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瑞典)高本漢 頁數(shù):91 譯者:聶鴻飛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漢語的本質和歷史》是瑞典漢學家高本漢的名著之一,是為歐洲大學生寫的漢語入門讀物。作者充分運用歷史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解釋了漢語的本質,舉例精當、深入淺出。
作者簡介
高本漢(1889——1978),瑞典語言學家、著名漢學家。曾任哥德堡大學校長、遠東考古博物館館長等,并兼任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長、瑞典皇家學院和丹麥皇家學院院士等。高本漢一生中發(fā)表過學術論著百余種,在近代漢學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欨欙w,山東蓮某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編審,課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員,己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中學語文課程及教材編寫等。
書籍目錄
導讀譯者說明一 引言二 文字三 音韻四 語法五 訓詁六 結語
章節(jié)摘錄
恰恰是在6世紀到9世紀間的這段時期,中國文化像巨浪一般傳遍了整個東亞細亞:傳到了朝鮮、日本和越南。人們熱心地研究中國文學作品,成千個漢字被借到朝鮮話、日本話和越南話里,正如拉丁詞被借到歐洲語言里一樣,只不過規(guī)模要大得多??梢哉f,實際上每一個通行的漢字都可能在日語中以借字的形式存在。這些在6世紀到9世紀間輸入的漢字當然也帶來了它們IEI日的音讀,而現(xiàn)在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字在這三個域外的國家常常改變了原來的發(fā)音。不過,這些逐漸的音變還不至于那樣徹底,我們還可以分辨出這些字最初借到外語中時是怎樣讀的??墒菂s絕不能設想,人們只需簡單地求助于日本譯音就可以讀出漢字在公元600年前后的發(fā)音。在語言融合的過程中,這些字音常常被簡化,以適合日語的語音體系。像tsiem(尖)這個漢字最初轉讀作sen,因為日本人在字首不會讀ts,在字中不會讀雙元音b在字尾不會讀m。于是,他們把ts改成了s,把ie改成了e,把m改成了n,以求給這個字以真正日本式的語音外貌。可是無論如何,這一大批借字材料還是極為寶貴的,我們馬上就能看到這一點?! ×硪环矫?,恰好也是在這幾個世紀里——大致是從5世紀到9世紀——大量的印度佛教文獻傳人了中國,并被譯成了漢語。有幾千個印度的人名和專門術語不能采用意譯,而只能采用音譯,即用漢字來轉寫它們的讀音。盡管這種譯音的方式是粗略而笨拙的,但梵語和印度俗語詞的漢譯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顯現(xiàn)了譯音漢字在古時中國的實際音讀。略舉幾個例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