為社會的。
      因為這個時代的缺乏,才有了精神、理想、信仰的可貴。
      而我們只是在這個時代的缺憾里,嘗試一點點地回歸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人。面對這個時代,我們僅僅是比他人多了一點精神的豐厚,一點內心的寧靜,一點與喧囂迷茫的時代的距離,一點對于價值和“意義”的重視、堅信和執(zhí)著。
      僅此而已。
      巧合的是,這三本書都沒有例行的名人作序推薦,也沒有一大堆感謝的客套,也許他們認定,精神和信仰本身就是最好的引薦。
      如劉陽書中所說,在茫茫人海中,在世道輪回中,我們大家都是“憑著靈魂相認”,同道人的精神和思想援助讓你更堅定,有精神和信仰的人群,能使社會更好,能使人生美好,他們也是“憑著靈魂相認”。
      不禁遙想以后加入這個書系的那一個、兩個、三個-----不同的作者現(xiàn)在哪里?他們誰的書的封面會是深的紅、深的褐、深的灰------直指一個共同的地方:
      心光燦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