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魏慧琴、于雙元、許宏麗、 周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7出版) 作者:王移芝 著 頁數(shù):179
內容概要
《大學計算機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第3版)》是《大學計算機基礎(第3版)》的配套學習與實驗指導教材,并配有學習與實驗指導光盤。全書內容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習指導篇,簡要介紹了各章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突出學習要點和方法的指導;第二部分為實驗指導篇,根據(jù)教學內容安排了10個基礎實驗、6個拓展實驗和4個創(chuàng)新實驗,突出實際應用案例的指導。配套的學習與實驗指導光盤主要包括基礎篇、應用篇和實訓篇3部分內容,基礎篇與應用篇主要是針對主教材各章內容的輔助指導,包括學習指導、疑難解答、拓展知識、習題與解析、素材資源和輔助資源等6部分內容。實訓篇綜合所學知識,編排了16個實訓案例,便于各章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突出了對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設計與應用能力的訓練,以期達到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融會貫通?! 洞髮W計算機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第3版)》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既可以與主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以作為計算機應用初學者上機實踐的自學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王移芝,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近年來在計算機應用和計算機基礎教育等領域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在教育教學思想、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有效的探索和實踐。連續(xù)獲得兩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講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遠程)分別于2004年和2007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所帶領的“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于2009年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于2009年分別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和寶鋼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
書籍目錄
學習指導篇 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1.1內容提要 1.1.1認識計算機 1.1.2瀏覽計算機世界 1.1.3計算機安全 1.2拓展知識 1.2.1網(wǎng)絡道德與社會責任 1.2.2揭秘《阿凡達》 1.3學習重點 第2章計算基礎 2.1內容提要 2.1.1認識“0”和“1” 2.1.2存儲數(shù)據(jù)的組織方式 2.1.3數(shù)值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方式 2.1.4信息編碼 2.2拓展知識 2.2.1認識計算工具 2.2.2 Windows 7計算器的使用 2.3學習重點 第3章硬件平臺 3.1內容提要 3.1.1硬件基礎 3.1.2微型計算機 3.1.3計算機網(wǎng)絡 3.2拓展知識 3.2.1物聯(lián)網(wǎng) 3.2.2 中國自主研發(fā)的CPU:龍芯 3.3學習重點 第4章軟件平臺 4.1內容提要 4.1.1軟件基礎 4.1.2計算機語言 4.1.3算法與程序設計 4.1.4操作系統(tǒng)基礎 4.2拓展知識 4.2.1 Linux簡介 4.2.2 Linux分類 4.3學習重點 第5章Windows應用 5.1內容提要 5.1.1簡介 5.1.2文件管理 5.1.3應用程序管理 5.1.4系統(tǒng)組織管理 5.2拓展知識 5.2.1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 5.2.2多版本操作系統(tǒng)安裝要點 5.3學習重點與難點 5.3.1學習重點 5.3.2學習難點 第6章數(shù)據(jù)處理與呈現(xiàn) 6.1內容提要 6.1.1概述 6.1.2數(shù)據(jù)處理 6.1.3電子表格應用 6.1.4文檔排版 6.1.5文檔呈現(xiàn) 6.2拓展知識 6.2.1科學計算數(shù)據(jù)處理 6.2.2 MATLAB應用 6.3學習重點與難點 6.3.1學習重點 6.3.2學習難點 第7章程序設計 7.1內容提要: 7.1.1簡單程序的編寫 7.1.2程序的控制結構 7.1.3模塊化程序設計: 7.1.4利用數(shù)組批量處理數(shù)據(jù) 7.2拓展知識 7.2.1 while和do...while實現(xiàn)循環(huán)結構 7.2.2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7.3學習重點與難點 7.3.1學習重點 7.3.2學習難點 第8章Internet基礎及應用 8.1內容提要 8.1.1 Internet 基礎 8.1.2用戶接入方式 8.1.3.Internet 應用 8.2拓展知識 8.2.1網(wǎng)絡連通性測試 8.2.2無線局域網(wǎng)標準簡介 8.3學習重點與難點 8.3.1學習重點 8.3.2學習難點 實驗指導篇 基礎實驗 實驗1計算機硬件認知 實驗2補碼運算 實驗3微型計算機組裝 實驗4網(wǎng)絡連接和配置 實驗5 Windows 7基本操作 實驗6字處理案例——Word應用 實驗7工作表數(shù)據(jù)清單處理案例——Excel應用 實驗8演示文檔案例——PowerPoint應用 實驗9電子郵件應用 實驗10網(wǎng)絡下載應用 拓展實驗 實驗11Linux系統(tǒng)的使用 實驗12二元函數(shù)圖形的繪制 實驗13繪制“學習與實驗指導” 思維導圖 實驗14搜索引擎的使用 實驗15 BT軟件的使用 實驗16 Visual C++6.0開發(fā)環(huán)境和簡單程序設計 創(chuàng)新實驗 實驗17二維碼標簽認知 實驗18制作大學生活與學習個人規(guī)劃 實驗19制作實現(xiàn)排序算法的流程圖 實驗20設計并繪制學習本課程的重點、難點與體會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2.2 揭秘《阿凡達》 1.概述 3D影片傳達給觀眾的立體感受是通過模擬人雙眼的視覺差實現(xiàn)的,兩幅帶有差別的影像分別被人的左、右視網(wǎng)膜接收以后,經(jīng)過視覺神經(jīng)加工處理,就會在大腦中產(chǎn)生立體影像。人們正是通過這個立體影像來判斷物理的速度、距離等位置關系。這一點目前已經(jīng)應用于衛(wèi)星測繪、地理數(shù)據(jù)采集等領域。3D影片的拍攝就是根據(jù)仿生學原理,拍攝出分別適合人類雙眼的兩幅帶有視覺差的圖像,這兩幅圖像通過人的眼睛進入大腦以后,就會讓人們的大腦以為看到的就是立體圖像,于是產(chǎn)生了立體感。 CG(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圖形,核心意思為數(shù)碼圖形)與實景拍攝結合在2D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早已被大量應用,這一點在電視廣告中每時每刻都會看到,但拍攝3D影片若要實現(xiàn)CG與實景拍攝的完美結合,則不是簡單的摳圖、疊加等視頻處理技術可以實現(xiàn)的。立體拍攝需要至少2臺攝像機同步拍攝,但這只是實景拍攝的過程,為了實現(xiàn)現(xiàn)實與虛擬世界的完美結合,還有更加復雜的CG內容需要處理。這些CG場景、虛擬人物等內容也需要做視覺差的處理,處理CG內容的焦點、眼距等,2幅實景和2幅CG畫面完全一致才能產(chǎn)生一個完美的立體影片。 詹姆斯?卡梅隆,這位電影大師12年磨一劍的《阿凡達》可以說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截至目前很少有其他3D影片的效果能夠超越該影片。影片利用先進的IMAX和3D技術展現(xiàn)給人們一個擁有炫目的外太空景色、美輪美奐的植物、兇猛的野獸、懸浮在空中山的奇幻的潘多拉星球的美麗畫卷,尤其是影片中主人公進行高空俯沖時帶給人們的那種身臨其境的快感,無不讓人贊嘆如今的3D電影技術如此之發(fā)達。3D影片,除了給觀眾更加逼真的視覺體驗、更強的沉浸感之外,其背后的制作和拍攝過程采用了大量的CG高科技特效,而要實現(xiàn)這些CG特效,高性能的運算服務器、大容量的存儲設備、快速的傳輸網(wǎng)絡是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礎。 2.《阿凡達》的先進電影技術 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又稱批量捕捉,《阿凡達》的拍攝現(xiàn)場,舞臺四周圍繞了120臺固定攝像機,能夠以毫米為單位一次性錄制所有演員的3D運動,演員穿上帶有反射參考標記和條帶的運動捕捉服,并輔以數(shù)名攝像師拍攝視頻參考。攝像機捕捉的數(shù)據(jù)流被傳入MotionBuilder后,可以實時地將演員的運動在一個低精度的計算機環(huán)境中轉換成數(shù)字角色的動畫,因為批量捕捉一次性捕捉了所有角度的表演,后期可以渲染出任意角度的鏡頭,然后根據(jù)視頻參考的回放來決定鏡頭的運動方式。
編輯推薦
《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材配套用書:大學計算機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第3版)》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既可以與主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以作為計算機應用初學者上機實踐的自學參考用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