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思想經(jīng)典解讀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蔡運龍,[美]Bill Wyckoff  頁數(shù):44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介紹和解讀了西方現(xiàn)當代地理學思想的若干經(jīng)典論著,收錄了從1864年到2006年間西方現(xiàn)當代地理學學術發(fā)展過程中涌現(xiàn)出的50部(篇)創(chuàng)新性思想專著或論文。其中包括一些已譯介到中國的名著,而更多的是中國讀者知其名但不得其詳,甚至還不知其名的經(jīng)典。內(nèi)容包括名著的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內(nèi)容提要、作者和論著的影響及評價等。這些論著通過對地理學思想、概念、哲學、方法論、研究內(nèi)容、科學地位和社會功能等方面進行反思和爭論,大致反映了現(xiàn)當代地理學的四個重要階段一一傳統(tǒng)地理學(邏輯實證主義前的地理學)、“科學的”地理學(邏輯實證主義地理學)、“人本的”地理學(反思邏輯實證主義而出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和人文主義地理學)、多樣化的地理學(所謂“后現(xiàn)代”地理學)一一的主要學科革新和學術思想;涉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等所有地理學領域。  、  本書是激發(fā)地理學者創(chuàng)新思維的必讀文獻,也是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習地理學思想的教科書和參考書,還可供生態(tài)學、環(huán)境科學、地球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相鄰學科關心學術思想的學者參閱。

作者簡介

編者:(美國)Bill Wyckoff 蔡運龍

書籍目錄

前言馬什  人與自然(1864年)拉采爾  國家領土的生長(1896年)戴維斯  地理循環(huán)(1899年)麥金德  歷史的地理樞紐(1904年)森普爾  地理環(huán)境的影u~(1911年)巴羅斯  作為人類生態(tài)學的地理學(1923年)索爾  景觀形態(tài)學(1925年)維達爾  人文地理學原~!(1926年)杰斐遜  首位城市律(1939年)賴特  未知領域:構想在地理學中的地位(1947年)舍費爾  地理學中的例外論:一個方法論的檢視(1953年)索爾  地球上人的能動性(1956年)  厄爾曼  交通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基礎(1956年)哈特向  作為一門空間科學的地理學概念:從康德和洪堡到赫特納(1958年)哈格斯特朗  創(chuàng)新波的傳播(1962年)帕蒂森  地理學的四個傳統(tǒng)(1964年)沃伯特  空間背景下的決策過程(1964年)哈格特  區(qū)位模型(1966年)格拉肯  羅德島岸邊的足跡:從古代到18世紀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與文化(1967年)哈維  地理學中的解釋(1969年)哈格斯特朗  區(qū)域科學中的人(1970年)  布蒂默  白呂納著作展現(xiàn)的新視野(1971年)索爾  地理學的第四維度(1974年)段義孚  人文主義地理學(1976年)布勞特  異端的傳統(tǒng)(1979年)邁尼希  注視之眼: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1979年)貝里  創(chuàng)造未來的地理學(1980年)哈特  地理學家藝術的最高形式(1982年)瑪西  勞動的空間分化:社會結構與生產(chǎn)地理學(1984年)  哈維  論地理學的歷史和現(xiàn)狀:歷史唯物主義宣言(1984年)  哈維  資本的城市化(1985年)約翰斯頓  地理學的未來(1985年)劉易斯  超越描述(1985年)格雷戈里  地域差異與后現(xiàn)代人文地理學(1989年)哈雷  解構地圖(1989年)史密斯,奧克弗  地理學、馬克思與自然觀念(1989年)馬倫遜  自然地理學中的混沌理論(1990年)威爾班克斯  地理學的挑戰(zhàn)與機會(1992年)  多摩什  女性主義與人文地理學(1996年)懷特洛克,巴特萊  過去12.5萬年美國西北部植被和氣候變化(1997年)克拉瓦爾  區(qū)域地理學導論(1998年)米切爾  文化戰(zhàn)爭:文化是政治的別名(2000年)格里奇  地理知識的性質(2002年)特納  身份之爭:人類一環(huán)境地理學及其學術重建含義(2002年)  約翰斯頓  空間中的秩序:作為“距離”學科的地理學(2003年)利文斯通  將科學置于地方:科學知識的地~(2003年)古德柴爾德  地理信息科學,地理學,形態(tài)與過程(2004年)  斯卡格斯  美國地理學中的氣候學(2004年)馬丁  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學思想史(2005年)  羅茲  重新審視地貌學的動力學基礎(2006年)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這里所包含的過程很復雜,可以侏羅山那樣的剝蝕拱曲水系作為典型案例來簡略說明,如圖2。AB是一條主要的縱順向河,其谷底由于側順向河CD、LO、EF等供給碎屑而發(fā)生一定堆積。在較早的剝蝕階段,在堅硬的外部巖層尚未從拱曲山頂蝕去以前,所有側順向河都發(fā)源于峰頂線上。但由于軟弱下伏巖層的引導,次成河TR和MS發(fā)育起來,成為諸如。EF、和LO那樣的側順向河的支流。于是堅硬的外部巖層坍塌,部分被沖走,而許多小橫順向河也遭斷頭?,F(xiàn)在,如JK那樣的許多橫順向河發(fā)源于橫嶺VJQ的頂部;而上游部分,如GH,過去曾屬于它們,而現(xiàn)在已被次成河卻奪,并增大較強橫順向河如EF的流量。同樣的變化也在拱曲山的另一坡面上進行,因此,拱曲山脊原來的順向分水嶺現(xiàn)在被橫嶺組成的次成分水嶺所補充。如JH那樣的若干短促河流屬于上面未曾提及的類型,它們沿橫嶺內(nèi)側流下,注入次成河此類河流的方向與原來的順向河相反,故可稱為逆向河。隨著剝蝕作用繼續(xù)進行,橫嶺邊緣將被侵蝕而離拱曲山頂越來越遠;換句話說,次成分水嶺將向主谷遷移,因此,被奪的順向河上游GH將獲得較大的長度,次成河SM和RT將獲得較大的流量。在這些變化過程中,相鄰的強大順向河。EF、和LO間一定會有力量不平均的情形,這就使較強的順向河EF的次成支流RI、卻奪較小順向河LO的上游LM和SM。到壯年期后,許多橫順向河的上游被卻奪,使EF河的流量增大,而主要縱順向河在F點以上被削弱,只具有較小的流量。10.河曲的發(fā)展以上所述意味著河流只垂直地下切其河床,但這離真實情況相去甚遠。一條青年順向河河道的每一個曲折都使較強水流沖向外岸,因此每一個不規(guī)則甚至可能是類菱角形的彎曲就會被切蝕成為較圓滑的曲線。所以,河流將趨向于背離其不規(guī)則的初始路徑(圖3后部),而形成蛇形路線,在比最初更寬闊的地帶內(nèi)向右和左擺動。由于河流同時下切和外切,谷坡變得不對稱(圖3中部),在水流受離心力推動向前沖擊的一面較為陡峻。較陡谷坡成半圓形,而較緩谷坡則以對岸高地山嘴的形式插入其間。河流達到均衡時,下切基本停止,但外切繼續(xù)進行;這樣,由于河道撤離較緩的谷坡,形成了常態(tài)泛濫平地(圖3前部)。這類泛濫平地在最初階段就很容易區(qū)別于前述泛濫平原。因為前者做不連續(xù)的新月狀,出現(xiàn)在河流的這面或那面,但永遠位于緩斜的山嘴下面。隨著時間推進,河流沖蝕每個山嘴的上游一面,而從其下游一面撤退,于是山嘴漸被蝕去。它們首先被切成尖銳的形狀,成為名副其實的山嘴;然后被蝕成為短小尖角狀;再后又被蝕后退成飩狀凸角;最后被完全蝕去。河流自由地漫流在寬闊的泛濫平地上,偶爾沖蝕其谷坡。此時,河流的青年期曲折成為系統(tǒng)性河曲,其半徑約與河流的流量相適應。在此后的漫長時期內(nèi),河流保持其蛇曲流動慣例。隨著老年期的發(fā)展,泛濫平地的坡度逐漸變小,河曲的弧度加大,因此從任何一點到河口的河道逐漸加長。由此而產(chǎn)生的河道長度增加必然使流速減緩,因而使河流動力比從前較弱。但老年河流不可能長期不受干擾,故這種理論條件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

編輯推薦

《地理學思想經(jīng)典解讀》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理學思想經(jīng)典解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3條)

 
 

  •   當今人類的思想并沒有太多的進步,有時候,我們只是被技術的進步遮蔽了雙眼。地理學經(jīng)典的思想,遠非現(xiàn)在所謂的各種創(chuàng)新所能比擬。穿越時空之后,更讓我們嘆服。
  •   地理學思想方面非常經(jīng)典的一本書
  •   我學的是地理專業(yè),這本書幫我了解了地理學思想,字跡清晰,內(nèi)容完整。
  •   對于地理學者,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有助于開發(fā)我們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一部好書。
  •   相當于很多本地理學名著的導讀,十分不錯
  •   大開本好書。
    一直想買《地理學中的解釋》那本書,卻是遍尋不見。
  •   書真的不錯,地理大家解讀經(jīng)典地理思想,值得深讀……
  •   沒有時間一一細度原著,看這個也挺好的,可以迅速大概了解各大師級人物的主要思想。挺有幫助的。
  •   通過經(jīng)典閱讀大師的思想,很爽。
  •   是介紹性的著作,涉及的西方學者很多,概述了他們的觀點,主要以代表作為線索。
  •   很好,值得學習和收藏,待仔細品味。50篇創(chuàng)新性作品集于一身,太棒了!
  •   研究地理或者對文化地理感興趣的人不可不讀的書,景點的縮寫閱讀,翻譯很到位
  •   學地理的很有必要看看!
  •   包裝的很好,感覺很有料,好吧,我承認是個外貌黨,內(nèi)容還沒仔細看過
  •   內(nèi)容非常好,設計也很棒!
  •   好書,真心覺得這本書是好書,很有用,對于拓寬知識面,很有幫助
  •   集大成的一本書,名家匯集,省了網(wǎng)上找了,建議買紙質書
  •   認真去品味,會有很大收獲的。
  •   做為專業(yè)人員,就得看看
  •   地理學思想史,奠定了地理學發(fā)展的方向,通讀會對理清思路很有幫助
  •   內(nèi)容不錯,翻譯得很到位
  •   推薦給學生用的。比較合適。
  •   速度和服務態(tài)度挺好的,書的質量也不錯
  •   內(nèi)容很好,適合當參考資料看 內(nèi)容有些散亂,估計是地理學范圍太大了,是一部書架上的重要參考書,書中的注解在300多頁以后,是否還有第二冊?
  •   比較一般....
  •   很全面的地理學集成作品。
  •   是國內(nèi)出的首個編譯西方地理經(jīng)典思想文獻的讀本,50篇(部)名著,一大部分國內(nèi)地理學者還不熟悉,有助于我們了解最先進的地理思想。
  •   有點深奧,好多看不懂
  •   超喜歡!按年份介紹地理學思想,無論學不學地理學都應該讀一讀
  •   質量很好,肯定正版。經(jīng)典讀物
  •   不錯,正在看。雖然沒看到書中介紹的一些書籍的原本,但是提前了解也是值得。
  •   可以看到地理學的發(fā)展,和不同時代的人關心問題的變遷。
  •   關于地理學思想的論斷,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