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7-0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黑格爾 頁數(shù):435 譯者:賀麟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自黑格爾著《哲學全書》中第一部《邏輯學》譯出。這書講黑格爾哲學的人有時稱《全書本邏輯學》,有時稱《小邏輯》,以示有別于他的較大的兩厚冊《大邏輯》而言。此冊譯本稱為《小邏輯》,取其方便易于辨別。小邏輯或大邏輯是后人用來區(qū)別這兩種邏輯學的名詞,并不是黑格爾原來的書名。 因為本書名叫《小邏輯》,一提到《小邏輯》就會令人聯(lián)想到《大邏輯》。我愿意在這里略談兩者的差別和各自的特點所在,以供讀者參考?!洞筮壿嫛贩稚希露?,第一冊包含“存在論”及“本質論”,黑格爾叫做“客觀邏輯”。出版于1812年,格羅克納本共721頁。第二冊專討論“概念論”,他叫做“主觀邏輯”。
內容概要
本書是自黑格爾著《哲學全書》中第一部《邏輯學》譯出。這書講黑格爾哲學的人有時稱《全書本邏輯學》,有時稱《小邏輯》,以示有別于他的較大的兩厚冊《大邏輯》面言。此冊譯本稱為《小邏輯》,取其方便易于辨別。小邏輯或大邏輯是后人用來區(qū)別這兩種邏輯學的名詞,并不是黑格爾原來的書名。 因為本書名叫《小邏輯》,一提到《小邏輯》就會令人聯(lián)想到《大邏輯》。我愿意在這里略談兩者的差別和各自的特點所在,以供讀者參考。《大邏輯》分上、下二冊,第一冊包含“存在論”及“本質論”,黑格爾叫做“客觀邏輯”。出版于1812年,格羅克納本共721頁。第二冊專討論“概念論”,他叫做“主觀邏輯”。出版于1816年,格羅克納本共353頁。都是黑格爾在魯恩堡當中學校長時期內寫成的。這書的優(yōu)點在于思想深邃,問題專門,系統(tǒng)謹嚴,發(fā)揮透徹。也可說是黑格爾全部著作中最富于學院氣息的一種。他似乎有意要表現(xiàn)他的科學知識,特別加進了許多科學材料,特別是數(shù)學材料,在“量論”里,單是討論量就占了200頁左右(《小邏輯》中討論量的材料僅有19頁),使得全書的分配欠勻稱。這書出版后他從未修改過,直至1831年冬他才準備刊行第二版。恰當?shù)诙嫘蜓詫懗珊蟮牡谄咛?11月14日),他就感染霍亂癥逝世了?! 『诟駹柕摹缎∵壿嫛肥菢嫵伤摹墩軐W全書》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本來是印發(fā)給學生的講義性質。1817年出第一版,1827年出第二版,內容比第一版增加了一倍。1830年出第三版,內容比第二版只增加了8頁。(依格羅克納本共452頁,比《大邏輯》篇幅少一半多。)足見《小邏輯》是黑格爾于最后十余年內隨時留心增刪,最足以代表他晚年成熟的邏輯系統(tǒng)的著作。這書可說是《大邏輯》的提要鉤玄和補充發(fā)揮。它的好處在于把握住全系統(tǒng)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奧緊湊,而義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啟發(fā)人深思。他的學生在他逝世后編訂全集時,再附加以學生筆記作為附釋,于是使得這書又有了明白曉暢,親切感人的特點。從內容的分配來說,《大邏輯》有478頁講“存在論”(中有60多頁是序和導言),243頁講“本質論”,353頁講“概念論”。對于“存在論”講得過分的多,講“量”時參加數(shù)學材料太多。《小邏輯》一書,序言、導言,綜論邏輯性質、方法,批評對客觀性的三種態(tài)度,共占200頁。“存在論”僅60頁。“本質論”92頁?!案拍钫摗?00頁。沒有畸重畸輕的偏差。比較參照兩種邏輯著作的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下面幾個特點:凡是《大邏輯》有,而《小邏輯》上沒有的材料,可以省略。凡兩書皆有的材料,須得詳加貫通研究。凡《小邏輯》有、而《大邏輯》沒有的材料,那便是黑格爾晚年所發(fā)揮的較新較成熟的思想,值得特別注意。譬如《小邏輯》中論邏輯的性質和方法,較《大邏輯》為詳。關于思想對客觀性的三種態(tài)度及概念的推論等,也是《大邏輯》所沒有或極少見的,都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裕 ∥议_始著手翻譯黑格爾的《小邏輯》是在1941年的春天,但因外務紛擾、工作不集中,直至北平解放時止,我僅譯了全書的一半,約十一、二萬字。解放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參加北京哲學界人士的哲學交流會和批判舊哲學的座談會(經(jīng)常每兩星期舉行一次),得到不少新的啟示和鼓舞,使得我很興奮地在半年之內完成全部譯稿。譯畢之后,一面請人重抄底稿,一面請友好代為校閱。友人校畢之后,我自己又從頭至尾全稿校改一遍,這又費了半年的工夫?! 椎娜蜓院烷_講詞,本身就比較難譯,又因無英譯本參考對照,所以更覺困難。這部分譯稿除請馮至同志校閱一遍外,又請王太慶同志校閱一遍。又本冊譯稿的前一半曾經(jīng)鄭昕同志校閱過,又曾經(jīng)陳鎮(zhèn)南同志校閱過。他們都曾糾正過不少錯誤。此外在解放前讀過我前一半譯稿的有汪子嵩、陳修齋、謝邦定諸同志。在1949至1950這一學年內,我在北京大學授“黑格爾哲學研究”一科,班上有楊憲邦、張豈之、楊祖陶、陳世夫、梅得愚諸同學,并有王太慶、徐家昌二同志參加。上學期我們研讀《小邏輯》,下學期我們研讀列寧的《黑格爾一書摘要》,他們都參讀了我的譯稿,有幾位同學并曾根據(jù)我的譯稿與英文或德文本對照讀,作有讀書報告。他們對于名詞和譯文的斟酌修改,都曾貢獻過寶貴的意見?! 〈送猓@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三年多以來,我與讀者發(fā)生了一些聯(lián)系,且得到多位讀者同志的鼓勵與幫助。為了使這一新版的《小邏輯》更能減少錯誤,并進一步使翻譯黑格爾其他重要著作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能多取得與讀者同志們的聯(lián)系,并多得到讀者同志們的幫助, 賀 麟 一九五四年二月八日,北京大學
作者簡介
作者:(德)黑格爾 譯者:賀麟黑格爾,古典哲學家、辯證法大師、淵博的學者。著有《哲學全書》、《歷史哲學講演錄》等。賀麟,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教授,哲學家。四川金堂人。著有《德國三大哲人處國難時之態(tài)度》、《現(xiàn)代西方哲學講演集》等。
書籍目錄
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第三版序言柏林大學開講辭導言(§1—18)〔概論哲學的性質〕第一部 邏輯學 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guī)定(§19—83) A. 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一態(tài)度;形而上學(§ 26—36) B. 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二態(tài)度(§37—60) i. 經(jīng)驗土義(§37) ii. 判判哲學(§40) C. 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三態(tài)度(§61—78) 直接知識或直觀知識(§61—78) 邏輯學概念的進一步規(guī)定和部門劃分(§79—83) 第一篇 存在論(Die Lehre vom Sein)(§84—111) A. 質(Die Qualität)(§86—98) (a)存在(Sein)(§86) (b)定在(Dasein) (§89) (c)自為存在(Fürsichsein)(§96) B. 量(Die Quantität)(§99-106) (a)純量(Reine Quantität)(§99) (b)定量(Quantum) (§101) (c)程度(Grad)(§103) C. 尺度(Das Maß)(107—111) 第二篇 本質論(Die Lehre vom Wesen)(§112—159) A. 本質作為實存的根據(jù)(Das Wesen als Grund der Existenz)(§112—130) (a)純反思規(guī)定(Die reine Reflexionsbestimmungen)(§115) ( 1 )同一(Identität)(§115) ( 2 )差別(Der Unterschied)(§116) ( 3 )根據(jù)(Grund)(§121) (b)實在(Die Existenz)(§123) (c)物(Das Ding)(§125) B.現(xiàn)象 (Die Erscheinung)(§131—141) (a)現(xiàn)象界(Die Welt der Erscheinung)(§132) (b)內容與形式(Inhalt und Form)(§133) (c)關系(Das Verhältnis) (§135) C.現(xiàn)實(Die Wirklichkeit)(§142—159) (a)實體關系(Das Substantialitäts-Verhältnis)(§150) (b)因果關系(Das Kausalitäts-Verhältnis)(§153) (c)相互作用(Die Wechselwirkung)(§155) 第三篇 概念論(Die Lehre Vom Begriff)(§160—244) A. 主觀概念(Der Subjektive Begriff)(§163—193) (a)概念本身(Der Begriff als Solcher)(§163) (b)判斷(Das Urteil)(§166) ( 1 )質的判斷(Qualitatives Urteil)(§172) ( 2 )反思的判斷(Das Reflexions-Urteil)(§174) ( 3 )必然的判斷(Urteil der Notwendigkeit)(§177) ( 4 )概念的判斷(Das Urteil des Begriffs)(§178) (c)推論(Der Schluss)(§181) ( 1 )質的推論(Qualitativer Schluss)(§183) ( 2 )反思的推論(Reflexions-Schluss)(§190) ( 3 )必然的推論(Schluss der Notwendigkeit)(§191) B. 客體(Das Objekt)(§194—212) (a)機械性(Der Mechanismus) (§195) (b)化學性(Der Chemismus)(§200) (c)目的性(Die Teleologie)(§204) C.理念(Das Idee)(§213—244) (a)生命(Das Ieben)(§216) (b)認識(Das erkennen)(§223) (c)絕對理念(Die absolute Idee)(§236)
章節(jié)摘錄
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guī)定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的科學,所謂純粹理念就是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說明〕在這部分初步論邏輯學的概念里,所包含對于邏輯學以及其他概念的規(guī)定,也同樣適用于哲學上許多基本概念。這些規(guī)定都是由于并對于全體有了綜觀而據(jù)以創(chuàng)立出來的我們可以說邏輯學是研究思維、思維的規(guī)定和規(guī)律的科學。但是只有思維本身才構成使得理念成為邏輯的理念的普遍規(guī)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維,而是思維的特有規(guī)定和規(guī)律自身發(fā)展而成的全體,這些規(guī)定和規(guī)律,乃是思維自身給予的,決不是已經(jīng)存在于外面的現(xiàn)成的事物。在某種意義下,邏輯學可以說是最難的科學,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不是直觀,也不象幾何學的題材,是抽象的感覺表象,而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而且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夠回溯到純粹思想,緊緊抓住純粹思想,并活動于純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種意義下,也可以把邏輯學看作最易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不是別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熟習的規(guī)定,而這些規(guī)定同時又是最簡單、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與無,質與量,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一與多等等。但是,這種熟知反而加重了邏輯研究的困難。因為,一方面我們總以為不值得費力氣去研究這樣熟習的東西。另一方面,對于這些觀念,邏輯學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卻又與普通人所業(yè)已熟習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邏輯學的有用與否,取決于它對學習的人能給予多少訓練以達到別的目的。學習的人通過邏輯學所獲得的教養(yǎng),在于訓練思維,使人在頭腦中得到真正純粹的思想,因為這門科學乃是思維的思維。——但是就邏輯學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來說,尤其是就邏輯學作為純粹真理的本身來說,它決不單純是某種有用的東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獨立的東西也就是最有用的東西,那么邏輯學也未嘗不可認為是有用的,不過它的用處,卻不僅是對于思維的形式練習,而必須另外加以估價。附釋一:第一問題是:什么是邏輯學的對象?對于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最明了的答復是,真理就是邏輯學的對象。真理是一個高尚的名詞,而它的實質尤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則真理的追求必會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熱忱。但是一說到這里立刻就會有人提出反問道:“究竟我們是否有能力認識真理呢?”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是《哲學全書綱要》的第一部分,通稱《小邏輯》,以區(qū)別于《大邏輯》(即邏輯學)。全書除導言外,共分: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三篇。
編輯推薦
黑格爾的《小邏輯》是構成他的《哲學全書》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本來是印發(fā)給學生的講義性質。是黑格爾于最后十余年內的心血。它的好處在于把握住全系統(tǒng)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奧緊湊,而義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啟發(fā)人深思。他的學生在他逝世后編訂全集時,再附加以學生筆記作為附釋,于是使得這書又有了明白曉暢、親切感人的特點。尤其是關于思想對客觀性的三種態(tài)度及概念的推論等,都是《大邏輯》所沒有或極少見的,特別值得重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