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史叢稿

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何德章  頁數(shù):448  
Tag標簽:無  

前言

  “珞珈史學文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結集。第一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后將根據情況,陸續(xù)推出新的集子?! ∥錆h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1913年,武漢大學的前身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就設置歷史地理部。1930年武漢大學組建史學系,1953年改名歷史學系,2003年組建歷史學院。一批又一批著名學者,如李漢俊、李劍農、雷海宗、羅家倫、錢穆、吳其昌、徐中舒、陳祖源、周譜沖、郭斌佳、楊人梗、梁園東、方壯猷、譚戒甫、唐長孺、吳于廑、吳廷繆、姚薇元、彭雨新、石泉等,曾在這里辛勤耕耘,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在推動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和中國現(xiàn)代史學的發(fā)展、繁榮的同時,在武漢大學和中國史學史上也留下了嘉名。其中,唐長孺、吳于廑兩位大師貢獻最為卓殊?! 「母镩_放30年間,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建設成效顯著。1981年,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獲得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歷史地理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中國古代史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1995年,歷史系被批準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1997年,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建立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

內容概要

本書收錄的是作者研究魏晉南北朝史專題論文。本書根據內容,大體上分為政治、經濟、家族、文化、史事考訂、書評雜著幾個部分,既有宏觀考論,如魏晉南北朝使其南北水路交通的發(fā)展、“關隴文化”與“南朝文化北傳”等,也有具體問題的專項研究,如論孝文帝遷都事件、漢代弘農楊氏等,這些宏觀考論與具體問題的專門研究,從不同側面了反映魏晉南朝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書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縮微的魏晉南北朝史。

作者簡介

何德章,1965年11月生,四川南部縣人。1986年西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yè),1989年、1992年于北京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F(xiàn)任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魏晉南北朝史及相關時代歷史的教學與研究。發(fā)表《北魏國號與正統(tǒng)問題》、《“陰山卻霜”之俗解》等論文40余篇,出版《中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史》、《中國經濟通史》(第三卷)、《中國俸祿制度史》(合著)等著作。1997—1998年度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書籍目錄

南北朝政治史探索  論北魏孝文帝遷都事件  高乾兄弟的命運——東魏解散豪族私家武裝的過程  宋孝武帝上臺與南朝寒人之得勢  論梁陳之際的江南土豪  隋文帝對江南的控制及其失策  江淮政治地域與隋煬帝的政治生命六朝南方的開發(fā)  六朝南方開發(fā)的幾個問題  建康與六朝時代江南經濟區(qū)域的變遷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拓展  南朝時期建康的道路交通  六朝江南農業(yè)技術兩題  六朝建康的木材家族與文化  漢代的弘農楊氏  讀《南齊書•王融傳》論南朝時期的瑯邪王氏  北魏遷洛后鮮卑貴族的文士化——讀北朝碑志札記之三  “關隴文化”與“南朝文化北傳”——關于隋唐文化的核心因素的討論史事雜考  《南齊書•東南夷傳》記北魏攻百濟事糾謬  釋“荊州本畏襄陽人”  讀《宋書•州郡志》札記二則  說《皇誥》  北魏太和中州郡制改革考釋  北魏城人與農耕  高澄之死臆說  “鮮卑文字”說辨正  《魏書》正統(tǒng)義例之淵源  《點校商榷七十例》一文獻疑書評雜著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述評  評《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  評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  隋朝的統(tǒng)一:先進文明的勝利作者主要著述列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其統(tǒng)萬、安定二鎮(zhèn)之眾,從戎以來,經三四歲,長安之兵,役過期月,未有代期,衣糧俱盡,形顏枯悴,窘切戀家,逃亡不已,既臨寇難,不任攻戰(zhàn)。”又稱:“臺軍不多,戍兵鮮少,諸州雜人,各有還思?!雹芩e安定、統(tǒng)萬、長安,當時均為關中重鎮(zhèn),其隨皮豹子者均當為各鎮(zhèn)城人服兵役者,他們與皮豹子所率的不多的“臺軍”即北魏中央禁軍有別,故表文中稱他們?yōu)椤懊癖?,而如所周知,關隴城人多由關隴各處于融合中的少數(shù)族組成,故表文中又稱他們?yōu)椤半s人”。從這條材料我們也可看出,城人兵役有一定時限,且須自備衣糧?! 〕侨苏G闆r下沒有糧廩,他們也并非總在征戍中,即使征戍,亦要自備衣糧,他們平時要勞動,準確地說要進行農耕便毫無疑問?! 〕侨隧氜r耕,從北魏中央禁軍羽林、虎賁的情形亦可得到證實。北魏都平城時,以平城畿內部落民為羽林、虎賁的主要來源,官城三里外的居民均籍屬軍府,②但此時的部落民不廢農耕。太平真君末,“課畿內之民”,“辨播殖之功”。③太和十一年,復因饑饉而京師“游食者多,不農者眾”而“方割”京畿及京城三部,使“眾賦易辦”。④遷洛以后,孝文帝令“代遷之人皆為羽林、虎賁”,但他們征戰(zhàn)之余,仍須農耕?!段簳肪?9中任城王元澄傳記太和末孝文帝欲發(fā)兵南伐,元澄諫阻說:“今代遷之眾,人懷戀本,細累相攜,始就洛邑,居無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糧,而使怨苦即戎,泣當白刃,恐非歌舞之師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魏晉南北朝史叢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經典名著,待細細品讀!包裝不錯,送貨給力
  •   一直想買來學習一下何老師的書。
  •   內容不錯,印刷還可以,總體不錯
  •     只看了兩篇文章,已經發(fā)現(xiàn)不少錯誤,歸根結底只是不認真而已。
      P41:其論宋文帝博取門閥士族好感,舉書法之例,而《劉穆之傳》原文只不過是勸領導練好書法,好“宣彼四遠”,并未針對討好士族。是為典型的為觀點搜集史料,不惜曲解;
      P47:其翻譯《蔡興宗傳》說興宗要把女兒嫁給外孫 ( ̄_ ̄|||) ,于是一面覺得南朝人民要不要這么奔放,一面查了查原文,原來當事人一位是興宗的“幼女”,另一位是興宗姐之孫,好吧,畢竟還是隔了好幾層,畢竟人跟禽獸還是有區(qū)別的。 是為典型的古文基礎沒打好,沒讀好原文就急忙拿來用,不免雷到讀者諸君;
      P181:這是個算數(shù)問題,文章一開頭其引別人數(shù)據時給讀者算了一筆賬---古代大概每人每年消耗1方木材,而產量視積蓄量大概在每畝0.7-4.7方之間,所以以低積蓄量計,5口之家每年耗費在3-4畝;而以高積蓄量計(即4.7方),竟然說1人消耗至少1畝,明顯是把1人和5口之家搞混。 是為算數(shù)基礎沒打好,即便是筆誤,這么明顯的錯誤沒有檢查就出版了,而且是作為嚴謹?shù)膶W術論文,實在讓人失笑。
  •     南北朝政治史探索
       論北魏孝文帝遷都事件
       高乾兄弟的命運
       ——東魏解散豪族私家武裝的過程
       宋孝武帝上臺與南朝寒人之得勢
       論梁陳之際的江南土豪
       隋文帝對江南的控制及其失策
       江淮政治地域與隋煬帝的政治生命
      
      六朝南方的開發(fā)
       六朝南方開發(fā)的幾個問題
       建康與六朝時代江南經濟區(qū)域的變遷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拓展
       南朝時期建康的道路交通
       六朝江南農業(yè)技術兩題
       六朝建康的木材
      
      家族與文化
       漢代的弘農楊氏
       讀《南齊書·王融傳》論南朝時期的瑯邪王氏
       北魏遷洛后鮮卑貴族的文士化
       ——讀北朝碑志札記三則
       “關隴文化”與“南朝文化北傳”
       ——關于隋唐文化的核心因素的討論
      
      史事雜考
       《南齊書·東南夷傳》記北魏攻百濟事糾謬
       釋“荊州本畏襄陽人”
       讀《宋書·州郡志》札記二則
       說《皇誥》
       北魏太和中州郡制改革考釋
       北魏城人與農耕
       高澄之死臆說
       “鮮卑文字”說辯正
       《魏書》正統(tǒng)義例之淵源
       《<魏書>點校商榷七十例》一文獻疑
      
      書評雜著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述評
       評《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
       評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
       隋朝的統(tǒng)一:先進文明的勝利
      
      作者主要著述列表
      后記
  •   LZ說的第一個,LZ以為“宣彼四遠”是什么意思,以為是給俄日土馬人看嗎?第二個,LZ知不知道“外孫”在中古什么意思,就是女兒的兒子的意思嗎?第三個確實是筆誤。
    何教授是魏晉南北朝領域成名已久的學者,我說這一點倒不是要拿教授權威壓人,只是LZ語氣輕薄,貌似根本不知道,如果LZ是專業(yè)學生,建議補課,如果不是,多知道點不是壞事。
    至于“曲解”“古文基礎不好”“雷到”,LZ自己倒是該補補古代語言課,要不然真是基礎不好,以正為曲,曬出來雷人。
    這評論放這兒兩年了,估計有不少人是不屑置辯吧。
  •   說的有點過了,LZ翻原文的心思我就比不上。但LZ的第一反應就是挑錯,不知道作者的本領,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理解錯了,真挺淺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