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弗洛朗斯·塔馬涅 頁數(shù):607 譯者:周莽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著作是在“巴黎政治研究學院”通過的博士論文的縮略本,論文指導導師為讓一皮埃爾·阿澤瑪,原名為從運動成員、警察、司法、醫(yī)療和文學資料出發(fā)研究法國、英國和德國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的同性戀問題,論文在1998年通過答辯。原書的許多事例都已刪節(jié),批評注解也大大縮減,另外一些認識論方面的思考也大多簡化。關心這些問題的讀者可以閱讀原博士論文。這本書中使用了大量的引文。對于重構時代風貌并重新賦予那些見證以生命,這似乎是唯一的辦法了。這些引文在未有法譯本的情況下均由筆者本人由英文或德文譯出。同時,筆者對于習慣用語在法語對應詞容易讓人誤解的情況下,保留其原文形式,例如public schools[公學]和Eton crop[平頭]的問題。另外一些同性戀的專門詞,如Butch[女同性戀男方]或camp[同性戀的做派和裝束],在法文中則是從英文原文借用的。
內(nèi)容概要
《歐洲同性戀史》除了揭示美、法、德三國處理同性戀問題的不同模式,還告訴大家同性戀問題并非只是性愛史的一個次要部分,它在社會形態(tài)和表現(xiàn)的歷史上自有其地位,它作為一種吸引或反感的作用揭示一個社會的幻想和恐懼。當然,作者并不企圖僅僅借助性愛來解釋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階段、納粹問題和二戰(zhàn)的發(fā)生。顯然,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弗洛朗斯·塔瑪涅 譯者:周莽
書籍目錄
致謝前言引論同性戀史:嶄新而有爭議的歷史同性戀研究:方法論問題上編 短暫的輝煌:20年代,同性戀解放的年代——介于風流浮華和積極斗爭之間的同性戀者第一章 一個神話的誕生:張揚的時代同性戀記憶:1869—1919 同性戀的生活場景:顛覆的語言 魔幻的城市,神話的城市:約會地點的地理學 第二章 解放征程:同性戀運動的黃金時代德國模式:群體性和斗爭性受到影響的運動:德國模式的教導 法國道路:個人主義走向末路第三章 價值的翻覆:同性戀崇拜被誘惑的少年:公學中的同性戀 兩代同性戀知識分子中編 內(nèi)心的恐懼和欲望:矛盾的言論和典型的形象——同性戀者,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類型化第四章 意識的覺醒:同性戀身份認同的艱難建構醫(yī)學模式的傳播:由外界強加的身份成為同性戀者:身份認同的要求怎樣界定女同性戀者?一種正在建構中的認同 一個同性戀社群的誕生? 第五章 打破的沉默:公眾輿論中的同性戀者偏見的負擔同性戀,時尚現(xiàn)象第六章 同性戀者,政治的籌碼積極介入:政治角逐中的同性戀者誤解或者叛賣:清教思想與機會主義之間的左派 罪行的族譜:同性戀,一種“法西斯變態(tài)”? 下編 假意的寬容:30年代的鎮(zhèn)壓和回潮——同性戀者,罪犯和犧牲者第七章 法律面前的罪人英國的反對(1919—1939)魏瑪時期的德國,縱容與鎮(zhèn)壓之間(1919—1933)在自由中被監(jiān)控的法國同性戀者(1919—1939)第八章 幻夢的終結:德國模式的破滅1933—1935:德國模式的破滅1935—1939:反同性戀恐怖的組織30年代末:風暴中的法國和英國同性戀者后記 走向同性戀解放結論 進步抑或鎮(zhèn)壓的加強? 民族的互動、趨同和特殊性探究:兩次大戰(zhàn)之間同性戀的含義和性質(zhì)附錄表格德國女同性戀之歌《淡紫色的歌》德國關于同性戀的法案卡爾·維爾納博士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實驗(1944) 縮略語表參考書目人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上編 短暫的輝煌:20年代,同性戀解放的年代——介于風流浮華和積極斗爭之間的同性戀者第一章 一個神話的誕生:張揚的時代20年代是“瘋狂”的年代。在同性戀的神話中,大戰(zhàn)的結束開啟了新的自由、同性戀運動的蓬勃、柏林同性戀亞文化非凡地多樣性。一個出奇摩登的新世界離我們很近,似乎經(jīng)歷過短暫的輝煌。這是欲望的投影抑或歷史的真實?這一“黃金時代”確曾存在過么?誠然,自由的傾向已經(jīng)勾現(xiàn)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公眾輿論之中,而在20年代得以成形。同性戀者與其他人一同享受到戰(zhàn)爭后歐洲寬松的氣氛。在戰(zhàn)勝國,時代是樂觀主義的,是追溯過往的,在隱忍之后人們想要笑,想要樂,更容易寬容特別性取向的表達。20年代同性戀解放有多重來源,在歷史上可以納入19世紀末運動的大方向,試圖借助醫(yī)學理論的發(fā)展使公眾輿論發(fā)生演進。同性戀解放還帶有維多利亞時代的丑聞和大戰(zhàn)沖擊的印痕,這些奠基的事件都根植于同性戀的記憶之中。解放依靠一種顛覆文化,創(chuàng)造自己的準則,確定自身的地域。語言、服裝、俱樂部、勾搭技巧構成同性戀行為認同的基礎,也是同性戀解放的基礎,所謂解放根植于一種神話的語境,但也并非不真實。
后記
但是不要以為我們不知道,或者你們小心藏匿的東西不會被一眼識破:什么都沒有做,什么都沒有說。但是不要錯誤地相信我們死去;我不會代替你跳舞。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同性戀歷史上構成一次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相當?shù)臎_擊。在德國,戰(zhàn)爭是納粹鎮(zhèn)壓的高峰。其特點是恐怖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遣送集中營和頻繁地將閹割用作“再教育”措施。從1940年起,勾引過一個以上同伴的同性戀者被直接遣送集中營。1941年8月18日,希特勒命令加強國防軍和黨內(nèi)的反同性戀斗爭。1941年11月15日發(fā)布了“清掃(Reinhaltung)黨衛(wèi)軍和警察”②的密令。他命令對所有犯有同性戀行為的黨衛(wèi)軍和警察執(zhí)行死刑。對于較輕的情節(jié),可以改判苦役或監(jiān)禁,監(jiān)禁不少于6個月。如果犯罪人不滿21歲,法庭可以在較輕情節(jié)下免予處罰。同樣,希特勒青年團內(nèi)部同性戀者的處境也惡化了。
編輯推薦
《歐洲同性戀史》也不同于心理學史,盡管有時借助心理分析的假設也能說明問題。作者認為同性戀史研究應該把輿論的恐懼和政府的恐懼區(qū)別對待,也許應重新估量性幻想在社會想象中的分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