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日]林巳奈夫 頁數(shù):239 譯者:唐利國
Tag標簽:無
前言
筆者是從本科生的時候開始就對漢代畫像石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曾經(jīng)向如今已經(jīng)過世的岡崎敬教授請教,應該看些什么。他推薦我去看E.沙畹的《華北考古調(diào)查報告》的畫像石卷,說其中的解說是在仔細地閱讀了中國人的研究成果之后寫成的,是非常好的參考。另外他還附帶說道,關野貞的《中國山東省漢代墳墓的表飾》是具有獨特視角的著作,可以一并參考。岡崎先生在舊制高校是以法語為第一外語的,非常精通沙畹的著作。我通過這位學者的書籍,學會了用本國語言來描述中國事物的技巧。我也試著讀了一點關野的書,終于明白岡崎先生只不過是出于禮貌才提到他的著作。當學生的時候,我還在外語文獻讀書課上根據(jù)現(xiàn)在已經(jīng)故去的水野清~先生的要求,閱讀了容庚先生的《漢武梁祠畫像考釋》。清水先生從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每周來系里露一次面。雖然先生總是在坐著打瞌睡,這卻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研究者的出色論證?! ‘斘冶痪┒即髮W人文科學研究所錄用做助手之后,不久就參加了在同一個研究所工作的、現(xiàn)巳故去的長廣敏雄先生所主持的畫像石研究班。一般是聚在一起讀相關典籍,我并沒有非常熱心地出席。筆者當時對在畫像石中出現(xiàn)的種類繁多的神像非常感興趣。如果用透寫紙摹寫的話,能夠看清楚本來模糊的地方,發(fā)現(xiàn)這一好處之后,我就決定把所有相關資料一一摹寫下來,大概花了四五年的工夫,總算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那真是很有幫助,我1974年發(fā)表的《漢代鬼神的世界》,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內(nèi)容概要
看畫像石的時候,自然會問:到底是什么人在做什么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人物的性別、標志著人物身份的穿戴、手里拿的東西、乘坐的東西以及畫中器物的用途等等。 本書以中國古代的畫像石材料,圖文并茂,通過對挑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畫像石的介紹,向讀者講述了古代中國的生活與理想,極大程度地滿足了讀者的求知欲。
作者簡介
林巳奈夫,1925年5月生。畢業(yè)于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文學博士。系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東洋考古學會及日本學士院會員、著名考古學家。主要從事中國出土文物的鑒定、審評、年代鑒別、分類等方面的研究,專攻青銅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考古。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利用現(xiàn)代考古的類型學理論對銅器、玉器進行分析,并與甲骨、金文及中國古代文獻相互參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頗為考古學、文字學、神話學、美術史學者所關注。2006年1月1日,在神奈川的家中因病辭世,享年八十歲。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什么是畫像石?第二章 墳墓中的夫婦第三章 宅邸第四章 門衛(wèi)和門神第五章 私室第六章 生產(chǎn)勞動第七章 馬車行列第八章 戰(zhàn)爭第九章 娛樂第十章 垂訓故事第十一章 古代帝王第十二章 對死者的供養(yǎng)第十三章 石棺上的畫像第十四章 神話世界第十五章 仙人第十六章 祥瑞、群神插圖引用文獻目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畫像石的馬車行列的場景中,主人公乘坐馬車的畫像旁邊,寫著“君任某某官時”、“君之車”之類的文字。可以確信馬車行列的畫面記錄了墓主一生中的光榮時刻。不僅僅是畫像石,有時候地下墓室的內(nèi)壁上的壁畫,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手法,如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霍林郭勒盟為例,把墓主在官場經(jīng)歷的每一個階段都分別畫了下來,采用的形式也是馬車行列,墓主乘坐其中,并且在畫面中用文字加以說明。后世用文字記錄死者的經(jīng)歷,作為墓志留在墳墓里,畫像石的性質則是用畫像的形式記錄并保存在墳墓里。大致可以認為,前面列舉的畫像石的各種主題也一樣,畫的都是墓主一生中的各種場景。同樣是帶著隨從的馬車的畫像,有的卻表現(xiàn)的是在并非地上日常世界中行進、受人迎接的場景。在這一歷史時期,在星座之間,或者在飛龍盤旋的天空里,經(jīng)常畫著帶黑團的繚繚繞繞的曲線,這在當時被稱為云的精氣(云氣)。畫像石中在馬車和騎馬的隨從的上方也繪有這種云氣。有的在畫像上方,用分界線隔開,畫著居住在世界西方盡頭的不死女神。有人這么解釋,埋葬在墳墓中的人坐著馬車,飛升到了那位女神所在的地方。
后記
筆者是從本科生的時候開始就對漢代畫像石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曾經(jīng)向如今已經(jīng)過世的岡崎敬教授請教,應該看些什么。他推薦我去看E.沙畹的《華北考古調(diào)查報告》的畫像石卷,說其中的解說是在仔細地閱讀了中國人的研究成果之后寫成的,是非常好的參考。另外他還附帶說道,關野貞的《中國山東省漢代墳墓的表飾》是具有獨特視角的著作,可以一并參考。岡崎先生在舊制高校是以法語為第一外語的,非常精通沙畹的著作。我通過這位學者的書籍,學會了用本國語言來描述中國事物的技巧。我也試著讀了一點關野的書,終于明白岡崎先生只不過是出于禮貌才提到他的著作。當學生的時候,我還在外語文獻讀書課上根據(jù)現(xiàn)在已經(jīng)故去的水野清~先生的要求,閱讀了容庚先生的《漢武梁祠畫像考釋》。清水先生從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每周來系里露一次面。雖然先生總是在坐著打瞌睡,這卻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研究者的出色論證。當我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錄用做助手之后,不久就參加了在同一個研究所工作的、現(xiàn)巳故去的長廣敏雄先生所主持的畫像石研究班。一般是聚在一起讀相關典籍,我并沒有非常熱心地出席。筆者當時對在畫像石中出現(xiàn)的種類繁多的神像非常感興趣。如果用透寫紙摹寫的話,能夠看清楚本來模糊的地方,發(fā)現(xiàn)這一好處之后,我就決定把所有相關資料一一摹寫下來,大概花了四五年的工夫,總算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那真是很有幫助,我1974年發(fā)表的《漢代鬼神的世界》,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編輯推薦
《刻在石頭上的世界:畫像石述說的古代中國的生活和思想》:世說中國書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