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漢] 嚴遵 頁數(shù):453 譯者:王德友 譯注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老子指歸》是漢代學者對道家經(jīng)典《老子》的詮釋,旨在闡發(fā)《老子》的宗旨,并創(chuàng)立了自己由無生有的宇宙演化論、以無為本的本體論和萬物自生化的思想體系,《譯注》作者廣泛吸收《指歸》問世以來的各種不同版本及后人對《指歸》及道家思想的研究成果,對《指歸》譯加注釋,并譯成白話文?! 稘h書·王貢兩龔鮑傳》記載:“蜀有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閱數(shù)人,得百錢足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無不通,依老子、莊周之旨,著書十余萬言。”嚴君平著作,《漢書·藝文志》未著錄,但從《王貢兩龔鮑傳》所記看來,班固是肯定嚴君平有著作的?!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老子指歸》十一卷,嚴遵注。新舊《唐書》皆有著錄。今存《道藏》本殘缺不全,而唐代《老子》注解中引《指歸》之句,頗有在《道藏》本以外的,足證唐代和宋初之時,猶有完本。 《四庫全書總目》懷疑此書是偽作,然就書中內(nèi)容來看,指斥秦楚,頌揚神漢,表現(xiàn)了一定的時代特點;書中解說《老子》又多引《周易》語句,與嚴君平“以卜筮為業(yè)”的情況亦相符合。從這些內(nèi)證看,肯定此書是嚴君平著作,確是有比較充分的理由的。 此書思想的特點是提出一獨具特色的天地起源論,宣稱:“天地所由,物類所以,道為之元,德為之始,神明為宗,太和為祖。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濁,和有高下。清者為天,濁者為地?!钡朗亲罡镜模傻蓝械?,由德而有神明,由神明而有太和,然后分為天地。而道、德、神明、太和又是從無到有的四個階段?! ∵@種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著作中還是比較獨特的,其基本觀點是《老子》“有生于無”的發(fā)揮,是《淮南子》天地起源論的改造,可以說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對于魏晉玄學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無論如何,《老子指歸》是中國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宄跻詠?,許多學者以此書為偽書,所以不予重視。近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中,亦沒有論及此書的。實則此書思想確有特點,是值得研究的。王德有同志對于此書進行了整理,據(jù)《道藏》本、《津逮秘書》本、《怡蘭堂叢書》本,作了細致的???,并從唐宋若干《老子》注解中輯錄了此書的佚文。這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工作,是近年整理古籍的一個新成果。王德有同志以此書稿征求我的意見,我看了很高興,略贅數(shù)語,藉以說明《老子指歸》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王德有,哲學碩士、編審、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1968年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yè),198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曾主編《中國文化百科》與《中國哲學小百科全書》,同時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尤著力于道家及老子。主要著作有: 《道旨論》(獲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圖書獎”)、《老子演義》 (有中、日、韓三種文本)及《老子指歸全譯》《智慧論》《魏晉玄學》《莊子神游》《列子御風》《以道觀之》 《老莊意境與現(xiàn)代人生》《嚴君平評傳》等。從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任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國際易學聯(lián)合會理事、中國編輯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出版專業(y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書籍目錄
序自序原文校點說明《老子指歸》譯注 君平說二經(jīng)目 老子指歸卷之一 上德不德篇 得一篇 上士聞道篇 老子指歸卷之二 道生一篇 至柔篇 名身孰親篇 大成若缺篇 天下有道篇 不出戶篇 老子指歸卷之三 為學日益篇 圣人無常心篇 出生入死篇 道生篇 天下有始篇 行于大道篇 善建篇 老子指歸卷之四 含德之厚篇 知者不言篇 以正治國篇 方而不割篇 治大國篇 大國篇 老子指歸卷之五 萬物之奧篇 為無為篇 其安易持篇 善為道者篇 江海篇 天下謂我篇 老子指歸卷之六 用兵篇 言甚易知篇 知不知篇 民不畏威篇 勇敢篇 民不畏死篇 老子指歸卷之七 人之饑篇 生也柔弱篇 天之道篇 柔弱于水篇 小國寡民篇 信言不美篇 老子指歸輯佚 道可道篇 天下皆知篇 不尚賢篇 道沖篇 天地不仁篇 谷神不死篇 天長地久篇 上善若水篇 持而盈之篇 載營魄抱一篇 三十輻篇 五色篇 寵辱若驚篇 視之不見篇 古之善為士篇 致虛極篇 太上篇 絕學篇 曲則全篇 希言自然篇 企者不立篇 有物混成篇 重為輕根篇 知其雄篇 取天下篇 佳兵篇 知人者智篇 執(zhí)大象篇 將欲歙篇附錄一 生平事跡 漢揚雄問明(節(jié)錄) 漢班固王貢兩龔鮑傳(節(jié)錄) 晉李軌淵騫注(節(jié)錄) 晉陳壽秦宓傳(節(jié)錄) 晉皇甫謐嚴遵 晉常璩蜀郡士女(節(jié)錄) 晉葛洪登涉(節(jié)錄)附錄二 書目著錄附錄三 序跋提要 宋陸游跋老子道德古文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節(jié)錄) 明劉鳳嚴君平道德指歸序 明沈士龍題道德指歸 明胡震亨題道德指歸 清錢曾讀書敏求記(節(jié)錄) 清全祖望讀道德指歸 清四庫全書總目(節(jié)錄) 唐鴻學指歸跋 蒙文通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序 王利器道藏本道德真經(jīng)指歸提要(節(jié)錄)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老子指歸》是闡發(fā)《老子》宗旨的一部哲學著作。作者嚴君平,西漢末期隱士,蜀郡成都人,原姓莊,名遵,字君平。班固作《漢書》,避明帝劉莊諱,更“莊”為“嚴”,稱嚴君平。嚴君平認為,“卜筮者賤業(yè),而可以惠眾人”(《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于是以卜筮為業(yè)。他常設攤于成都街市,每日看數(shù)人,得錢夠自養(yǎng),就閉肆下簾講授《老子》。他博覽群書,廣學多識,根據(jù)《老》、《莊》之旨,著《老子指歸》。 嚴君平喜好清靜,崇尚自然,教人以忠孝禮義,歸本于無為,主張“信順柔弱,躬耕而食,常于止足,歸乎無名”(《指歸》卷四)。認為“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高士傳》)。因此,謝絕邀聘,終身不仕,享年90余歲,終于其業(yè)。嚴君平深受當?shù)孛癖?、學者的敬仰和愛戴。著名哲學家揚雄少時從嚴君平讀書,后身居京師要職,常向當朝臣宰稱頌嚴君平,并在《法言·問明》中說:“蜀莊(嚴君平)之才之珍也,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隋、和何以加諸?舉茲以旃不亦寶乎?吾珍莊也,居難為也?!闭J為嚴君平才高德厚,珍如隋珠,潔如和璧。三國時期蜀國的王商曾為嚴君平立祠。當時蜀地名士常把嚴君平與仲尼并提。李權說:“仲尼、嚴平,會聚眾書,以成《春秋》、《指歸》之文。”秦宓說:“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采;道非虛無自然,嚴平不演。”他們都認為,嚴君平與孔丘一樣,學識廣博堅實,自立一家之說。晉人皇甫士安的《高士傳》、常璩的《華陽國志》都有關于嚴君平事跡的記載。 《指歸》共13卷,前7卷注《老子》德經(jīng),后6卷注《老子》道經(jīng),宋代之后只存前7卷。唐宋諸家《老子》注釋中引有《指歸》佚文百余處,加上留存之半,尚可窺見《指歸》的基本思想。今存《指歸》有兩種版本,一是六卷本,題為《道德指歸論》,列“卷一之六”,收于《秘冊匯函》、《津逮秘書》、《學津討原》、《叢書集成初編》中;一是七卷本,題為《道德真經(jīng)指歸》,列“卷七至十三”,收于《道藏》、《怡蘭堂叢書》中。六卷本不引《老子》經(jīng)文,每篇前以所注《老子》章首幾字為題,如《上德不德篇》、《得一篇》、《上士聞道篇》等等,比七卷本多缺一卷,即缺《老子》“人之饑也”至“信言不美”幾章的釋文。七卷本每篇前引所注《老子》經(jīng)文,不列篇題。《指歸》所據(jù)《老子》的版本與諸本不同,德經(jīng)四十,道經(jīng)三十二,共七十二章。 《指歸》在唐宋之前頗有影響。班固《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載:嚴君平“依老子、莊周之旨,著書十余萬言”。晉常璩《華陽國志》載:“嚴君平著《指歸》,為道書之宗?!薄端逯尽?、兩《唐志》、《宋志》、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唐玄宗《道德真經(jīng)疏·外傳》、唐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的書目中都錄有《指歸》。三國、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歷代都有人論及和引證此書。從明代開始,有人懷疑當時所存的《指歸》是明人偽作。之后,伴隨清代的疑古之風,又生出各種疑議。 為校點此書,我查閱了歷代《老子》注本50余種,發(fā)現(xiàn)《指歸》的引文200余處,其中引前7卷文近百處,與明代后留存的《指歸》對照,乃大同小異。這些注本都是唐宋之時所著,足證明后《指歸》本不是偽托。 《指歸》的哲學思想獨具特色,在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史中承前啟后,內(nèi)蘊轉(zhuǎn)機。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