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文史哲編輯部 編  頁數(shù):53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古代文學--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是文史哲叢刊之一,本書主要收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發(fā)表在《文史哲》雜志上的精品力作(個別專集兼收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文章),按專題的形式結(jié)集出版。

書籍目錄

作家研究
關于王維的山水詩
杜甫評論中的幾個問題
關于《李白與杜甫》
宋代杜甫接受的文化闡釋
——以杜甫與韓愈、李白、陶淵明宋代接受
之比較為中心
柳宗元文學的評價
柳宗元的生活體驗及其山水記
論蘇軾對宋詞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
論辛棄疾詞的藝術特色
曹雪芹世家
蒲松齡對志怪、傳奇小說藝術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
作品研究
《逸周書》與先秦文學
離別之痛:《離騷》的意旨與篇題
《史記》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漢鏡銘文學上潛在的遺產(chǎn)
漢樂府與清商樂
論漢賦
論漢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子虛》《上林》與《七發(fā)》的關系
《文賦》的主要貢獻何在
游仙詩與步虛詞
略論北朝辭賦及其與南朝辭賦的異同
《洛陽伽藍記》的現(xiàn)實意義
唐代詩畫藝術的交融
宋詞的抒情和比興
律賦與八股文
文學現(xiàn)象透視
什么是中國文學史的主流?
關于中國文學史分期問題的商榷
兩漢的文學觀與兩漢文學
建安時期思想解放與文學的發(fā)展
如何理解“建安風骨”
如何理解《文選》編選的標準
古典戲劇中浪漫主義初探
中國小說審美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作為封建社會成熟期文化的范型,宋代文化的首要特質(zhì)是涂染著鮮明的政治化和道德化色彩,這也是宋人衡量和選擇文化典范的首要標準。自“安史之亂”開始,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之爭、宦官專權(quán)、地方叛亂等暴力沖突就持續(xù)不斷,特別是五代時期,五十三年間,易八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這不僅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士大夫階層道德的淪喪和人格的墮落,更可怕的是由此引發(fā)了士大夫深刻的精神裂變與信仰危機?!缎挛宕贰に朗聜餍颉分^當時的文臣士大夫:“以仁義忠信為學,享人之祿,任人之國者,不顧其存亡,皆恬然以茍生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為榮者,可勝數(shù)哉!”①因此,宋王朝建立后,即著手厲行集權(quán)和重整倫常,大力提倡儒家學說,力圖以此挽救疲敝的士風。《宋史·陳亮傳》謂:“本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yōu)于前代?!雹谶@就是北宋的儒學復興?! ≡谶@一背景下,宋人最初選擇的典范不是杜甫,而是韓愈。中唐時局動蕩,政教衰微,以韓愈為首的部分有識之士大倡儒家道統(tǒng)之說,以重振儒學,由此奠定了北宋儒學復興之基礎,韓愈也成為儒學復興的一面旗幟。錢鐘書先生曾經(jīng)指出:“韓昌黎之在北宋,真可謂千秋萬歲,名不寂寞者矣?!雹郾彼吻捌?,韓愈被視為是直承孔、孟.旬、揚的一代大儒,甚至有人“修孔子廟,作韓吏部祠,以風示潮人”④。仁宗朝后期,韓愈的地位達到頂峰,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宋祁《新唐書·韓愈傳》完全矯正劉晌《舊唐書》對韓愈的貶抑,認為韓愈所言之道,“無柢牾圣人者”,其排佛老之功,可齊孟軻①;其文章也“卓然樹立,成一家言”,正因此,“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欢?,幾乎與此同時,韓愈的地位發(fā)生了逆轉(zhuǎn),杜甫悄然代替他成為宋人的新典范?!恫虒挿蛟娫挕吩疲骸熬办铩c歷后,天下知尚古文,于是李太白、韋蘇州諸人,始雜見于世。杜子美最為晚出,三十年來學詩者,非子美不道,雖武夫女子皆知尊異之?!雹诙醢彩庍x《四家詩選》,其順序先后為杜甫、歐陽修、韓愈、李白。一代名臣李綱對此有獨特理解,其《書四家詩選后》云:“子美之詩,非無文也,而質(zhì)勝文;永叔之詩,非無質(zhì)也,而文勝質(zhì);退之之詩,質(zhì)而無文;太白之詩,文而無質(zhì)。介甫選四家之詩而次第之,其序如此。”③李綱所謂“質(zhì)”與“文”,大體上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而兩者之間,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也就是藝術形式所傳達的“道”,即儒家教化。然而,若單就文以載道而論,老杜或許并不及韓愈,那宋人黜韓尊杜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文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編排結(jié)構(gòu)比較新穎,從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來看,是一個獨特的視角,以往的教科書都是以一條時間線來寫的
  •   觀點很獨特,解析很深入
  •   集合文壇上專家的看法,能擴大視野,增長見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