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63年9月1版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英] 羅素 頁數(shù):590 譯者:何兆武,李約瑟
Tag標簽:無
前言
目前已經(jīng)有不少部哲學史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僅僅在它們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個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經(jīng)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chǎn)物與成因。這一目的就要求我們對于一般歷史的敘述,比通常哲學史家所做的為多。我還發(fā)覺這一點對于一般讀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兒段時期,尤其必要。經(jīng)院哲學的大時代乃是十一世紀改革的產(chǎn)物,而這些改革又是對于前一個時期的頹廢腐化的反作用。如果對于羅馬滅亡與中古教權興起之間的那幾個世紀沒有一些知識的話,就會難于理解十二、三世紀知識界的氣氛。在處理這段時期時,正如處理其它時期一樣,我的目的僅僅在于提供:就造成哲學家們的時代而言,以及哲學家們對于其形成也與有力焉的那些時代而言,一我認為是若想對哲學家有同情的理解時,有必要加以敘述的一般歷史?! ∵@種觀點的后果之一就是:它給予一個哲學家的地位,往往并不就是他的哲學的優(yōu)異性所應得的地位。例如,就我來說,我認為斯賓諾莎是比洛克更偉大的哲學家,但是他的影響卻小得多;因此我處理他就要比處理洛克簡略得多。有些人:例如盧梭和拜倫一雖然在學術的意義上完全不是什么哲學家,但是他們卻是如此深遠地影響了哲學思潮的氣質,以致于如果忽略了他們,便不可能理解哲學的發(fā)展。
內容概要
如果要使本書免于受到多于其所應得的嚴厲的批評(毫無疑問,嚴厲的批評是它所應得的)的話,作一些辯解和說明就是必要的。 向研究不同學派和個別哲學家們的專家們,應當說幾句辯解的話。對于我所論述的每一個哲學家,萊布尼茲可能例外,都有人比我知道得更多。然而,如果要寫一部涉及廣泛范圍的著作,這種情況就是難以避免的:既然我們并不是不死的神仙,則凡寫這樣書的人,其對于書中任何一部分所花費的時間,勢必比一個集中精力于一個作者或一個短時代的人所能花費的時間要少。有些對學術要求嚴格而毫不寬貸的人們會斷言:涉及廣泛范圍的書根本就不應當寫,或者,如果寫的話,也應當由許多作者的專題論文所組成。但是許多作者的合作是有其缺點的。如果在歷史的運動中有任何統(tǒng)一性,如果在前后所發(fā)生的事件之間有任何密切聯(lián)系;那末,為了把它表述出來,對前后不同時代所發(fā)生的事情就應在一個人的思想中加以綜合。一個研究盧梭的學者在正確敘述其和柏拉圖與普魯塔克書中的斯巴達的關系方面可能有困難,一個研究斯巴達的歷史家未必就能先知般地意識到霍布斯、費希特和列寧。本書的目的正是要顯示這樣的關系,而這一目的只有通過進行廣泛范圍的考察才能完成。 哲學史已經(jīng)很多了,但據(jù)我所知,還沒有一部其目的與我為自己所定的完全相同。哲學家們既是果,也是因。他們是他們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制度的結果,他們(如果幸運的話)也可能是塑造后來時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在大多數(shù)哲學史中,每一個哲學家都是仿佛出現(xiàn)于真空中一樣;除了頂多和早先的哲學家思想有些聯(lián)系外,他們的見解總是被描述得好象和其他方面沒有關系似的。與此相反,在真相所能容許的范圍內,我總是試圖把每一個哲學家顯示為他的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顯示為一個以籠統(tǒng)而廣泛的形式,具體地并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以他作為其中一個成員的社會所共有的思想與感情的人。 這就需要插入一些純粹社會史性質的篇章。如果沒有關于希臘化時代的一些知識,就沒有人能夠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派,如果不具備一些從第五世紀到第十五世紀基督教發(fā)展的知識,就不可能理解經(jīng)院哲學。因此,我簡單扼要地敘述了在我看來對哲學思想最有影響的主要歷史梗概;對于某些讀者可能不很熟習的歷史,我還作了極為詳盡的敘述——例如,在初期中世史方面。但在這些歷史性的篇章里,我已嚴格地摒除了任何看來對當時和后代哲學沒有、或很少有關系的情節(jié)。 在象本書這樣一部著作里,材料的選擇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如果沒有細節(jié),則作品就會空洞而乏味;如果有細節(jié),又有過分冗長令人難以忍受的危險。我尋求了一個折衷辦法,這就是只敘述那些在我看來具有相當重要性的哲學家;關于他們所提到的則是這樣一些細節(jié),即使其本身不具有基本重要性,卻有著闡明或使描繪顯得生動的性質,因而是有價值的。 哲學,從遠古以來,就不僅是某些學派的問題,或少數(shù)學者之間的論爭問題。它乃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就是試圖這樣來考慮它的。如果本書有任何貢獻的話,它就是從這樣一種觀點得來的。 本書的問世,應歸功于巴恩斯博士;它原是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巴恩斯基金講座撰寫的,并曾部分地在該處講授過。 正如在最近13年以來我的大多數(shù)著作一樣,在研究工作和其他許多方面,我曾受到我的妻子巴特雷西亞·羅素的大力協(xié)助。
作者簡介
羅素(1872—1970),當今時代理性主義和人道主義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與言論自由的見證人。作為哲學家,羅素的主要貢獻在于數(shù)理邏輯方面,是邏輯原子論和新實在論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以此為基礎的現(xiàn)代分析哲學在西方近代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西方哲學史》、《神秘主義與邏輯》、《懷疑論》、《婚姻與道德》等。
書籍目錄
美國版序言英國版序言緒論卷一 古代哲學 第一篇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 第一章 希臘文明的興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學派 第三章 畢達哥拉斯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第五章 巴門尼德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第七章 雅典與文化的關系 第八章 阿那克薩哥拉 第九章 原子論者 第十章 普羅泰戈拉 第二篇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蘇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達的影響 第十三章 柏拉圖見解的來源 第十四章 柏拉圖的烏托邦 第十五章 理念論 第十六章 柏拉圖的不朽論 第十七章 柏拉圖的宇宙生成論 第十八章 柏拉圖哲學中的知識與知覺 第十九章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第二十章 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 第二十一章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第二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 第二十三章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第二十四章 希臘早期的數(shù)學與天文學 第三篇 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學 第二十五章 希臘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學派與懷疑派 第二十七章 伊壁鳩魯派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義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與文化的關系 第三十章 普羅提諾卷二 天主教哲學 導言 第一篇 教父 第一章 猶太人的宗教發(fā)展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個世紀 第三章 教會的三位博士 第四章 圣奧古斯丁的哲學與神學 第五章 公元五世紀和六世紀 第六章 圣邊奈狄克特與大格雷高里 第二篇 經(jīng)院哲學家 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制 第八章 約翰·司各脫 第九章 公元十一世紀的教會改革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學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紀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紀 第十三章 圣托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蘭西斯教團的經(jīng)院哲學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每本哲學史教科書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學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說萬物是由水做成的。這會使初學者戚到?jīng)獨獾?,因為初:學者總是力圖——雖說也許并不是很艱苦地——對哲學懷抱一種似乎為這門課程所應有的那種尊敬。然而我們卻有足夠的理由要推崇泰勒斯,盡管也許是把他當成一位科學家而不是當成一位近代意義上的哲學家來推崇。 倫理學對取治學的關系還提出了另一個相當重要的倫理問題。假定正當?shù)男袨樗鶓撟非蟮纳凭褪钦麄€集體的、或者最后是全人類的好處;那么這種社會的好處是否就是個人所享受的好處的總合呢,還是它根本上乃是某種屬于全體而并不屬于部分的東西呢?我們可以用人體做類比來說明這個問題??鞓反蟛糠质呛蜕眢w的各個部分相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們把它們認為是屬于作為一個整體的人的;我們可以享受一種愉快的氣味夕但是我們知道單單有鼻子是不能享受到它的。有些入主張在一個組織嚴密的集體里,也有許多優(yōu)越性與此類似乃是屬于全體的而不是屬于任何部分的。如果他們是形而上學家,他們就可以象黑格爾一樣地主張凡是好的性質都是宇宙整體的屬性;但是他們一般地總會補充說,把善歸之于一個國家要比歸之于一個個人更少錯誤些。 這種雙重忠誠所引起的大部分問題夕在哲學家們提出必要的學說之前早己在實踐中獲得了解決。在達一過程中有兩個很明顯的階段:一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前,一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以圣安布洛斯達于頂點的一系列主教們的實踐經(jīng)驗,為圣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提供了基礎?! 瓡? 亞絕大多數(shù)的希臘城市里都流行著類似的情況。 米利都正象伊奧尼亞其他的商業(yè)城市一樣,在公元前七世紀和六世紀,在經(jīng)濟上與政治上有過重要的發(fā)展。最初政權屬于占有土地的貴族,但是逐漸地被商人財Dg政治所代替。后來又被僭主所代替,僭主(照例)是由民主黨派的支持而獲得權力的。呂底亞王國位于希臘海岸城市的東部,但是直到尼尼微的陷落(公元前612年)為止,一直與這些城市維持著友好的關系。這使得呂底亞可以自由自在地專心對付西方,但是米利都通常總能夠與之保持友好關系,尤其是和最后一個呂底亞王克利索斯,克利索斯是公元前546年被居魯士所征服的。米利都也和埃及有著重要的關系,埃及王是依靠著希臘的雇傭兵的,并且開放了一些城市對希臘貿(mào)易。希臘在埃及最早的殖民地,是米利都衛(wèi)隊所占據(jù)的一個要塞;但是公元前610—660年這段時期,希臘在埃及最重要的殖民地是達弗尼。耶利米和其他許多猶太逃亡者就在這里躲避過尼布甲尼撒大王(耶利米書,第43章第6節(jié)以下);雖然埃及毫無疑間地影響了希臘人,猶太人卻并沒有,我們也不能設想耶利米對于懷疑的伊奧尼亞人除了恐怖之外,還會感到什么別的。 我們知道關于泰勒斯的年代最好的証據(jù),就是他以預言一次日蝕而著名,根據(jù)天文學家的推算,這次日蝕一定是發(fā)生在公元前585年。其他現(xiàn)存的証據(jù)也都一致把他的活動大約放在這個時期.預言一次日蝕并不能証明他有什么特殊的天才。一米利都與呂底亞是聯(lián)盟,而呂底亞又與巴比倫有文化上的關系;巴比倫的天文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日蝕大約是每經(jīng)十九年的周期就會出現(xiàn)一次。他們能夠大致完全成功地預言月蝕,但是在一個地方看得見的某次日蝕在別個地方卻可以看不見的這一事實卻妨礙了他們對于日蝕的預霄。因此,他們只能知道到在某一定的日期便值得人們去期待日蝕的出現(xiàn),這或許便是泰勒斯所知道的全部。無論是泰勒斯還是巴比倫人,都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周期循環(huán)。 據(jù)說泰勒斯曾經(jīng)旅行過埃及,并且從這里給希臘人帶來了幾何學。希臘人所知道的幾何學大體上是憑經(jīng)驗的,并沒有理由可以相信泰勒斯達到了象后來希臘人所發(fā)現(xiàn)的那種演繹式的証明。他似乎發(fā)現(xiàn)了怎樣根據(jù)在陸地上的兩點所做的觀察去推算船在海上的距離,以及如何從一個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去計算它的高度。有許多其他的幾何定理也都歸之于他的名下,伹恐怕是歸錯了的。 他是希臘的七哲之一,七哲中每個人都特別以一句格言而聞名;傳說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 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記載,泰勒斯以為水是原質,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泰勒斯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亞里士多德又提到,泰勒斯說過磁石體內具有靈魂,因為它可以使鈇移動:又說萬物都充滿了神。 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這種說法可以認為是科學的假說,而且絕不是愚蠢的假說。二十年以前,人們所接受的觀點是:萬物是由氫所構成的,水有三分之二是氫。希臘人是勇于大膽假設的,但至少米利都學派卻是準備從經(jīng)驗上來考查這些假設的。關于泰勒斯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因而不可能完全滿意地恢復他的學說,但是關于他的米利都學派的后繼者們,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因此設想他的后繼者們的看法有些得自于泰勒斯,這是十分合理的。他的科學和哲學都很粗糙,但卻能激發(fā)思想與觀察。 關于他雖有許多傳說,但是我并不以為人們所知道的多于我上面所提到這幾件事實。有幾個故事是很有趣的,例如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1269a)所說的那個故事:“人們指責他的貧困,認為這就說明了哲學是無用的。據(jù)這個故事說,他由于精通天象,所以還在冬天的時候就知道來年的橄欖要有一場大豐收;于是他以他所有的一點錢作為租用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欖搾油器的押金,由于當時沒有人跟他爭價,他的租價是很低的。到了收獲的時節(jié),突然間需要許多搾油器,他就恣意地抬高價錢,于是賺了一大筆餞;這樣他就向世界証明了只要哲學家們願意,就很容易發(fā)財致富,但是他們的雄心卻是屬于另外的一種”。 米利都派的第二個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比泰勒斯更有趣得多,他的年代不能確定,但是據(jù)說在公元前646年他已經(jīng)六十四歲了,并且我們有理由設想這種說法是多少近于真相的。他認為萬物都出于一種簡單的元質,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實質。它是無限的、永恒的而且無盡的,而且“它包圍著一切世界”——因為他認為我們的世界只是許多世界中的一個。元質可以轉化為我們所熟悉的各式各樣的實質,它們又都可以互相轉化。關于這一點,他作出了一種重要的、極可注意的論述: “萬物所由之而生的東西,萬物消滅后復歸于它,這是命運規(guī)定了的,因為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它們彼此間的不正義而互相償補”。 正義的觀念——無是宇宙的、還是人間的——在希臘的宗教和哲學里所占的地位,對于一個近代人來說并不是一下子很容易理解的;的確我們的“正義”這個字很難表現(xiàn)出它的意義來,但是也很難找出別的更好的宇來。阿那克西曼德所表現(xiàn)的思想似乎是這樣的:世界上的火、土和水應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每種原素(被理解為是一種神)都永遠在企圖擴大自己的領土。然而有一種必然性或者自然律永遠地在校正著這種平衡:例如只要有了火,就會有灰燼,灰燼就是土。這種正義的觀念——即不能黷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觀念——是一種最深刻的希臘信仰。神祇正象人一樣,也要服從正義。但是這種至高無上的力量其本身是非人格的,而不是至高無上的神?!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美國版序言目前巳經(jīng)有不少部哲學史了,我的目的井不是要僅僅在它們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粗成部分:它井不是卓越的個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經(jīng)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chǎn)物與成因。這一目的就要求我們對于一般歷史的敘述,比通常哲學史家所做的為多。我還發(fā)覺這一點對于一般讀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幾段時期,尤其必要。經(jīng)院哲學的大時代乃是十一世紀改革的產(chǎn)物,而這些改革又是對于前一個時期的頹廢腐化的反作用。如果對于羅馬滅亡與中古教權興起之同的那幾個世紀沒有一些知讖的話,就會難于理解十二、三世紀知融界的氣氛。在處理這段時期時,正如處理其他時期一樣,我的目的僅僅在于提供--就造成哲學家們的時代而雷,以及哲學家們對于其形成也與有力焉的那些時代而言,一我認為是若想對哲學家有同情的理解時,有必要加以敘述的一般歷史。 這種觀點的后果之一就是:它耠予一個哲學家的地位,往往井不就是他的哲學的優(yōu)異性所應得的地位。例如,就我來說,我認為斯賓諾莎是比洛克更偉大的哲學家,但是他的影響卻小得多;因此我處理他就要比處理洛克簡略得多。有些人--例如盧梭和拜倫一雖然在學術的意義上完全不是什么哲學家,但是他們卻是如此深遠地影響了哲學思潮的氣質,以致于如果忽略了他們,便不可能理解哲學的發(fā)展。就這一方面而論,甚至于純粹的行動家們有時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很少哲學家對于哲學的影響之大是能比得上亞力山大大帝、查理曼或者拿破侖的。萊庫格斯如果確有其人的話,就更是一個顯著的例子了。 企圖包羅的時期既然是如此之廣,就必須要有大刀闊斧的選擇原則。我讀過一些標準的哲學史之后,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過分簡短的敘述是不會給讀者以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的;因此我就把那些我以為似乎不值得詳盡處理的人物(除了極少數(shù)的例外)完全略過不提。在我所討論的人物中,我只提到看來是與他們的生平以及他們的祉會背景有關的東西;有時候,我甚至于把某些本身無關重要的細節(jié)也記錄F來,只要我認為它們足以說明一個人或者他的時代。 最后,對研究我的龐大題材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專家們,我還說幾句辯解的話。關于任何一個哲學家,我的知識顯然不可能和一個研究范圍不太廣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此。我毫不懷疑,很多人對于我所述及的任何一個哲學家,--除了萊布尼茲之外--都此我知道得多。然而,如果這就成為應該謹守緘默的充分理由,那末結果就會沒有人可以論述某一狹隘的歷史片斷范圍以外的東西了。斯巴達對于盧梭的影響、柏拉圖對于十三世紀以前基督教哲學的影響、奈斯脫流斯教派①對于阿拉伯人以及從而對于阿奎那的影響、自從倫巴底諸城的興起直到今天為止圣安布洛斯對于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的影響,這都是一些只有在一部綜合性的歷史著作里才能處理的題材。根據(jù)這些理由,我要求發(fā)現(xiàn)我對于自已題目中某些部分的知識顯得不足的讀者們鑒諒,如果不需要記住"時間如飛車"的話,我在這些方面的知識本來是會此較充分的。 本書得以問世要歸功于巴恩斯(Albert C.Barnes)博士,原稿是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巴恩斯基金講座而寫的,其中有一部分曾講授過。 正如在最近十三年以來我的大部分工作一樣,我的妻子巴特雷西亞·羅素在研究方面以及在許多其他方面都曾大大地幫助過我。 伯特蘭·羅素編輯推薦
哲學,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介紹了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以及近代哲學的發(fā)展史,是我們理解西方哲學的較好讀本。通過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學的內涵,并在批判中加以繼承一些經(jīng)典的哲學思想。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