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頭上的世界

出版時間:2010-0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日]林巳奈夫  頁數(shù):239  譯者:唐利國  
Tag標簽:無  

前言

  筆者是從本科生的時候開始就對漢代畫像石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曾經(jīng)向如今已經(jīng)過世的岡崎敬教授請教,應該看些什么。他推薦我去看E.沙畹的《華北考古調(diào)查報告》的畫像石卷,說其中的解說是在仔細地閱讀了中國人的研究成果之后寫成的,是非常好的參考。另外他還附帶說道,關野貞的《中國山東省漢代墳墓的表飾》是具有獨特視角的著作,可以一并參考。岡崎先生在舊制高校是以法語為第一外語的,非常精通沙畹的著作。我通過這位學者的書籍,學會了用本國語言來描述中國事物的技巧。我也試著讀了一點關野的書,終于明白岡崎先生只不過是出于禮貌才提到他的著作。當學生的時候,我還在外語文獻讀書課上根據(jù)現(xiàn)在已經(jīng)故去的水野清~先生的要求,閱讀了容庚先生的《漢武梁祠畫像考釋》。清水先生從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每周來系里露一次面。雖然先生總是在坐著打瞌睡,這卻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研究者的出色論證?! ‘斘冶痪┒即髮W人文科學研究所錄用做助手之后,不久就參加了在同一個研究所工作的、現(xiàn)巳故去的長廣敏雄先生所主持的畫像石研究班。一般是聚在一起讀相關典籍,我并沒有非常熱心地出席。筆者當時對在畫像石中出現(xiàn)的種類繁多的神像非常感興趣。如果用透寫紙摹寫的話,能夠看清楚本來模糊的地方,發(fā)現(xiàn)這一好處之后,我就決定把所有相關資料一一摹寫下來,大概花了四五年的工夫,總算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那真是很有幫助,我1974年發(fā)表的《漢代鬼神的世界》,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內(nèi)容概要

看畫像石的時候,自然會問:到底是什么人在做什么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人物的性別、標志著人物身份的穿戴、手里拿的東西、乘坐的東西以及畫中器物的用途等等。     本書以中國古代的畫像石材料,圖文并茂,通過對挑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畫像石的介紹,向讀者講述了古代中國的生活與理想,極大程度地滿足了讀者的求知欲。

作者簡介

林巳奈夫,1925年5月生。畢業(yè)于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文學博士。系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東洋考古學會及日本學士院會員、著名考古學家。主要從事中國出土文物的鑒定、審評、年代鑒別、分類等方面的研究,專攻青銅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考古。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利用現(xiàn)代考古的類型學理論對銅器、玉器進行分析,并與甲骨、金文及中國古代文獻相互參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頗為考古學、文字學、神話學、美術史學者所關注。2006年1月1日,在神奈川的家中因病辭世,享年八十歲。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什么是畫像石?第二章  墳墓中的夫婦第三章  宅邸第四章  門衛(wèi)和門神第五章  私室第六章  生產(chǎn)勞動第七章  馬車行列第八章  戰(zhàn)爭第九章  娛樂第十章  垂訓故事第十一章  古代帝王第十二章  對死者的供養(yǎng)第十三章  石棺上的畫像第十四章  神話世界第十五章  仙人第十六章  祥瑞、群神插圖引用文獻目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畫像石的馬車行列的場景中,主人公乘坐馬車的畫像旁邊,寫著“君任某某官時”、“君之車”之類的文字。可以確信馬車行列的畫面記錄了墓主一生中的光榮時刻。不僅僅是畫像石,有時候地下墓室的內(nèi)壁上的壁畫,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手法,如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霍林郭勒盟為例,把墓主在官場經(jīng)歷的每一個階段都分別畫了下來,采用的形式也是馬車行列,墓主乘坐其中,并且在畫面中用文字加以說明。后世用文字記錄死者的經(jīng)歷,作為墓志留在墳墓里,畫像石的性質則是用畫像的形式記錄并保存在墳墓里。大致可以認為,前面列舉的畫像石的各種主題也一樣,畫的都是墓主一生中的各種場景。同樣是帶著隨從的馬車的畫像,有的卻表現(xiàn)的是在并非地上日常世界中行進、受人迎接的場景。在這一歷史時期,在星座之間,或者在飛龍盤旋的天空里,經(jīng)常畫著帶黑團的繚繚繞繞的曲線,這在當時被稱為云的精氣(云氣)。畫像石中在馬車和騎馬的隨從的上方也繪有這種云氣。有的在畫像上方,用分界線隔開,畫著居住在世界西方盡頭的不死女神。有人這么解釋,埋葬在墳墓中的人坐著馬車,飛升到了那位女神所在的地方。

后記

筆者是從本科生的時候開始就對漢代畫像石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曾經(jīng)向如今已經(jīng)過世的岡崎敬教授請教,應該看些什么。他推薦我去看E.沙畹的《華北考古調(diào)查報告》的畫像石卷,說其中的解說是在仔細地閱讀了中國人的研究成果之后寫成的,是非常好的參考。另外他還附帶說道,關野貞的《中國山東省漢代墳墓的表飾》是具有獨特視角的著作,可以一并參考。岡崎先生在舊制高校是以法語為第一外語的,非常精通沙畹的著作。我通過這位學者的書籍,學會了用本國語言來描述中國事物的技巧。我也試著讀了一點關野的書,終于明白岡崎先生只不過是出于禮貌才提到他的著作。當學生的時候,我還在外語文獻讀書課上根據(jù)現(xiàn)在已經(jīng)故去的水野清~先生的要求,閱讀了容庚先生的《漢武梁祠畫像考釋》。清水先生從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每周來系里露一次面。雖然先生總是在坐著打瞌睡,這卻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研究者的出色論證。當我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錄用做助手之后,不久就參加了在同一個研究所工作的、現(xiàn)巳故去的長廣敏雄先生所主持的畫像石研究班。一般是聚在一起讀相關典籍,我并沒有非常熱心地出席。筆者當時對在畫像石中出現(xiàn)的種類繁多的神像非常感興趣。如果用透寫紙摹寫的話,能夠看清楚本來模糊的地方,發(fā)現(xiàn)這一好處之后,我就決定把所有相關資料一一摹寫下來,大概花了四五年的工夫,總算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那真是很有幫助,我1974年發(fā)表的《漢代鬼神的世界》,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編輯推薦

《刻在石頭上的世界:畫像石述說的古代中國的生活和思想》:世說中國書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刻在石頭上的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1條)

 
 

  •   主要講的是漢代的畫像石。從一個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古代中國的文物,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內(nèi)容不算深奧,很多也就是描述畫像石畫了什么內(nèi)容,作者還很誠實地經(jīng)常寫道:不知道這是什么。。??赐旰筮€是能學到些常識性的考古知識。很小的一本書,紙張很薄,后頁的字都能透到前頁去
  •   日本人寫的關于中國文物的書,描述風格與國內(nèi)學者大不一樣,詳實,細致。
  •   敬佩一名外國學者能如此用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
  •   比國內(nèi)畫像磚類的書講解內(nèi)容好,理解深。但有些未研究出來的也實話實說。
    寫書當如此。
  •   喜歡看外國人寫的中國歷史
  •   對這方面了解不多,看看大師寫的,受益匪淺。
  •   以日本人特有的嚴謹所寫出來的一本書
  •   很喜歡 用券又劃算
  •   還原歷史本源
  •   商務館的好書,
  •   很通俗易懂!
  •   知識豐富的袖珍書
  •   很不錯的一套書,建議一起購買。
  •   視角獨特,有意思,非常好的參考。
  •   袖珍書,攜帶方便,適合路上讀。
  •   內(nèi)容非常好,學術視野很獨到!
  •   資料還是少了一些。也不算漢畫像石通論似的著作。
  •   雖是小讀本,但視野廣,選用了大量中國漢代石刻資料作為研究對象,讀起來受益匪淺。
  •   日本漢學名家,此書內(nèi)容不錯,拓片清晰,有些是線描圖,主要是便于欣賞。介紹拓片相關內(nèi)容,有點像計故事,普及性的,不是專業(yè)研究型的那種書。作為消閑瀏覽不錯。
  •   對于普通讀者挺合適,以后再到博物館看到那些畫像磚啥的,就可以仔細看看了
  •   日本人的漢學水平不可小瞧。
  •   挺小的一本書~但是內(nèi)容不少~得花一段時間才能看完~~
  •   書不厚,上下班如果交通工具不擠的話,可以路上看看~~~深入淺出~~~
  •   民俗學讀的
  •   書還不錯,內(nèi)容比較淺顯,了解一下畫像石還是不錯的。但是要深入研究就差得遠了。
  •   這本書主要講漢代的石刻。舉了很多例子,可惜的是,對時刻內(nèi)容的分析有點局限,應該放在時代、宗教、地方風俗的背景上來分析。
  •   適合快速瀏覽著看,寫的通俗但并不吸引人,不過從這個日本作者身上學習“仔細觀看,發(fā)揮聯(lián)想”才是重點。
  •   內(nèi)容不錯,但是紙張質量不好,很多地方都透了
  •   邊邊角角
  •   沒辦法,只能選本便宜的了。
  •   與同類書籍相比有些差
  •   沖著林巳奈夫的大名買了這本書,翻了翻,就再也沒看過了。不知怎么給該書定位:如果是專業(yè)書籍,里面的內(nèi)容確實沒有太大的專業(yè)性;如果是大眾讀物,又有點深奧。后悔ing...
  •   日本人寫的,很精細??赡軐θ毡救搜院苄缕妗ξ釃藷o甚可讀。不過,日本人治學精神可見一斑。
  •   小書不錯,當然比起他的《中國古玉研究》稍稍單薄了些,期待將林巳奈夫的書全部引進。
  •   漢學研究上,日本人向來都做的很好。這本書雖然是小讀本,但視野很廣,幾乎選用了中國漢代全部石刻資料作為研究對象。
  •   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石像在作者的解讀下生動栩栩。經(jīng)過作者不斷的摹畫才能認識畫像的內(nèi)容,的確是很不容易。但感覺解析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作者能始終堅持對這一素材的研究很讓人佩服。
  •   太意外了,果然學術也是無國界的么。
  •   紙質、裝訂什么的都可以就不詳說了,圖比較實用。
  •   很適合入門閱讀,比想象中厚一點,非常不錯的一本書。
  •   挺有趣的一本書,不厚,但所講的知識是自己之前沒注意到的。
  •   小本書,不厚,可以讀讀。
  •   另一個視角下的故事,還算有味,不過還沒有看完。因為來不及看。
  •   個人喜歡這種東西。如果能從事更好。
  •   很好,圖文并茂,解釋圖片背景也很詳實
  •   書不錯,16章,短小精悍,但是日本人研究的中國文化,還是有點過不去
  •   畫像石本身實在是太有魅力了,一見之下便不能忘。
  •   很方便攜帶……可以加深理解
  •   樹起了一個智力管轄的豐富空間
  •   宮教授的書籍很棒 很經(jīng)典~!
  •   外國人搞研究真是很認真啊
  •   很通俗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