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 埃德蒙德·胡塞爾 頁數:537 譯者:倪梁康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胡塞爾的研究致力于將現象學系統地擴展為一種普全的意識分析學。從1905年關于直觀現象學的哥廷根講座的更為寬泛之聯系中,產生出了1928年才發(fā)表的《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如果《邏輯研究》因其論題而主要將目光朝向自發(fā)主動性的意向成就上,那么在這些‘講座’中所揭示的則是純粹被動發(fā)生的意向成就,在這些成就中,流動中的意識生活在一種隱蔽的連續(xù)綜合中,按照一種嚴格的本質規(guī)律性,作為在時間上存在的體驗流而自為地構造起自身。在這里開啟了對意向性本質以及對其構建意向蘊涵的諸方式的全新洞察。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埃德蒙德?胡塞爾 譯者:倪梁康
書籍目錄
編者引論A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 第一部分 1905年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 引論 第1節(jié) 對客觀時間的排斥 第2節(jié) 關于“時間起源”的問題 第一章 布倫塔諾的時間起源學說 第3節(jié) 原初的聯想 第4節(jié) 將來的獲得與無限的時間 第5節(jié) 由于時間特征而產生的表象變化 第6節(jié) 批判 第二章 時間意識分析 第7節(jié) 解釋:對時間客體的把握是瞬間的把握和延續(xù)的行為 第8節(jié) 內在時間客體以及它們的顯現方式 第9節(jié) 關于內在客體之顯現的意識 第10節(jié) 流逝現象的各個連續(xù)統。時間圖式 第11節(jié) 原印象與滯留的變異 第12節(jié) 滯留作為特殊的意向性 …… 第三章 時間與時間客體的構造階段 第二部分 1905~1910年間對時間意識分析的續(xù)加和補充B 表明此問題發(fā)展的增補文字附錄
章節(jié)摘錄
對此我們只還需要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這里要順便提一下,至關重要的目光并不是對“施泰因加工稿”的批評目光,而必須是朝向實事本身的目光,但在這方面就應當給出胡塞爾本人的話語。我們將會詳細地引用胡塞爾的文稿和著作——盡最大可能不做任何詮釋。我們要選擇一個寬泛的例子。在胡塞爾《純粹現象學與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1卷的第81節(jié)中可以讀到:“時間……如在稍后的研究中將要指出的,是一個完全被界定的問題域的名稱,而且這是一個極為困難的問題域。我們將指出,我們先前的論述在某種程度上對一整個的向度(Dimension)都保持了沉默,并且是必然地需要保持沉默,這樣才能夠不受迷惑地首先獲取那些唯有在現象學觀點中方可見的東西,獲取那些在不考慮新向度的情況下構成了一個封閉研究域的東西。我們通過還原而得以析出的超越論的‘絕對’,實際上并不是最終的東西,它本身是一個在某個深層的和完全獨特的意義上構造起自身的東西,而且它的原源泉是在一個最終的和真正的絕對者之中。”①任何一個在《觀念》中進行的“排除”都沒有像這個“排除”這樣令人感到陌生:胡塞爾承認,“現象學的基本考察”②“對一整個的向度都保持了沉默”。
后記
拖延多年之后,《內時間意識現象學》的翻譯總算是完成了。這本書的翻譯實際上要早于舍勒的《形式主義的倫理學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在決定翻譯舍勒書時便出于種種考慮而同時決定此后不再翻譯胡塞爾的著作①。其中最主要的考慮是想把目光轉向意識哲學的其他向度。因此,這里對《內時間意識現象學》的翻譯出版,還是對此決定前的一個承諾的兌現。很欣慰的是:這個計劃完成后,胡塞爾思想的一個重要部分便通過譯者的翻譯而比較完整地被引入了漢語學術領域。這個部分是理解胡塞爾的一個重要視角。盡管如此,由于胡塞爾的思想資源極為豐富,這個視角也只能提供窺視他的思想大廈的少數幾個窗口。好在現在有許多致力于胡塞爾翻譯的學者而且成果卓著,②因此自己也就偷得借口,不準備再每每攀上胡塞爾的肩膀,首先借他的高度、從他的視角出發(fā)來思考問題,而是意圖沿著自己的問題線索往其他可能的方向再走一走。
編輯推薦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