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英]基思·詹金斯 頁數:223 譯者:江政寬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者以“什么是歷史”這個問題為核心,闡述了當代歷史學的性質?! ∷韵?、激進的論證,說明今日的讀者何以應該揚棄卡爾和艾爾頓這兩個廣受歡迎但實已過時的現代主義者,走向更契合當代知識環(huán)境與我們身處的后現代世界的羅蒂和懷特。作者認為,歷史學到懷特,已經形成了后現代歷史學的最重要的觀念,即歷史只不過是一種語言的虛構物和敘事散文體的論述。透過本書可對許多當代有關“歷史問題”的論辯,有更清楚的視野與了解。
作者簡介
基思·詹金斯(Keith Jenkins,1943-),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現任奇切斯特大學歷史理論教授。致力于后現代主義史學觀念探討及歷史教育的發(fā)展。主要著作有:《歷史的再思考》和《為什么要有歷史學》等。
書籍目錄
謝辭導論:歷史、理論、意識形態(tài)第一章 當代的歷史學 劃出過去一歷史的分界線 班奈特、安克斯密特和懷特的四個意涵 若干反動和若干回應 為卡爾、艾爾頓、羅蒂與懷特定位第二章 論卡爾 論卡爾是懷疑論的 論卡爾是實證主義的 卡爾在當代第三章 論艾爾頓 信念和偏見 論歷史學原理 論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 論歷史書寫 當代對艾爾頓的運用:經驗的貧乏第四章 論羅蒂 論真理 論界定與運用“真理” 論隱喻 一種羅蒂們的政體 關于羅蒂的論戰(zhàn) 論歷史:從羅蒂到懷特第五章 論懷特 歷史詮釋的政治 論敘事 論懷特的用處 松綁的最后部分延伸閱讀人名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當代的歷史學所有的論述——也因而,對于現存論述的許多方面所作的撰述和/或評論——皆非“渾然天成的”。你找不到任何一種歷史學、地理學、科學或文學的論述,恰好是在那里,又恰好是天然冒出來的。論述是文化的、陶冶的、編造的,所以終究是恣意武斷的,而劃分領域的方法則建構了它們的“領域”,因而一如任何論述實踐里的任何研究取向,有關“當代歷史學”的導論性討論,可以從無數的起點開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發(fā)展:在這些議題中,吾人總是得在某個地方,作個開端(以及作個結束)。因此,以下完全是我自己的引介方式,引介一些我認為還在進行中的有關于當代歷史學的論辯,這不過是試圖為卡爾、艾爾頓、羅蒂和懷特定位的一種方式;也不過是讓我到達,我想要獲致的結論的一種方式,而我希望,這樣的結論似乎是合理的:卡爾和艾爾頓跟羅蒂和懷特并不相同,在今日討論“歷史是什么”這一問題時,他們的現代主義并不切題!我的研究取向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本章的第一部分從文本主義者和“后主義者”所運用的觀點,考察當代如何思考和如何問題化歷史學的面相。為了進入這個領域,我從下面這個假設出發(fā),亦即,“過去”和“歷史”之間有一條可以徹底劃出的分界線,接著,研討三位歷史學家/理論家[班奈特、安克斯密特(F.R.Ankersmit)和懷特本身]如何作出這條分界線,以期對當代“歷史是什么”的爭論之所在,有若干初步和一般性的理解。其次,我探討了劃出過去一歷史這條分界線時,所引起的四種“傳統(tǒng)”歷史學的“典型”意涵,亦即,涉及意識形態(tài)、歷史主義、歷史真實性和經驗主義等領域之意涵。第三,因為這些(以及相似的)意涵已激起整個智識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傳統(tǒng)歷史學家那種可理解的抵拒,因此,我將對晚近發(fā)生的、有關這類文本主義/后主義論述的沖擊的幾種論戰(zhàn),以及我自己對這些論戰(zhàn)所采取的立場,進行若干表明,以便在對卡爾、艾爾頓、羅蒂和懷特進行更細部的討論之前,能作好脈絡化和定位的工作(而這也構成了第四點,也就是最后一部分)。
編輯推薦
《論歷史是什么:從卡爾和艾爾頓到羅蒂和懷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