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樊光春 頁數(shù):789
前言
大道洞玄,深不可識,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大寰宇內(nèi),遍處皆是。往古迄今,無時不在,包羅天地,化育群生,大干世界,蕓蕓眾生,咸賴以生。天子皇權,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動植,有道則生;胎卵濕化,背道則亡。道物混融,如同水波,水波一體,道物不二?! ↑S老立論,義冠群經(jīng),理括諸家,人類崇尊。內(nèi)修達圣,升華登真,外用為王,治國理民。以此闡道,化民興教,故為道教。 儒曰:在明明德,親民至善;釋日:般若佛經(jīng),波羅密多。各說不一,假名異號,殊途同歸。我國西北,地大遼闊,跨越陜甘,寧新青域,物產(chǎn)豐富,地靈人杰。百谷泉源,黃渭二河,川流不息,滋潤蒼生。萬山主脈,昆侖終南,上圣高真,神跡遍布,仙賢演道,處處皆是。昔伏羲氏,畫卦渭濱;遠古廣成,證果平?jīng)?;軒轅黃帝,問道崆峒;老子入秦,講經(jīng)樓觀;希夷陳摶,潛修華岳。周秦漢唐,魏晉之際,南北朝時,高道輩出,宋元明清,仙賢不乏。姜尚子牙,垂釣渭濱。子房張良,終南山下。大顯神通,品簫一曲,驅散霸王,百萬雄師。關令尹喜,智慧絕倫,結草樓觀,善觀天文。鐘呂二仙,顯化甘河。長春處機,磻溪苦行,六年之整,龍門磨性,七載有余,奔赴雪山,感化天驕,成吉思汗,一言止殺,解救生民,朝野欽崇。隋唐之際,樓觀岐暉,審時度勢,棄隋助唐。重陽王酷,潛修戶縣,修筑地穴,活死人墓,屏絕凡塵,終成正果,綜合匯集,儒釋道教,三者合一,創(chuàng)立全真,道教由此,再次振興。八仙之內(nèi),采和湘子,拐李果老,國舅何霞,各有道行,出沒長安。正一道侶,散居民間,遍布西北,各具神功,咸懷妙道,明乎盛衰,通其成敗,審察治亂,權衡時勢,著書立說,以惠后世,祈晴禱雨,慈濟世界,治病驅邪,護救蒼生,匡扶正義,輔國安民,以道佐主,平定天下,均有成就,坐化立亡,白日飛升,證果成真?! 》瞎獯?,致學嚴謹,造詣深厚,尤對道教,酷其深究,成果頗豐,先后出版,多本著作。今又研成,西北道教。寫作方略,涉及面廣,絕妙精巧。
內(nèi)容概要
西北地區(qū)是中華民族主要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中國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區(qū)。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長出來的道教因素,在許多方面首先出現(xiàn)于西北地區(qū)。在道教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西北地區(qū)提供了它生存和活躍的基本條件,因而在西北地區(qū)上演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在當代道教界,西北地區(qū)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風范對全國道教仍具有重大影響力。對這一地區(qū)的道教歷史與現(xiàn)狀展開深入研究,對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區(qū)的發(fā)展軌跡和地方特色,充實和完善中國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西北道教史》以翔實的文獻考證和深入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全面論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區(qū)起源的發(fā)展脈絡,披露了許多新材料,并據(jù)此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對同行的學術研究和加深社會層面對道教的正確認識,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緒論卷一 西北道教地理 第一章 西北歷史地理概述 第一節(jié) 西北自然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西北政區(qū)沿革 第三節(jié) 西北民族 第二章 上古仙山 第一節(jié) 昆侖山 第二節(jié) 崆峒山 第三章 洞天福地 第一節(jié) 終南山 第二節(jié) 華山 第三節(jié) 太白山 第四節(jié) 藍田山 第五節(jié) 西鎮(zhèn)吳山 第六節(jié) 西城山與西玄山 第四章 其他道教名山 第一節(jié) 陜西道教名山 第二節(jié) 甘肅道教名山 第三節(jié) 寧夏道教名山 第四節(jié) 青海道教名山 第五節(jié) 新疆道教名山卷二 早期西北道教 第一章 古代西北神話與神靈崇拜 第一節(jié) 古代神話 第二節(jié) 神靈崇拜與原始宗教 第三節(jié) 西北地區(qū)的山川祭祀 第二章 黃老道家在西北 第一節(jié) 黃帝與原始宗教 第二節(jié) 老子在西北的行蹤與黃老思想的結合 第三節(jié) 尹喜與道教 第三章 方仙道 第一節(jié) 黃老道家在秦隴的活動 第二節(jié) 方仙道在秦隴的活動 第三節(jié) 漢武帝與道教 第四節(jié) 終南山玄都壇 第四章 黃老道 第一節(jié) 《太平經(jīng)》的流傳 第二節(jié) 西北黃老道 第三節(jié) 五斗米道在漢中和秦隴地區(qū)的傳播 …… 第五章 樓觀道與老子神話卷三 隋唐西北道教 第一章 隋唐崇道對西北道教的影響 第二章 隋唐長安道教 第三章 隋唐西北道觀概覽 第四章 唐代河西與西域道教 第五章 隋唐西北道教代表人物卷四 宋-西夏西北道教 第一章 道教內(nèi)丹術在西北的興起 第二章 兩宋西北道教與道觀 第三章 西夏道教卷五 金元西北道教 第一章 全真道的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 第二章 馬丹陽和丘處機在西北的弘道活動 第三章 全真道祖庭重陽宮 第四章 西北道教的鼎盛卷六 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 第一章 明代西北道教 第二章 清代西北道教 第三章 現(xiàn)代西北道教 第四章 西北正一道與民間道教信仰卷七 西北道教著述 第一章 道經(jīng)匯集 第二章 敦煌道經(jīng) 第三章 西北道教著述存目 第四章 西北道教金石文獻概述卷八 附錄附錄1 西北道教碑(金)石目錄附錄2 西北道教研究文獻總目(1962-2007)附錄3 西北道教大事年表參考文獻人名索引跋
章節(jié)摘錄
佛教之傳人中國,向以東漢明帝時迦葉摩騰和竺法蘭馱經(jīng)至洛陽為標志,時為公元1世紀中葉。而在此之前半世紀的西漢元壽時,已有佛經(jīng)傳人中國。公元前2年(漢元壽元年),大月氏遣使臣伊存到漢朝,向“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jīng)》,學界認為這是第一部漢譯佛經(jīng)。經(jīng)中稱:“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边@件事說明,“老子化胡”的道教神話,是同佛教傳入中國同時發(fā)生的,因此絕不會是佛教傳人中國之后刺激了道教的產(chǎn)生。至于老子神話,早在戰(zhàn)國時有屈原《楚辭?遠游》稱其“恬淡養(yǎng)性,致壽數(shù)百歲”,漢成帝時(公元前32-前7年)劉向又在司馬遷《史記》中有關老子“莫知其所終”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老子加以神化。他在《列仙傳》中說尹喜與老子游歷流沙之西,服巨勝實,因此長生。接著,這種說法又從西域傳到中土,并且發(fā)展為老子化胡之說。老子化胡之說首先見之于佛經(jīng),說明兩個現(xiàn)象:第一,老子在中國已經(jīng)成為長生不死的神仙,對他的崇拜和信仰標志道教信仰形態(tài)的成立;第二,在道教神仙信仰遍及朝野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佛教進入中國,為了立足,打“老子牌”是一個有效的策略?! ‘敺鸾淘谥袊蓾B透轉而全面發(fā)展之時,道教也完成了從原始道教向民間道教和正統(tǒng)道教的轉化。西晉時,有長安道士王浮造《老子化胡經(jīng)》,激起佛教界的反感,因為此時佛教已經(jīng)在中國立住了腳跟;但雙方尚處于勢均力敵的態(tài)勢。南北朝時期,北方出現(xiàn)多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其中氐、羌族具有五斗米道的傳統(tǒng)和背景,因此在佛教全面發(fā)展之時,仍表現(xiàn)出濃厚的道教熱情,以陜西關中為最集中出現(xiàn)的北朝造像碑,佛道題材幾乎同時出現(xiàn),而且在眾多佛道合一的造像碑中不乏老子化胡的內(nèi)容,亦說明當時佛教徒對道教神仙信仰的認同。北魏時,崇信道教的魏武帝因部署平定蓋吳起事到達長安,在佛寺中發(fā)現(xiàn)大量軍械,指僧人與蓋吳通謀,遂下令焚毀魏境佛寺、坑殺僧人;由于時任太子的恭宗敬奉佛教,采用延遲頒發(fā)詔書的辦法,密諭佛教提前應對,僧眾得以逃匿,經(jīng)卷亦秘藏。在廢佛的七八年間,佛寺佛塔等地面建筑遭受滅頂之災。此一事件對于秦隴地區(qū)的道教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政治環(huán)境?! ≡斐晌何涞蹨绶鸬母驹蚴?,北朝以后,迅速擴張的佛教勢力嚴重壓制了本土文化,也給國家財政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因此相繼發(fā)生4起滅佛事件,前3次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滅佛的策源地都在長安。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