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集拾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何樂士 商務印書館 (2010-01出版)  作者:何樂士  頁數(shù):52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古漢語虛詞、語法。其中包括9篇論文、1篇關于“被動句演變歷史”的講演提綱、1份古漢語語法講義。這9篇論文和那個講演提綱是很有分量的,不論是對一個詞、一種句式的歷史演變的考察,還是專書語言研究、斷代專書比較研究,或是古漢語研究的縱論,均有深度、有獨到見解、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其中《古漢語語法研究概況(1979-1985)》及《試談古漢語虛詞的特點——兼談實詞虛詞劃分的必要性》是打印手稿,未找到出處,似乎未曾發(fā)表過,其內(nèi)容頗有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語法說“稍”和“稍稍”《左傳》的“如”《左傳》的“若”漢語被動句的歷史演變(提綱)《世說新語》的語言特色——《世說新語》與《史記》名詞作狀語比較從《左傳》“非”、“不”幾種句式的比較看“非”、“不”用法上的差異專書語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從《左傳》看《說文解字》古漢語語法研究概況(1979一1985)試談古漢語虛詞的特點——兼談實詞虛詞劃分的必要性學點古漢語語法書評·書序?qū)W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談《古書虛字集釋》一本開創(chuàng)性的古漢語專著——評李佐豐的《文言實詞》專書詞類研究原則與方法的可貴探索——《呂氏春秋詞類研究》讀后《左傳》語言研究的新成就——讀陳克炯教授《左傳詳解詞典》觀《十三經(jīng)辭典》有感《中國古代語法》序言《古漢語語法綱要》中譯本序評傳杜預著名的語言學家丁聲樹許國璋先生在瑞士楊伯峻先生傳略老年,是美麗的小品文說“往往”說“一切”說“無害”說“便利”“料理”的故事小蕙小張說“門戶”病房里笑談“上下”陳老先生與學生談數(shù)詞晏子談“和而不同譯著《古漢語虛詞詞典》緒論——討論虛詞的有關問題并按語法功能對虛詞進行分類馬王堆漢墓《老子》手抄本和《秦律》殘卷中的“弗”否定詞“弗”的句法古漢語體態(tài)的各方面上古漢語“哭”、“泣”辨漢語的語法和詞匯:一種動態(tài)的探討何樂士論著目錄編后記致謝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古代專書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活動將會進一步開展并形成高潮。中外古代語言的比較研究也將日益發(fā)展。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古漢語語法研究領域?qū)楷F(xiàn)我個人現(xiàn)在無法預料的新的研究課題,學術界乃至全社會也將向它提出新的要求。根據(jù)專書語法研究的發(fā)展動向,為促使其更好地向前發(fā)展,我們建議:(1)希望各有關單位領導進一步重視這項工作。現(xiàn)在已有一些單位的領導非常關注這方面的工作,這是十分可喜的。尤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和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重視,無疑會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2)各級語言學會特別是各級古漢語研究會、古漢語語法研究會可望發(fā)揮很好的作用,如協(xié)助研究者互通信息、交流經(jīng)驗;對專書研究加以提倡和引導;定期或不定期地發(fā)布專書研究的動態(tài)等,都將對學者大有益處。今后的專書研究除一人單干的方式外,勢必會產(chǎn)生更多完全是自愿結合的研究小組,因為專書研究本身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任何個人想要把它全部完成,幾乎都是十分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適時的學術交流還可為大家提供以文會友、互相學習、彼此結識的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3)目前有些學者自愿為大家編纂專書語言研究的論著目錄索引,還有的自愿為大家編纂一些重要古籍的逐字引得或電子版本,實在是功德無量。前者像南昌大學中文系孫力平等先生所作的目錄,雖然還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卻已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歡迎。如果他們能堅持下去,每隔一段時間就接著編一本,將對及時交流信息起到重要作用。更期盼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它,那就為語言事業(yè)的發(fā)展做了大好事。

后記

何樂士先生去世后,張秦楊先生發(fā)現(xiàn)何老師一摞整理未就的稿子,大約是準備輯集出版的。內(nèi)容有散見各種雜志書刊未曾收入專集的文章,有未曾發(fā)表過的文稿。張先生送到我家,希望我?guī)退硪幌隆.斎?,義不容辭。收入本集中的文章共38篇,我將它們分為六大類:一、古漢語虛詞、語法。其中包括9篇論文、1篇關于“被動句演變歷史”的講演提綱、1份古漢語語法講義。這9篇論文和那個講演提綱是很有分量的,不論是對一個詞、一種句式的歷史演變的考察,還是專書語言研究、斷代專書比較研究,或是古漢語研究的縱論,均有深度、有獨到見解、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其中《古漢語語法研究概況(1979-1985)》及《試談古漢語虛詞的特點——兼談實詞虛詞劃分的必要性》是打印手稿,未找到出處,似乎未曾發(fā)表過,其內(nèi)容頗有參考價值。《學點古漢語語法》是應美中文化研究所主辦,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北京東方大學協(xié)辦的《美中社會和文化》之邀而撰寫的。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連載于《美中社會和文化》(半年刊)。該雜志國內(nèi)亦有發(fā)行,但讀者對象主要是海外華人及其子女,他們的第一語言大多不是漢語。何先生突破一般語法教科書從詞類開始按部就班一一道來的程式,根據(jù)讀者特點、需求選擇安排內(nèi)容。又抓住漢語的特點。

編輯推薦

《碎金集拾:何樂士古漢語著譯文稿》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碎金集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