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編寫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5出版)" />

《資本論》導讀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資本論>導讀》編寫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資本論>導讀》編寫組 編  頁數:55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導讀》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解讀《資本論》,力求準確地闡釋《資本論》的基本內容。為了完整地展現《資本論》的內在邏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導讀》所列各章與《資本論》中的各篇對應,所列各節(jié)與《資本論》中的各章對應,但也有少數內容密切相關的章合并在一節(jié)中介紹?!恶R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導讀》所列的目,多數與《資本論》在章之下所列的小標題對應,對于某些未列小標題的章,也根據內容加了目。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導讀》不能代替原著,它只是學習《資本論》原著的輔助材料。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節(jié) 《資本論》的寫作與問世 一、《資本論》寫作的歷史條件與理論背景 二、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艱辛歷程 三、恩格斯與《資本論》 四、《資本論》的出版與傳播 第二節(jié) 《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方法和結構 一、《資本論》的研究對象 二、《資本論》的方法 三、《資本論》的結構 第三節(jié) 學習《資本論》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資本論》的意義 二、學習《資本論》的方法 第一卷 資本的生產過程 第一章 商品和貨幣 第一節(jié) 商品 一、商品的兩個因素 二、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二重性 三、價值形式或交換價值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 第二節(jié) 交換過程 一、商品占有者之間的關系 二、交換過程的矛盾及其發(fā)展 三、交換的發(fā)展與貨幣的產生 第三節(jié) 貨幣或商品流通 一、價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貨幣的其他職能 第二章 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一節(jié) 資本的總公式 一、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和最初形式 二、商品流通公式與資本流通公式的比較 三、資本在運動中顯現出來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總公式的矛盾 一、總公式矛盾的含義 二、總公式矛盾的表現 三、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的條件 第三節(jié) 勞動力的買和賣 一、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二、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三、勞動市場上的自由平等與雇傭勞動隸屬于資本 第三章 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jié) 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一、勞動過程 二、價值增殖過程 第二節(jié)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一、勞動二重性與勞動過程結果的二重性 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 第三節(jié) 剩余價值率 一、剩余價值率與勞動力的剝削程度 二、產品價值在產品相應部分上的表現 三、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時"理論 四、剩余產品 第四節(jié) 工作日 一、工作日的界限 二、對剩余勞動的貪欲 三、在剝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國工業(yè)部門 四、工作日和夜工 五、爭取正常工作日的斗爭 第五節(jié) 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量 一、三個規(guī)律 二、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可變資本最低額 三、絕對剩余價值生產中的資本家與雇傭工人的關系 第四章 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jié) 相對剩余價值的概念 一、工作日的兩個部分 二、勞動力價值的下降與相對剩余價值 三、超額剩余價值 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技術進步的本質 第二節(jié) 協作 一、協作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起點 二、協作勞動形式給勞動過程帶來的變化 三、協作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形成條件 四、協作勞動與資本主義管理的二重性 五、資本主義協作勞動的生產力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 第三節(jié) 分工和工場手工業(yè) 一、工場手工業(yè)的二重起源 二、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三、工場手工業(yè)生產的特征 四、工場手工業(yè)內部的分工和社會內部的分工 五、工場手工業(yè)的資本主義性質 第四節(jié) 機器和大工業(yè) 一、機器的發(fā)展 二、機器的價值向產品的轉移 三、機器生產對工人的直接影響 四、工廠 五、工人和機器之間的斗爭 六、關于被機器排擠的工人會得到補償的理論 七、工人隨機器生產的發(fā)展而被排斥和吸引 八、大工業(yè)引起的工場手工業(yè)、手工業(yè)和家庭勞動的革命 九、工廠立法 十、大工業(yè)和農業(yè) 第五章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jié)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一、資本主義的生產勞動 二、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的關系 三、勞動生產率、自然條件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第二節(jié) 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的量的變化 一、決定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的相對量的三個因素 二、勞動力價格與剩余價值量的幾種變化組合 第三節(jié) 剩余價值率的各種公式 一、剩余價值率的公式 二、派生的各種公式及其對剝削率的掩蓋 第六章 工資 第一節(jié) 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 一、工資不是它表面上呈現出來的那種東西,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二、工資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三、勞動力的價值和價格表現為工資的必然性 第二節(jié) 工資的基本形式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第三節(jié) 工資的國民差異 一、比較國民工資時應該考慮的各因素 二、價值規(guī)律在國際上的應用與工資的國民差異 三、相對勞動價格 四、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凱里的工資理論及"和諧"理論的批判 第七章 資本的積累過程 第一節(jié) 簡單再生產 一、再生產過程的若干一般原理 二、簡單再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的新特征 第二節(jié) 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 一、規(guī)模擴大的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及商品生產所有權規(guī)律轉變?yōu)橘Y本主義占有規(guī)律 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關于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的錯誤見解 三、剩余價值分為資本和收入 四、幾種同剩余價值分為資本和收入的比例無關但決定資本積累量的情況 五、所謂勞動基金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一、資本構成不變,對勞動力的需求隨積累的增長而增長 二、在積累和伴隨積累的積聚的進程中資本可變部分相對減少 三、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yè)后備軍的累進生產 四、對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的總結 五、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guī)律的例證 第四節(jié) 所謂原始積累 一、原始積累的秘密 二、對農村居民土地的剝奪 三、懲治被剝奪者的血腥立法和壓低工資的法律 四、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的產生 五、農業(yè)革命對工業(yè)的反作用和工業(yè)資本的國內市場的形成 六、工業(yè)資本家的產生 七、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第五節(jié) 現代殖民理論 …… 第二卷 資本的流通過程 第三卷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結束語:《資本論》的當代價值 閱讀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二、勞動力價值的下降與相對剩余價值 既然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必須以勞動力價值下降為前提,那么接下來要研究的就是勞動力價值是怎樣下降的。 勞動力價值是由勞動力再生產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要使勞動力價值下降,就需要使這些物質生活資料的價值下降,即生產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物質生活資料的勞動時間減少。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馬克思指出:"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我們在這里一般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一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的勞動時間,從而使較小量的勞動獲得生產較大量使用價值的能力。"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力價值下降,資本家就不能滿足于"占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或者說現存形態(tài)的勞動過程",而"必須變革勞動過程的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從而變革生產方式本身,以提高勞動生產力,通過提高勞動生產力來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縮短再生產勞動力價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在勞動力價值下降的同時,生產剩余價值的工作日部分也就延長了。可見,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生產力提高的根本動力與最終目的,是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無厭追求。因此,馬克思總結道:"我把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相反,我把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應當指出的是,并不是任何部門、任何形式的生產力提高都符合資本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需要。只有那些能夠直接或間接影響勞動力再生產費用的商品生產中生產力的提高,才能對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有所貢獻。"勞動力價值隨著它的再生產所必要的勞動時間的縮短而降低,這種必要勞動時間的全部縮短等于所有這些特殊生產部門中這種勞動時間縮短的總和。""那些既不提供必要生活資料,也不為制造必要生活資料提供生產資料的生產部門中生產力的提高,不會影響勞動力的價值。" 三、超額剩余價值 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通過所有與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的相關使用價值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來實現。這樣說來,好像每個資本家都是為了資產階級的共同利益(降低勞動力價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提高勞動生產力的。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眾多資本家在各自追求超額剩余價值過程中不自覺地造成的結果。 馬克思指出:"當一個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力來使例如襯衫便宜的時候,他決不是必然抱有相應地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從而減少必要勞動時間的目的;但是,只要他最終促成這個結果,他也就促成一般剩余價值率的提高。"他還特別強調,"必須把資本的一般的、必然的趨勢同這種趨勢的表現形式區(qū)別開來"。這里所說的"必然趨勢",是指每個資本家都具有的追求最大剩余價值的行為取向;而所謂表現形式,是指資本家之間通過提高勞動生產力而展開的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競爭。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生產力的考察是從資本運動的本質規(guī)律層次進行的,這樣才能揭示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與勞動力價值下降從而剩余價值相應增大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馬克思提出了考察資本主義經濟規(guī)律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只有了解了資本的內在本性,才能對競爭進行科學的分析,正像只有認識了天體的實際的、但又直接感覺不到的運動的人,才能了解天體的表面上的運動一樣。"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導讀》對人類的命運尤其是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的命運給予深切關懷,因而以其獨特的魅力對整個文明世界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它的學術意義也遠遠超出它自身所屬的專業(yè)范圍,對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發(fā)揮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資本論》導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研究資本論,日本學者做得最好,這本書就相當于個概論,整體了解下是不錯的。深入學習要看專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