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汝企和 頁數(shù):314
Tag標簽:無
前言
《北京師范大學史學文庫》總序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是中國高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創(chuàng)辦的京師大學堂“第二類”分科演變而來。1912年稱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1928年單獨設系。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與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合并。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的師資力量與綜合實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為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诎倌甑难葸M歷程中,一批享譽海內(nèi)外的著名學者,如李大釗、錢玄同、鄧之誠、朱希祖、王桐齡、張星娘、楚圖南、陳垣、侯外廬、白壽彝、柴德賡、趙光賢等,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辛勤耕耘。經(jīng)幾代人的努力開拓,北師大歷史學系學術(shù)積累豐厚,學風嚴謹,久已形成了自身的優(yōu)勢與特色?! ∪缃竦谋本煼洞髮W歷史學系是我國歷史教學與研究的重鎮(zhèn),學科門類大體齊備,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既有國內(nèi)外知名的老教授何茲全、龔書鐸、劉家和等,又有一批嶄露才華并在國內(nèi)外史學界頗具影響的中青年學者,綜合實力居全國高校歷史學科前列。在教學方面,我系的課程改革、教材編纂、教書育人,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曾榮獲國家教學改革重大成果一等獎。在科學研究方面,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由白壽彝教授任總主編、我系眾多教師參與編寫的多卷本《中國通史》。
內(nèi)容概要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睿智的先哲留給我們的極為珍貴的財富:在政治方面,有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它們詳細而生動地記述了千百年來王朝更迭的經(jīng)驗教訓,以今觀之,實為管理學的最佳課本。 本書共由“文獻篇”“??逼薄敖虒W篇”三部分組成,文獻篇主要是筆者對歷史上某些文獻的研究;??逼饕接懥怂未男?被顒樱唤虒W篇是筆者多年從事“中國歷史文選”課教學的一些總結(jié)。 本書中的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曾以論文的形式發(fā)表,且其中多數(shù)發(fā)表于核心期刊。另外,作者還在書后附上一篇紀念家父家母的文章。
作者簡介
汝企和,1949年生,江蘇蘇州人,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文獻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在宋代文獻學史領域發(fā)表論文10余篇。整理的《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由中華書局出版,獲北師大優(yōu)秀著作獎,并獲宋史學界一致好評。其另一研究領域是教學研究,主編的《中國歷史文選》已成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并獲全國高校教材一等獎。發(fā)表教學研究的論文10余篇,于2006年獲北師大錢瑗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學獎。近年來又開辟了第三個研究領域——中華數(shù)術(shù)文化研究,并已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
書籍目錄
自序 文獻篇 第一章 漢代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骨相篇》與《相列》產(chǎn)生之背景研究 第二節(jié) 《骨相篇》與《相列》解析 第二章 宋代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南宋史籍《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探索 第三章 元代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宋史》??庇浹a遺 第四章 清代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四庫全書》研究之一——《四庫全書》歧誤一瞥 第二節(jié) 《四庫全書》研究之二——《四庫全書》某些歧誤之原因 校戡篇 第一章 宋代官府對經(jīng)部書的??薄 〉诙隆∷未俑畬κ凡繒男?薄 〉谌隆∷未俑畬ψ硬繒男?薄 〉谝还?jié) 醫(yī)學書籍 第二節(jié) 道家書籍 第三節(jié) 其他書籍 第四章 宋代官府對集部書的校勘 第五章 宋代官府之綜校四部群書 第六章 宋初官方搜求書籍述論 教學篇 第一章 教材研究 第一節(jié) 對建國以來《中國歷史文選》教材的回顧與思考 第二節(jié) 對《中國歷史文選》教材改革的研究與探索 第二章 教學方法研究 第一節(jié) 以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指導歷史文選教學 第二節(jié) 再論以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指導歷史文選教學 第三章 對陳垣教學之研究 第一節(jié) 陳垣先生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特點 第二節(jié) 陳垣先生的教育成就與教學方法 第四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推動“歷史文選”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探索 第二節(jié) 對“中國歷史文選”教學改革的展望與思考 附后:綿綿不絕的思念——憶父親汝龍先生和母親文穎女士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漢代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骨相篇》與《相列》產(chǎn)生之背景研究 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的《論衡?骨相篇》與王符的《潛夫論?相列》都是探討相人術(shù)的專文,其產(chǎn)生背景就是在當時流傳較廣的相人術(shù)。因此欲對《骨相篇》與《相列》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就必須對漢代的相人術(shù)進行考察與研究。 鐘敬文先生曾指出:“要搞好中國民俗學的學問,就一定要深入進行中國民俗學史的建設?!毕嗳诵g(shù)是我國民俗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由于種種原因,對其發(fā)展史的研究迄今尚屬鮮見。筆者迄今未見有專門研究漢代相人術(shù)的論文。祝平一先生的《漢代的相人術(shù)》對相人術(shù)的社會功能、意義多有研討,故本節(jié)在這些方面從略,而詳于從相術(shù)自身之發(fā)展史的角度揭示其文化內(nèi)涵及其對漢代社會的影響諸方面進行探研,對與祝先生觀點相異處(如相工問題、圣人異相問題)尤詳之,以期最終揭示《論衡?骨相篇》與《潛夫論?相列》產(chǎn)生的深刻社會與文化背景。 在相人術(shù)的方法與種類方面,漢代對先秦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茲分四方面述之?! ∑湟粸橄嗝?。相面是相人術(shù)的大宗,又可分為相形與相氣色兩大類。相形在漢以前已出現(xiàn),如:“平原君對趙王日:‘……臣察武安君之為人……小頭銃上,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見事明也?!薄 ≈翝h代則進一步發(fā)展,如:“世祖(即東漢光武帝)為大司馬……(朱)祐侍宴,從容日:‘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薄班嵭渡袝泻蜃ⅰ吩疲骸战侵^庭中骨起,狀如日?!痹诠糯嘈g(shù)中,人前額正中自上而下名為“天中”、“天庭”、“司空”、“中正”,“庭中”應即為此處。后世相書中“日角”是指“左眉上隱起者”,與漢代不同?!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