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胡適,蔡元培,王云五 編 頁數:547 字數:410000
內容概要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著名學者、詩人、哲學家,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等。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又字仲申,號孑民,浙江紹興人。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曾于1916年到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學風,影響深遠。
王云五(1888~1979),廣東香山人。著名出版家。曾長期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編輯出版《萬有文庫》《中國文化史叢書》《大學叢書》等,發(fā)明四角號碼檢字法。有《王云五文集》等。
《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為20世紀30年代為慶祝著名出版家、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先生七十壽辰,由胡適、蔡元培、王云五等聯(lián)名征集并編輯的論文集,收入了胡適、張君勵、葉恭綽、吳經熊、謝國楨、吳其昌等二十多位知名學者的作品,其中不少是在各自領域中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獨特的歷史價值?!稄埦丈壬呤占o念論文集》由商務印書館2012年最新出版。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xiàn)代學者,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1910年赴美留學,1914年獲康奈爾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后,又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師從實用主義哲學家J.杜威,深受其影響。191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曾參加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編輯部,提出白話文與文學革命。1917年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極大地沖擊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觀念。1932年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1938—1942年出任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赴美定居。1957年出任臺灣當局駐聯(lián)合國代表。1958年出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直至1962年去世。一生著述豐富,在學術界影響極大。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淮南王書》《中國古代思想小史》《說儒》《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等。
王云五,出版家、教育家。原籍廣東香山,1888年7月9日生于上海,1979年8月14日在臺北逝世。他靠自學成才,一生未進過大學,無一紙文憑,但學識淵博。辛亥革命后應孫中山邀請任臨時大總統(tǒng)府秘書。1913年應蔡元培邀請就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長。1921年經他的學生胡適推薦進商務印書館,歷任編譯所所長、總經理等職。1946年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長等職。1964年主持臺灣商務印書館直到逝世。在他主持下,《萬有文庫》《大學叢書》和《叢書集成》等問世,使商務印書館成為對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有巨大貢獻的出版社。他還倡導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發(fā)明四角號碼檢字法。他在臺灣政治大學授課13年間,博士、碩士出其門下者不下百人;著作約百種。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紅學家。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后,蔡元培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國家的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他對學術研究的主張。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著作編為《蔡元培全集》。
書籍目錄
總類
中國學術史上漢宋兩派之長短得失
歷代藏經考略
哲學
《周易》三陳九卦釋義
《老子》這部書對于道家的關系
述陸賈的思想
多元認識論重述
社會科學
唐代經濟景況的變動
中國戰(zhàn)時應采的財政政策
走私之背景及對抗方策
過去立憲運動的回顧及此次制憲的意義
己未詞科錄外錄
近代書院學校制度變遷考
語文學
甲骨金文中所見的殷代農稼情況
自然科學
十二辰考
譯刊科學書籍考略
藝術
關于鑒別書畫的問題
南陽漢畫像石刻之歷史的及風格的考察
文學
汪龍莊先生致湯文端七札之記錄與說明
歷史
廿五史篇目表
西魏賜姓源流考
中國文化之回顧與前瞻
編纂中國文化史之研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