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文集(全5冊)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志純  頁數:全五冊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林志純先生,筆名日知,我國著名的一代史學大師、教育家,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科的開創(chuàng)人和領導者,世界古史研究與教學的奠基人,中國古史專家。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史學界的代表性學者之一。

書籍目錄

日知文集:1
 中國人文思想概觀
 西漢經師源流與地理分布
 二十五史作者及撰作年代研究
 太史公劃分的西漢地理區(qū)域
 安南陳氏王朝考
 《詩?豳風?七月》篇與古代社會——評郭沫若著《由周代農事詩論到周代社會》
 中國文化必趨之路
 解放農民第一
 CHINA’S PEASANT REVOLUTION TH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DYNASTIES
 與童書業(yè)先生論亞細亞生產方法問題
 古代世界與古典世界
 ……
日知文集:2
日知文集:3
日知文集:4
日知文集:5
日知文集:6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居于自耕農和佃農之間的半自耕農,也是南方比北方較占多數。北方十省的半自耕農,約占農民總數中百分之九至百分之二十五;南方十二省則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假定半自耕農的生活比佃農好一半,那么至少他們還要過半佃農的生活;而事實上半自耕農的生活毋寧是更接近于佃農的。這樣說來,南方諸省的佃農問題,不免由于半自耕農中再增加一部分的嚴重性。 而且,土地集中與地主兼并的趨勢是與日俱增的。將1912年的自耕農佃農的統(tǒng)計與1934年的做個比較,便發(fā)現在這短促的二十二年中,全國的自耕農已由百分之四十九降至百分之四十六,而佃農則由百分之二十八增至百分之二十九,表面上,佃農只增加百分之一,似乎不值重視,而實際上自耕農的減少與佃農的增加又都是偏重在南方各省。四川、云南、貴州三省,在這兩次百分比中,自耕農減少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佃農增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這樣數字的變動,不能看做是沒有意義的。從1934年到現在(1945年),又過了十年。這十年中,有八年是處于戰(zhàn)爭的局面的。土地的兼并,在戰(zhàn)爭的過程,只有愈來愈猛。原因很簡單,在生產關系還處封建形態(tài)之下的社會,炮火的力量自然是促使富者益富、貧者益貧。這樣,土地的所有者必然地更趨向于有資力的大地主。再加以戰(zhàn)時通貨膨脹,幣值不斷降落,而土地生產品價格不斷高升的影響,有資財的人,又必然地以土地為其最安全的投資對象。于是乎土地益見容易集中于大地主或資本家之手。深信如有精確的新統(tǒng)計,使與1934年的統(tǒng)計作一比較,現在佃農的百分比一定更高,而自耕農的百分比一定更低。 由于所有田地的狹小、耕作資金的貧乏、技術的落后、天災的頻繁,自耕農的生活已經不夠充足,佃農自然更見苦痛了。除非改業(yè),佃農終身是一個負債者。他幾乎可以說“先天”注定了要一生擔負這筆地租的巨債。他自己,靠著家庭的合作,加上壓榨出來的婦人和小孩子的勞力,終歲胼手胝足地去工作。他要以此工作的收獲,僅僅除去吃不飽的飯,余下的貢獻給地主作為地租。地租是相當高的。一般地說,地主對于佃農所取的地租,如系物租或分租,約為土地生產品之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如系貨幣納租,約為他的投資價值之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但貨幣納租的制度是比較不重要的。

編輯推薦

《日知文集(套裝共5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日知文集(全5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本書價格比較低,比孔網還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