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修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劉紅衛(wèi)、 蔣慧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劉紅衛(wèi),蔣慧勤 編  頁數:240  

內容概要

  《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第3版)》是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第3版,按照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專業(yè)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yǎng)培訓指導方案》編寫,在第2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督逃柯殬I(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第3版)》主要內容包括:緒論,中央處理器(CPU),內存儲器,主板,外部存儲器,顯示卡,顯示器,聲卡、音箱和網卡,電源、機箱和鍵盤、鼠標,計算機硬件組裝,系統(tǒng)參數的設置和維護,硬盤的分區(qū)與格式化,安裝操作系統(tǒng),安裝驅動程序,安裝應用軟件,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實習部分?!  督逃柯殬I(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第3版)》內容深入淺出、圖文并茂,適合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類專業(yè)學生使用,也可供計算機愛好者自學使用。

書籍目錄

1  緒論  1.1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1.1.1  計算機發(fā)展歷程簡介    1.1.2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基本結構  1.2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    1.2.1  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    1.2.2  微型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  1.3  微型計算機使用常識    1.3.1  按規(guī)范步驟操作    1.3.2  運行時的保養(yǎng)和維護    1.3.3  其他維護注意事項  1.4  習題與實踐2  中央處理器(CPU)  2.1  基礎知識:認識CPU    2.1.1  CPU的外觀    2.1.2  CPU的參數    2.1.3  CPU的分類  2.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CPU前的分析  2.3  實戰(zhàn):選購CPU    2.3.1  Intel CPU的選購    2.3.2  AMD CPU的選購    2.3.3  利用Intel(R)Processor Frequency ID和CPU—Z軟件測試Intel的CPU  2.4  習題與實踐3內存儲器  3.1  基礎知識:認識內存儲器    3.1.1  認識內存條    3.1.2  內存條的分類    3.1.3  內存的封裝    3.1.4  內存的技術指標  3.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內存的原則及分析  3.3  實戰(zhàn):內存條的選購  3.4  習題與實踐4  主板  4.1  基礎知識:認識主板  4.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主板前的分析    4.2.1  主板選購的基本原則    4.2.2  Intel CPu平臺主板選購方案  4.3  實戰(zhàn):選購主板    4.3.1  主板質量鑒別方法    4.3.2  主板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測試    4.3.3  主板測試軟件簡介  4.4  習題與實踐5  外部存儲器  5.1  硬盤存儲器    5.1.1  基礎知識:認識硬盤    5.1.2  硬盤技術指標    5.1.3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硬盤前的分析    5.1.4  實戰(zhàn):選購硬盤    5.1.5  實戰(zhàn):硬盤型號含義    5.1.6  硬盤的檢測  5.2  光盤存儲器    5.2.1  基礎知識:認識光盤驅動器    5.2.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光盤驅動器前的分析    5.2.3  實戰(zhàn):選購光盤驅動器    5.2.4  DVD刻錄機及DVD光盤的維護  5.3  軟盤驅動器和軟盤    5.3.1  基礎知識:認識軟盤驅動器    5.3.2  基礎知識:認識軟盤  5.4  習題與實踐6  顯示卡  6.1  基礎知識:認識顯示卡    6.1.1  獨立顯示卡    6.1.2  主板集成式顯示卡    6.1.3  顯示卡的技術指標  6.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顯示卡前的分析  6.3  實戰(zhàn):選購顯示卡    6.4  習題與實踐7  顯示器  7.1  基礎知識:認識顯示器    7.1.1  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7.1.2  液晶顯示器的種類    7.1.3  液晶顯示器的技術指標  7.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顯示器前的分析  7.3  實戰(zhàn):選購顯示器  7.4  使用:液晶顯示器的維護  7.5  習題與實踐8  聲卡、音箱和網卡  8.1  基礎知識:認識聲卡    8.1.1  獨立聲卡和集成聲卡    8.1.2  聲卡主要技術指標  8.2  基礎知識:認識音箱    8.2.1  音箱的結構    8.2.2  音箱的種類    8.2.3  音箱的主要指標  8.3  基礎知識:認識網卡    8.3.1  認識網卡    8.3.2  集成網卡  8.4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聲卡、音箱和網卡前的分析    8.4.1  根據產品類型選購聲卡    8.4.2  選購音箱前的分析    8.4.3  選購網卡前的分析  8.5  實戰(zhàn):選購、測試聲卡和音箱    8.5.1  選購和測試聲卡    8.5.2  選購和測試音箱  8.6  習題與實踐9  電源、機箱和鍵盤、鼠標  9.1  基礎知識:認識電源    9.1.1  認識電源    9.1.2  電源的技術指標    9.1.3  電源的輸出接頭  9.2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電源前的分析  9.3  實戰(zhàn):選購電源  9.4  基礎知識:認識機箱    9.4.1  機箱的種類    9.4.2  機箱的部件分布    9.4.3  機箱的按鈕、開關和指示燈  9.5  制定選購方案:選購機箱前的分析  9.6  實戰(zhàn):選購機箱  9.7  基礎知識:認識鼠標    9.7.1  認識鼠標    9.7.2  鼠標的技術指標  9.8  基礎知識:認識鍵盤  9.9  實戰(zhàn):選購鼠標和鍵盤  9.10  習題與實踐10  計算機硬件組裝  10.1  基礎知識:計算機的配置    10.1.1  品牌機和兼容機    10.1.2  確定計算機的配置  10.2  按配置選購配件  10.3  組裝計算機前的準備工作  10.4  計算機硬件組裝步驟及方法    10.4.1  第一階段實戰(zhàn):組裝最小系統(tǒng)    10.4.2  第二階段實戰(zhàn):完成裝機  10.5  習題與實踐11  系統(tǒng)參數的設置和維護  11.1  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啟動過程    11.1.1  認識BIOS、冷啟動和熱啟動    11.1.2  計算機的啟動過程  11.2  實戰(zhàn):開機信息分析    11.2.1  顯示卡BIOS信息    11.2.2  主板BIOS及硬件配置信息    11.2.3  綜合信息  11.3  BIOS參數的設置    11.3.1  基礎知識    11.3.2  實戰(zhàn):BIOS參數設置  11.4  CMOS的維護    11.4.1  開機階段常見故障    11.4.2  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測試(通過計算機發(fā)出的聲音判斷故障)    11.4.3  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測試(通過顯示的錯誤信息判斷故障)  11.5  習題與實踐12  硬盤的分區(qū)與格式化  12.1  基礎知識:硬盤的結構    12.1.1  硬盤的分區(qū)與格式化    12.1.2分區(qū)前的必備知識  12.2  實戰(zhàn):硬盤的分區(qū)和格式化    12.2.1  Windows XP安裝程序中自帶的分區(qū)工具    12.2.2  格式化命令FORMAT    12.2.3  分區(qū)格式化軟件Disk Genius    12.2.4  Windows XP中的磁盤管理工具    12.2.5  GDISK  12.3  習題與實踐13  安裝操作系統(tǒng)  13.1  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安裝方式和步驟    13.1.1  系統(tǒng)的安裝方式介紹    13.1.2  系統(tǒng)的安裝步驟  13.2  實戰(zhàn):安裝Windows 7操作系統(tǒng)    13.2.1  Windows 7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13.2.2  安裝Windows 7操作系統(tǒng)    13.3  實戰(zhàn):安裝多操作系統(tǒng)  13.4  習題與實踐14  安裝驅動程序  14.1  基礎知識:認識驅動程序  14.2  基礎知識:驅動程序的查找、選擇和安裝順序  14.3  實戰(zhàn):安裝驅動程序    14.3.1  利用隨產品附送的安裝盤安裝驅動程序    14.3.2  手工安裝驅動程序  14.4  習題與實踐15  安裝應用軟件  15.1  綠色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  15.2  常用共享、免費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  15.3  大型商業(yè)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    15.3.1  實戰(zhàn):商業(yè)應用軟件的安裝    15.3.2  實戰(zhàn):商業(yè)應用軟件的卸載  15.4  習題與實踐16  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  16.1  計算機出現故障的種類及原因    16.1.1  計算機故障的種類    16.1.2  計算機故障產生的原因    16.1.3  計算機對使用環(huán)境的要求  16.2  計算機故障的診斷及常用的查找方法    16.2.1  計算機故障的診斷步驟    16.2.2  常用故障查找方法  16.3  計算機用戶的自我保健    16.3.1  長期使用計算機對人視力的影響    16.3.2  長期在計算機前工作對肌肉、骨骼方面的影響    16.3.3  計算機的輻射對身體的影響    16.3.4  計算機產品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6.3.5  計算機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16.4  習題與實踐實習部分  實習1  認識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硬件設備  實習2  組裝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  實習3  系統(tǒng)CMOS參數設置  實習4  硬盤的分區(qū)、格式化  實習5  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  實習6  設備驅動程序的安裝與設置  實習7  Ghost軟件的使用  實習8  Windows優(yōu)化大師的安裝與設置  實習9  殺毒軟件金山毒霸的安裝與使用  實習10  光盤工具WinISO的安裝和使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緒論教學提示本單元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組成和計算機的分類,以及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講解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組成教學目標 A級(基本要求):1.了解微型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組成。2.掌握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知識。B級(較高要求):1.了解計算機各個配件的作用。2.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學習微型計算機的組裝與維修技術,首先必須了解計算機涉及的最基本知識和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相關概念。計算機山各種各樣的標準化部件組成.因此了解計算機各組成部件的結構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使用、維護、選購和組裝計算機.讓計算機在人們的日常不作和學習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推薦

劉紅衛(wèi)、蔣慧勤主編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第3版)》一共16個單元,其中1單元~10單元講述計算機硬件的組成,各種計算機配件的結構、工作原理、使用常識及配件的選購方法及計算機整機的組裝方法等;11單元~15單元介紹了BIOS參數設置、硬盤分區(qū)、格式化方法,單操作系統(tǒng)和多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方法,驅動程序的安裝方法,各種應用軟件的安裝方法等;16單元介紹了一些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及一些維修方法,計算機用戶自我保健常識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