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7-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任繼愈 頁數(shù):195 字數(shù):8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世界曾經(jīng)輝煌燦爛的文明國家,多數(shù)沒有能夠繼續(xù)維持下去,有的中斷了,有的隨著文化重心的轉移而轉移到另外的地區(qū)。唯有中國這個國家,既古老又年輕。從原始社會到形成國家,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國和中國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脈相承,歷史而彌新。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fā)達最早的國家之一,物理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書籍目錄
一 中國古代物理學史概述二 力學 1 杠桿原理 2 滑輪與轆轤 3 尖劈與斜面 4 重心與平衡 5 力 6 刻舟求劍 7 浮力與比重 8 陀螺與平衡環(huán) 9 彈性變形與彈性定律 10 橫梁的學問 11 大氣壓 12 空氣動力學及飛行幻想三 聲學四 光學五 電與磁六 熱七 物理世界的圖景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熱學方面,宋代人發(fā)明了火藥、火柴,以及以火藥為燃料而噴射推進的火箭,還發(fā)明了水套式省油燈。在煮水泡茶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還發(fā)現(xiàn)了水的遞次沸騰現(xiàn)象。關于熱脹冷縮的原理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光學方面,沈括的《夢溪筆談》對日食、月食、雨虹的成因作了理論性總結。沈括還發(fā)現(xiàn)了陽燧的焦點,對凹面鏡成像原理作了正確的敘述,并探討了“透光鏡”反射成像的原因和“紅光驗尸”的光學道理。趙友欽在《革象新書》中描述了一個大型的有關小孔成像的實驗,并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他的實驗室是一個三層樓房,光源是上千支蠟燭,這是中世紀時期最大型的光學實驗。此外,關于色散知識也有大量記載,幻燈、影戲、以磷光物質作畫等方面皆有長足的進步。聲學方面,沈括不僅在理論上闡述了編鐘的形狀與其發(fā)音的關系,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以“紙人”演示共振現(xiàn)象的實驗方法。南宋初年,趙希鵠在其著《洞天清錄集》中對建筑聲學作了最早的探討,提出了設計琴室的一些標準。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物理學》: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