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美) 杜威 譯者:許崇清
前言
我館歷來重視邏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1981年開始出版“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在積累單行本著作的基礎上,分輯刊行,迄今為止,出版了十二輯,近五百種,是我國自有現代出版以來最重大的學術翻譯出版工程?!皡矔彼羞x的著作,立場觀點不囿于一派,學科領域不限于一門,是文明開啟以來各個時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華,代表著人類已經到達過的精神境界。在改革開放之初,這套叢書一直起著思想啟蒙和升華的作用,三十年來,這套叢書為我國學術和思想文化建設所做的基礎性、持久性貢獻得到了廣泛認可,集中體現了我館“昌明教育,開啟民智”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 “叢書”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顏色為別,分為橙色、綠色、藍色、黃色和赭色五類,對應收錄哲學、政治·法律·社會學、經濟、歷史·地理和語言學等學科的著作。2009年,我館以整體的形式出版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珍藏本)四百種,向共和國六十華誕獻禮,以襄盛舉?!罢洳乇尽背霭婧螅谏鐣袭a生了良好反響。讀書界希望我們再接再厲,以原有五類為基礎,出版“分科本”,既便于專業(yè)學者研讀查考,又利于廣大讀者系統學習。為此,我們在“珍藏本”的基礎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輯和即將出版的第斗三輯中的部分圖書,計五百種,分科出版,以饗讀者。 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面向世界,以更加虛心的態(tài)度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學習各國發(fā)展的有益經驗。逢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任重道遠。我們一定以更大的努力,進一步做好這套叢書的出版工作,以不負前賢,有益社會。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2011年3月
內容概要
杜威的《哲學的改造》是實用主義的經典之作,同樣也是世界哲學寶庫的經典之作。但是讀起來很費勁,人們必須深思熟慮,方能把握住杜威的思維方式和杜威所要告訴我們的思想。這次,由許崇清教授翻譯的這本《哲學的改造》,就是力求嚴格地保持杜威的學術風格和準確地翻譯每句話的原意,從而使我們把握一個真正的杜威。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著名哲學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變化中的哲學概念第二章 哲學改造中的幾個歷史因素第三章 哲學改造中的科學因素第四章 關于經驗和理性的已變化的概念第五章 關于理想與現實的已變化的概念第六章 邏輯改造的意義第七章 道德觀念中的改造第八章 影響社會哲學的改造
章節(jié)摘錄
人與下等動物不同,因為人保存著他的過去經驗。過去所經歷的事還能再現于記憶,而現在所遇到的事,周圍都有許多與既往相類事件的思想。至于動物,所有經驗都是隨起隨滅的,各個新的動作或感受都是孤立的。唯獨人類自有一個世界,其中所有事件都充滿著既往事件的許多反響、許多回憶,其中事事均能引動其他事物的回想。是以人類與山野間的獸類不同,他不僅生活在一個物的世界,而且生活在一個符號和象征的世界。一塊石,不只是人撞上去覺得硬的東西,而且是他的先人的一個紀念碑。一朵火,不獨是個能燃燒而溫暖的東西,而且是家庭悠久生活的一個象征,游子久別歸來所向往的歡樂、營養(yǎng)和庇護的永久的泉源的一個標志。人與炎炎烈火相觸,必致受傷,但在爐灶中他卻不加畏避,反而向它崇拜,并且為它而戰(zhàn)斗。舉凡表識人性與獸性有別、文化與單純物性相異的這些事體,都是由于人有記性,保存著而且記錄著他的經驗。 然而記憶的復現卻與實際不同。我們自然記得有趣的事物并且我們記得它也正因為它有趣。我們不是為過去而追念過去,卻因為過去有所裨補于現在而懷想過去。是以記憶的本原與其說是知的、行的,毋寧說是情的。野蠻人想起昨日與野獸搏斗,不是為了要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動物的性質,也不是為了要籌劃明天更好地作戰(zhàn),而是為了要再引動昨日的興奮來排遣今日的寂寥。但記憶雖有戰(zhàn)斗的興奮,而無戰(zhàn)斗的危險和憂懼。反復玩味它,即多添點與目前實際或過去均不相同的新意義給它。記憶是代替的經驗,有實際經驗的情緒的價值,而無實際經驗的緊張、變動和麻煩。戰(zhàn)勝的喜悅在祝勝的舞蹈里比在戰(zhàn)勝當時還要強烈。當獵人在露營中圍著篝火,相與追述描摹行獵的情形時,行獵的自覺的、真正合乎人情的經驗才產生出來。在當時,注意為實際的情勢和不安的緊張所牽制,到后來,各種情形才排成一段故事,融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在實際經驗時,人只是一剎那一剎那地生存著,所竭力應付的即于其剎那中所發(fā)生的事件。但當他在思想里檢閱既往的一切剎那時,一場戲劇便井井有條地形現出來。 人將他的過去經驗復現于眼前,為的是要對現在的空閑加點興趣,以免寂寞,記憶的生活原就是一種幻想和想象的生活,而非精確的回憶的生活。充其量不過是一段故事、一場戲劇。只是那些于目前有情緒的價值,而對于目前那段故事,無論是在想象中自述,或對傾聽者陳說,均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才被選取。那些不足以引起對于格斗的戰(zhàn)栗,或于其成敗無足輕重的,就被舍去。各種事件都安排到能夠適合于那段故事的性質。古代的人,當他閑居無事,并不實際從事于生存競爭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生活在一個記憶的世界,即一個暗示的世界。暗示異于回想,在于不問其正確與否。其正確與否是比較不重要的事。一朵云有時暗示一匹駱駝,有時暗示一個人的面孔。這些暗示,若非曾經見過實際的真正的駱駝和面孔,就不會產生。但實際是否相似卻沒有什么關系。根本要點是在追蹤那旋生旋滅的駱駝或面孔的形跡時那種情緒的興趣。 人類原始時代史的研究者記述許多動物故事、神話和祭典所起的巨大作用。有時竟從這個史的事實中造出一種神秘來,好像是表示原始人的心理與現代人的心理不同的樣子。但我想這卻不難說明。在農業(yè)和較高的工業(yè)技術尚未發(fā)展起來以前,除了為求食或為免除敵害以謀安全的較為短期的勞苦外,空閑的期間是很長的。我們本著我們自己的習慣,往往以為人總是忙著有事做,就是沒有事做,至少也想著什么事,或計劃著什么事。但那時的人只是在行獵、打魚或遠征時才忙一陣。而當其是在醒著的時候,他的心就要有所寄托,不能因為他的身閑著,他的心也就真正地空著。那么,除了關于野獸的經驗,以及在戲劇興味的影響下使行獵所特有的種種事件成為更有條理和更生動的經驗以外,還有什么想念會闖進他的心里呢?人既在他的想象里將他的現實生活中有趣的部分戲劇化了,野獸本身必然也跟著戲劇化。 它們是登臺的正角色,因此帶有人的特征。它們也有各種欲望、希望、恐懼,有愛情,有好惡,有勝敗。而且它們既是維持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主要分子,它們的活動和痛苦,在把過去生動地復活起來的想象中,自然就使它們成為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真正參與者。雖然它們被獵,它們畢竟是讓人將它們捉去的,也就成了人們的朋友和同盟者。它們的確是竭力效勞于它們所屬共同生活體的安寧幸福。于是便產生出不止是關于動物的活動和性情的許多故事傳說,而且還產生出以動物做祖先、英雄、種族的標志和神鬼的許多儀節(jié)祭典。 P1-3
編輯推薦
杜威的這本《哲學的改造》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該書從科學方法論的歷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以及科學真理與人生價值之間的矛盾等方面,尋找哲學改造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尋找他的哲學發(fā)展的生長點,并提出哲學改造的任務。杜威力圖把他的哲學同美國工業(yè)化進程中的生活與經濟緊密聯系起來,使哲學成為實用的哲學,這反映了美國資產階級追求實際利益的需要。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