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胡野秋 頁數:35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著名文化學者、作家胡野秋與十三位活躍在中國當下文學界的、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著名作家及文學評論家的深度對話錄。
受邀來到這本書中的人,生于60年代,他們包括蘇童、麥家、格非、王躍文、千夫長、東西、邱華棟、興安等。他們是書寫者、見證者、體驗者,也是美好浪漫生活的守護者。他們勤奮地寫作,在世俗紛亂的時代里,建筑精神圣殿。這本對話錄,總結他們的寫作,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苦惱、困惑,還有愛與同情。他們見證變幻無常的世道,求證亙古不變的人心。
本書首次提出“六零派”的概念。何謂“六零派”?“六零派”文學是一個怎么樣的文學?記者懷著種種問題,采訪了胡野秋。
作者簡介
胡野秋,文化學者、作家?,F居深圳。
20世紀60年代生于安徽蕪湖。1983年進入,供職于《中國青年報》,曾多次獲國家級新聞獎。l992年末南下深圳。從事文化戰(zhàn)略、文化產業(yè)及社會文化研究,同時兼任鳳凰衛(wèi)視策劃人。出版有《胡腔野調》、《佛國橄欖綠》等著作,并在國內多家報刊開辟個人隨筆專欄。
書籍目錄
序/陳曉明:“六零后”的夢想與超越
蘇童:我的小說世界
麥家:用寫作驅散黑暗
格非:小說與歲月
王躍文:寫作就是表達一種欲望
宗仁發(fā):從我手里“批發(fā)”出去的作家
千夫長:隱藏在小說里的記憶
東西:文學活在影像時代
李師東:“六十年代作家群”誕生始末
施戰(zhàn)軍: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學
雷平陽:回到自然去
邱華棟:都市生活催生中產文學
冉正萬:我小說里的“鬼氣”從何而來?
興安:點評新時期作家
后 記
章節(jié)摘錄
蘇童:我的小說世界 胡野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先通過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認識你的,這部電影根據你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而成。此后,《妻妾成群》又被多次改編,以多種藝術形式呈現,比如芭蕾舞等。那么你覺得小說《妻妾成群》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之間的這種藝術轉換和改編成功不成功? 蘇童:不錯,在我所有作品當中,大概最具知名度或者被讀者掛在嘴上的就是《妻妾成群》。這是我在1989年寫的中篇小說,這個小說的出籠,恐怕在我的創(chuàng)作當中是比較有特殊意義的,因為在此之前,我所有的作品大概被評論界或讀者判斷為所謂的先鋒小說、新潮小說、探索小說,而從《妻妾成群》小說開始,我覺得我在創(chuàng)作姿態(tài)上,往后退了一步。通常別人在考慮創(chuàng)作的時候,當然需要前進,所謂前進才有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但大多數是破壞已有的作品風格,只有少數具有開創(chuàng)性、開拓性。在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我覺得我采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方法,回到故事、回到傳統(tǒng)、回到人物。所以對于我個人創(chuàng)作來說,是一次純粹意義上的寫作行為。當然我確實沒有想到,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小說在日后會成為我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標簽,因為這個小說一出來,很多導演都找過我,最早是當時峨眉電影制片廠的導演陸小雅,第二個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導演夏方禹,張藝謀是第三個。那么現在回想起來,陸小雅跟我聯系過兩次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沒音訊了。到了1991年,張藝 謀跟我聯系上,最后成了。這恐怕跟他們所屬的單位不一樣有關,因為陸小雅屬于峨影,夏導屬于北影,張藝謀當時屬于廣西電影制片廠,廣西廠當時似乎更活躍一點?!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