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6-1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任繼愈 頁數(shù):192 字數(shù):8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叢書的前身有110個專題,涉及歷史文化的各個方面,由商務印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F(xiàn)由編委會對類目重新加以調整,確定了類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十個門類,共100個專題,由商務印書館獨家出版。每個專題也由原先的五萬多字擴大為八萬字左右,內容更為豐富,敘述較前詳備,希望這套叢書能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中國文化的主流與特點,讀者能夠從中認識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所系,這就是編者的最大愿望。
書籍目錄
一 序篇 1 從臺灣的名稱說起 2 大陸臺灣根連根 3 海峽兩岸本同源二 開發(fā)篇 1 臺灣漢文化的萌芽期(宋、元、明時代) 2 臺灣漢文化的奠基期(明鄭時代) 3 臺灣漢文化的發(fā)展期(清代) 4 臺灣漢文化的苦斗期(日據(jù)時代)三 習俗篇 1 語言文字,一如中土 2 生活習慣,近似閩粵 3 歲時節(jié)俗,傳自“唐山” 4 婚俗喪禮,古風猶存 5 宗教信仰,源自大陸四 文如篇 1 絢麗多彩的地方戲劇 2 風格迥異的南管北管 3 優(yōu)美動人的民歌野調 4 別具特色的民間體育五 技藝篇 1 惟妙惟肖的神像雕塑 2 精彩紛呈的廟宇裝飾 3 古樸實用的民間工藝(上) 4 古樸實用的民間工藝(下)六 結語:臺灣文化的特點
章節(jié)摘錄
1從臺灣的名稱說起早在我國遠古時代,就有關于“海外仙山”的種種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如《列子?湯問篇》中記載,夏朝末年,有一個名叫夏革的人對成湯(商部落的首領)講述了這樣一個神奇的“秘聞”:說是在茫茫無邊的大海之上,在那十分遙遠的地方,有五座美妙無比的仙山,它們分別叫“岱輿”、“員嶠”、“方壺”、“瀛洲”和“蓬萊”。這些仙山上居住著“仙圣之種”。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的我國最古老的一部重要地理文獻《禹貢》,在講到揚州時提到“島夷卉服”,意思是說:大禹時代,東南方的海島上居住著身穿麻質衣服(卉服)的“島夷”。這些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與傳說,說明早在航海技術十分原始落后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我國東、南部沿海一帶存在著許多島嶼,有了一種朦朦朧朧的認識。這些動人的神話傳說,吸引著古人一次次地不顧風險,試圖探尋到這些神秘仙島的蹤跡。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記述,戰(zhàn)國時代的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就曾派人入海尋訪神話傳說中的“蓬萊”、“瀛洲”等,但都沒有下落;至于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一說五百),入海尋“蓬萊神仙”、求長生不老藥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jù)說徐福等人因求仙不得,“不敢還”,最后漂泊到“夷洲”定居下來《后漢書》卷八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