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

出版時間:1989-1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莎士比亞  頁數(shù):217  字數(shù):18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約寫于1596年。劇中描寫威尼斯一位身無分文的貴族青年巴薩尼奧,為向富家嗣女鮑西婭求婚,向好友安東尼奧借錢。安東尼奧因貨船尚未到港,只好向猶太高利貸者夏洛克借債,并被迫立約:如不按期償還,就讓夏洛克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一磅肉。巴薩尼奧與鮑西婭一見鐘情,但安東尼奧的貨船卻遇險未歸,債務到期他將被罰割下一磅肉。鮑西婭毅然扮作律師,去威尼斯營救安東尼奧。在法庭上,鮑西婭以驚人的才智,駁倒夏洛克,打贏了官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威尼斯商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講述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朋友,向猶太商人夏洛克借了一筆錢,而夏洛克為了報復安東尼奧平時對他的侮辱,情愿不要利息,約定在三個月的期限到來之時,如果安樂尼奧不能清償債務,就要由夏洛克在安東尼奧“心口所在的附近取一磅肉”。后來因為據(jù)傳安東尼奧的商船接連沉沒,到期無法還清債務,夏洛克就向法庭起訴,請求按照原合同履行。威尼斯的公爵和元老們的勸解都無法讓夏洛克回心轉(zhuǎn)意,只能準備執(zhí)行原約定。幸好安東尼奧友人的未婚妻鮑西婭聰明過人,假扮法律權(quán)威來到法庭,宣布“這約上所簽訂的懲罰,于法律條文的含義并無抵觸”,夏洛克有權(quán)在安東尼奧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為合同上只寫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時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過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謀殺,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沒收全部的財產(chǎn)。夏洛克聽了,只得請求撤訴,可這位假冒的法律權(quán)威又宣稱根據(jù)威尼斯的法律,異邦人企圖謀殺威尼斯公民,就要由公爵宣判沒收財產(chǎn),夏洛克撤訴就說明他原來的本意只是想謀害安東尼奧,所以要由公爵判罰。公爵就勢命令夏洛克改奉基督教,并且沒收財產(chǎn)。夏洛克只得灰溜溜地敗訴而回。合同是私人自己定的,難道就成了法律不成?法官難道就不能宣布這合同“不近人情”,將其作廢?況且起訴的一方還是一個異教徒,是個在威尼斯受人歧視、幾乎是被當作賤民的猶太人,何必如此和他“較真”,一定要以法庭的強制力執(zhí)行這個合同?這就需要了解這個故事后面的法文化了。在古代環(huán)地中海地區(qū),合同往往具有一種神圣的色彩。比如古代希伯來人在合同方面很迷信,認為神和人是以“約”聯(lián)系在一起的,猶太教的經(jīng)典就以“約”為名,著重強調(diào)上帝和人類的幾次約:第一次是上帝和挪亞立的約。人類應向上帝獻祭,不吃帶血的畜肉,上帝則不再發(fā)洪水。這次約以天上的彩虹為信。第二次是上帝和亞伯拉罕立的約,這是上帝和其“選民”(選中的民眾)猶太人的約,猶太人應該以割禮為這項約的標志。第三次是上帝和摩西立的約,作為上帝眷顧其選民的代價,猶太人應該以他們的頭生子(后改以金錢贖)及頭生的牲畜為獻祭,并嚴格遵循“十誡”。后來的基督教教義里,仍舊保留上帝和人類立約這樣的概念。基督教的《新約全書》,所謂新約是相對于舊有的上帝與人類的約而言的,這個新約就是耶穌作為上帝之子為人類而流血,來赦免了人類的罪孽,耶穌在最后的晚餐上要門徒們吃餅,說是他的身體;要門徒喝酒,說是他的血,“為眾人流出來,使罪得赦”。教徒要受洗禮、領(lǐng)圣餐、飲紅酒,就是遵守基督和人類的這個新約的標志。在古羅馬法中,合同也是一種不可動搖、必須履行的約定。羅馬法用obligatio表示合同,意思就是“法鎖”。羅馬法對于債的定義是:“法律用以把人或集體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的束縛或鎖鏈。”合同和法律是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威尼斯商人》所敘說的那個時代,合同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項普遍的原則。古羅馬的法諺“合意創(chuàng)立法律”(consensusfacitius)幾乎是全歐通行的原則。法國13世紀《博韋的習俗和慣例》還有“合同勝過法律”之說。因此只要是立約人當時是自己作出承諾的,無論是多么不合理的合同,按照“買方自應注意”(caveatemptor)的原則,就只能自認倒霉。即使是像夏洛克和安東尼奧之間這樣的合同依舊被認為和法律一樣具有強制力。法庭只能嚴格依照當事人原先約定的合同文字字面意義進行判決,付諸強制執(zhí)行,不能對合同本身自行作出解釋。因為合同等于法律,違約等于違法,違約不償就會遭到嚴厲處罰。古羅馬《十二表法》規(guī)定債權(quán)人可以把債務人出賣為奴,甚至在有多位債權(quán)人的情況下可以把債務人砍成幾塊。14世紀德意志法律規(guī)定,債權(quán)人有權(quán)掀掉無力償還債務的債務人家的房頂。中世紀維也納城市法律規(guī)定,債權(quán)人有權(quán)將違約的債務人剝到只剩下一件襯衣。即使在黑死病流行的時候,神父在為臨終者做懺悔時可以赦免所有的罪惡,惟獨不得赦免臨終者欠下的債務。在19世紀中葉以前,絕大多數(shù)西歐國家都設有專門的負債人監(jiān)獄,用來關(guān)押還不清債務的債務人?!锻崴股倘恕匪从车倪@種死板的合同等于法律的現(xiàn)象,是西歐中世紀的法文化特有的現(xiàn)象。由于這樣的法文化的背景,一個人在生意上喪失信用、不能及時還清債務,就會被世俗蔑視,所以在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里,當摩萊爾公司不能兌現(xiàn)自己開出的期票時,父子兩人竟然打算自殺,“用血來洗清恥辱”。我們在欣賞這一時期的名著時不妨注意這個法文化背景。(選自2001年3月9日《文匯報》)回答者:166153-經(jīng)理四級2-219:05評價已經(jīng)被關(guān)閉目前有2個人評價好50%(1)不好50%(1)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