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鄧正來 編 頁數:337
Tag標簽:無
前言
如果我們回顧中國社會科學百年“知識引進運動”的歷史,可以發(fā)現中國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這樣三個相對明晰的階段:(1)可以上溯自19世紀并延續(xù)至今的“引進”階段,我們引進了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學科體系和學術建制等,在翻譯大量社會科學文獻的同時,也在中國建立了現代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學術建制。(2)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復制”階段,即開始運用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和方法解釋中國問題,“復制”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模式,這在經濟學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3)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國際接軌”階段,即開始與國際社會科學的學術規(guī)范、學科體。
內容概要
本書為“世界社會科學高級講壇”(2008~2009)大部分講演稿的結集。其中收錄了馬歇爾·薩林斯、周其仁、王國斌、戴維·M.特魯貝克、童世駿、陳來、王斯福、湯一介、鄧曉芒、俞吾金、陳嘉映、朱維錚、張文顯等15位國內外著名學者的精彩演講。從中可以見出他們就人類學、經濟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等社會科學前沿問題所做的研究和思考。
書籍目錄
馬歇爾·薩林斯 后現代主義、新自由主義、文化與人性周其仁 貨幣的教訓 ——美國次貸危機對思想的影響王國斌 從歷史與比較的視角看中國的社會關系和政治轉型戴維·M.特魯貝克 發(fā)展型國家與法律秩序 ——淺析一種發(fā)展與法律的新政治經濟學童世駿 西方哲學研究的思想風險及其規(guī)避可能克勞斯·迪克 德國的紀念文化與弗里德里?!は盏氖澜缧赃z產陳來 情性與禮義 ——荀子政治哲學的人性公理約翰·H.杰克遜 變化中的國際法制度 ——WTO與中國王斯福 文明的概念與中國的文明湯一介 尋求文化中的“普世價值”鄧曉芒 論“自我”的自欺本質俞吾金 啟蒙的缺失與重建 ——對當前中國文化建設的思考陳嘉映 談談語言轉向朱維錚 帝制中國的黃昏 ——滿清在19世紀張文顯 中國司法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以人民法院的改革為基點
章節(jié)摘錄
不努力從建立必要的概念區(qū)分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話,我們反而會因為中文當中用的是同一個詞,反過來連西方文本中已經相當明確的概念區(qū)分也視而不見。與此類似的是“l(fā)egality”和“l(fā)egitimacy”,中文常常把兩者都譯成“合法性”,但我們在說“政府的這個房屋拆遷行為根本沒有合法性”的時候,我們的意思可能是政府的這個行為沒有法律依據,也可能是政府的這個行為即使有實證法的依據的話,也缺乏道德正當性。在特定的語境中,我們所說的“合法性”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是可以區(qū)別的;但抽象的一句話,尤其是在中文語境中翻譯或轉述西方人的一句話,確切的含義往往不容易搞清楚。就像借助于efficiency和validity的區(qū)分,可以把我們在不同語境中“有效性”一詞的含義的差別有更明確的意識一樣,借助于legality和legitimacy之間的區(qū)分,我們也可以把不同語境中“合法性”這個詞的不同含義搞得更加清楚。當然,就像剛才所說,另一種可能恰恰是反過來把漢語中非分化狀況帶到對西方哲學的理解中去?! ?/pre>編輯推薦
“世界社會科學高級講壇”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設立的常規(guī)性品牌論壇之一。該講壇踐行“學術為本、追求卓越”的學術理念,以嶄新的辦式加強巾國對社會科學前沿理論的了解和研究。希卑通過邀請世界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知名學者進行主講、評論與提問相結合的講演,把該講壇建成既是中陶社會科學界將世界社會科學理論“引進來”的最要平俞,也是提升中國社會科學整體理論水平、加強實質性國際學術交流的一個最重要的互動平臺。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