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諾埃爾·卡洛爾 頁數(shù):594 譯者:嚴忠志
Tag標簽:無
前言
人類學的研究表明,人與動物的根本差異,就在于人的未特定化,因而人有超越自然的文化。哲學家深信,人不但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同時也生活在符號的世界中。所以,亞里士多德“人是邏各斯的動物”這一經(jīng)典定義,可作如下新解:人是符號和文化的動物?! ∪藙?chuàng)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創(chuàng)造。于是,人是文化主體,同時又是文化的對象。人生存于世界上,也就意味著人在文化中。這種復雜的依賴關系,或許可以通過稍稍修改一下康德的著名公式來表述:“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薄 ∥幕偸求w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符號,舉凡人類的器具用品、行為方式,甚至思想觀念,皆為文化之符號或文本。文化的創(chuàng)造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符號的創(chuàng)造。從符號的角度看,它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符號之所以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是為了向人們傳達某種意義。因此,從根本上說,表征一方面涉及符號自身與意圖和被表征物之問的復雜關系,另一方面又和特定語境中的交流、傳播、理解和解釋密切相關。這么看來,所謂文化,究其本質(zhì)乃是借助符號來傳達意義的人類行為。所以一些文化學家堅持文化的核心就是意義的創(chuàng)造、交往、理解和解釋。
內(nèi)容概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眾藝術占主導地位的世界里。在工業(yè)化社會以及其他地方,人們被電影、電視、通俗文學、連環(huán)漫畫、搖滾音樂包圍。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大眾藝術提供審美體驗的主要來源;盡管如此,大藝術這個領域一直被分析哲學完全忽視。在《大眾藝術哲學論綱》中,諾埃爾·卡洛爾——審美哲學方面的一位領軍人物——試圖填補這一空白。他分析了哲學家們以前抵制或者誤解大眾藝術的原因,提出了若干構架,以便理解大眾藝術與情感、道德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并且在此過程中論述了科林伍德、阿多諾、本雅明、麥克盧漢和菲斯克的觀點。 本書作者將概念性分析與許多生動例證結合起來,遵循分析哲學的傳統(tǒng),作出了建構大眾藝術哲學的首次重要嘗試,并且得出結論說,我們有充分理由以研究高雅藝術的方式來研究大眾藝術。
作者簡介
諾埃爾·卡洛爾美國哲學家,因其對電影所作的美學分析而享譽學界。著作有《藝術哲學》、《電影哲學》等。
書籍目錄
總序鳴謝緒論第一章 哲學對大眾藝術的抵制:多數(shù)派傳統(tǒng) 引言 大眾化論 消極論 程式論 自由論、影響論和境況論 結語:對哲學抵制大眾藝術的分析判斷第二章 對大眾藝術的哲學贊美:少數(shù)派傳統(tǒng) 引言 沃爾特·本雅明與機械復制時代中的藝術品 馬歇爾·麥克盧漢與電子未來 結語第三章 大眾藝術的性質(zhì) 引言 ……第四章 大眾藝術與情感第五章 大眾藝術與道德第六章 大眾藝術與意識形態(tài)后記索引
章節(jié)摘錄
那么,由于現(xiàn)實的可改變性的相關提示可能源于其他方面;所以,審美經(jīng)驗——在其非循環(huán)論證意義上——并不是道德自主性和政治自主性的必要條件。現(xiàn)實的可改變性能夠源于實際活動,或者說,它甚至可能是一種天賦能力?! ∫欢ǔ潭壬?,這個論點的第2個前提看來僅僅是定義性的,所以對它進行評價的難度更大一些。這一前提是否有說服力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nèi)绾卫斫庀胂罅Φ倪\用在推定意義上涉及的那種自由。它是否暗示,想象力必然完全不受人們的注意客體所形成的導向的影響?如果這是我們理解它的方式,那么,我們就應排斥這一前提,因為在這一自由觀之下,我們所說的不是審美自主性,而是審美幻想。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所說的想象力自由是本章前面所討論的那種積極欣賞,那么,第2個前提看來是不會招致反對的;但是,與此同時,如果前面的論點是有說服力的,那么,審美自主性的理念不會支撐任何針對大眾藝術的原則性異議。 當然,這個問題在自由論的第3個前提中找到了知音;這個前提聲稱,就大眾藝術而言,不存在想象力的運用。但是,如果我們理解作為想象力運用例證的欣賞活動,例如,對戲劇性場景和隱喻的解釋行為以及推知行為,大眾藝術的確提供運用想象力的機會,更不必說我們在討論格林伯格的觀點時詳細考察的其他一些積極的想象性受眾反應了。與之類似,巴斯比·貝克萊歌劇作品的觀眾投入接受模式化作品的活動之中,其方式與康德筆下著迷于風景審美欣賞的農(nóng)民采用的如出一轍;在康德看來,那位農(nóng)民所采用的方式涉及對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運用?!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