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付龍,張岳 頁數:325 字數:43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教育部
文化部高等學校動漫類規(guī)劃教材·聲音設計與制作:CG影像與動畫》立足于影視聲音創(chuàng)作的傳統理論和當前的數字制作平臺,針對數字媒體、動畫及游戲專業(yè)的教學實踐,重點對CG影像與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聲音創(chuàng)作理論進行總結和梳理,并結合實際的案例分析。主要內容由三個單元構成,各單元再分為若干章節(jié):1影視聲音創(chuàng)作理論基礎。內容包括影視聲音的構成,各要素的功能及特點,藝術構思與實現等。2數字音頻制作實踐。內容包括聲音的基本屬性,聲音的錄制及數字化,數字音頻制作的軟硬件平臺等。3.電腦音樂制作實踐。內容包括音樂的各個要素及在CG影像和動畫影片中的表現手段,電腦音樂制作的軟硬件平臺等。
《教育部
文化部高等學校動漫類規(guī)劃教材·聲音設計與制作:CG影像與動畫》可作為高等院校、職業(yè)院校影視相關專業(yè)學生的授課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自學者及社會相關培訓班的參考教材。
作者簡介
付龍,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1999年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yè),200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2008年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音樂學專業(yè)影視音樂美學方向,2011年獲博士學位。著有《影視聲音創(chuàng)作與數字制作技術》、《數字時代的交互電視》,在專業(y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要影視作品有:數字電影《決戰(zhàn)黃橋》、《茶王》。擔任動畫聲音創(chuàng)作室負責人,為學生作品進行聲音設計、配樂創(chuàng)作。
張岳,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講師。2000年6月,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6月,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電影聲音創(chuàng)作及理論方向,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9月,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電影學專業(yè)中國電影史方向,攻讀博士學位。著有《電影聲音藝術與錄音技術:歷史、創(chuàng)作與理論》、譯著《電影聲音實用藝術》。主要影視作品有:數字電影《決戰(zhàn)黃橋》、動畫系列劇《淮南子傳奇》。
書籍目錄
第一單元 聲音設計基礎
第1章 影視聲音的發(fā)展歷程
1.1 聲音的記錄
1.1.1 機械時代
1.1.2 電聲時代
1.1.3 數字時代
1.2 聲畫結合
1.2.1 從畫面到聲音的電影
1.2.2 從聲音到畫面的電視
第2章 影視聲音制作
2.1 制作概況
2.1.1 制作分工與流程
2.1.2 制作設備
2.2 聲音的特性
2.2.1 振幅和響度
2.2.2 頻率和音調
2.2.3 波的疊加和音色
2.2.4 空間感
2.2.5 運動感
2.3 數字化的創(chuàng)作平臺
2.3.1 數字化
2.3.2 聲音的數字化
2.3.3 多軌音頻編輯軟件
第3章 CG影像與動畫的聲音構成
3.1 人聲
3.1.1 概念及功能
3.1.2 真實與假定
3.1.3 配音演員的溝通
3.2 音樂
3.2.1 影視中的音樂
3.2.2 有聲源與無聲源
3.2.3 風格化的配樂
3.3 音效
3.3.1 制作的劃分
3.3.2 環(huán)境的構建
3.3.3 動作的渲染
第4章 聲音設計的要素
4.1 聲音的基調
4.2 時空的確立
4.3 情緒的引導
4.4 角色塑造
第二單元 CG影像與動畫的聲音設計實踐
第5章 錄音棚實踐
5.1 麥克風和音頻連接
5.1.1 麥克風的電子特性
5.1.2 麥克風的操作特性
5.1.3 音頻連接
5.2 數字音頻工作站
5.3 軟件操作流程
5.3.1 Pro Tools流程
5.3.2 Nuendo流程
第6章 聲音的后期制作技巧
6.1 聲音的剪輯
6.1.1 剪輯的概念
6.1.2 聲畫關系的表現
6.1.3 Pro Tools中的剪輯操作
6.2 聲音的處理及特效
6.2.1 混響器
6.2.2 均衡器
6.2.3 降噪器
6.2.4 激勵器
6.2.5 變調及變速
6.2.6 反轉
6.3 聲音的綜合處理
6.3.1 音量控制
6.3.2 聲像處理
第7章 實例解析
7.1 《Time of Gene》(時間基因)
7.2 《Aniwow2009年度宣傳片》
7.3 《糖果的誘惑》
第三單元 CG影像與動畫的配樂實踐
第8章 電腦音樂系統
8.1 鼠標音樂家
8.1.1 自動化演奏
8.1.2 鋼琴卷簾窗
8.1.3 數字化樂譜——MIDI文件
8.2 軟音源配樂實踐
8.2.1 軟音源插件
8.2.2 CG短片配樂實例
8.2.3 拓展
第9章 音樂的表現要素
9.1 影像音樂
9.1.1 音樂風格的變遷
9.1.2 音樂的功能
9.2 音色
9.2.1 4個樂器組
9.2.2 電子樂器
9.2.3 互動操作
9.3 節(jié)奏
9.3.1 節(jié)拍“二進制”
9.3.2 重音的強調
9.4 旋律
9.4.1 音高的起伏
9.4.2 調式的中心
9.5 綜合效果
第10章 CG影像與動畫配樂實例分析
10.1 短片的音樂風格
10.2 長片的主題音樂及布局
10.2.1 關于主題音樂
10.2.2 主題的層層推進——《飛屋環(huán)游記》分析
10.2.3 主題的滲透及并置的對照——《僵尸新娘》分析
10.3 先期音樂的采用
10.3.1 音樂的演繹
10.3.2 音樂的引用
10.3.3 音樂動畫
……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接下來說說電視。電視幾乎不存在聲畫結合的問題,它從誕生之初就是有聲的,電視的發(fā)明是以聲音廣播技術的出現為基礎的。 廣播電視技術是20世紀發(fā)展最迅速、最為普及的技術之一。作為一種現代電子媒介,電視的存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廣播電視泛指通過無線電波或有線電纜向廣大地區(qū)或特定范圍傳播聲音、圖像節(jié)目的大眾傳播媒介。廣播電視又分為聲音廣播和電視廣播兩類,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簡稱“廣播”;同時播出聲音和圖像的稱為“電視廣播”,簡稱“電視”。 1919年,美國無線電廣播公司(RCA)成立。 1920年,在美國的匹茲堡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定時廣播的無線電電臺。從此以后,聲音廣播技術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 此后,無線電收音機和留聲機的對抗便一直沒有停止。對普通用戶來說,收音機是一次投入,而留聲機買回家以后還要不斷地追加購買新唱片的投入,就算收音機不能隨心所欲地想聽什么就聽什么,但可以通過寫信表達心聲,這一點跟現在依然在電臺存在的電話或短信點歌節(jié)目非常相似。可以說,無線電收音機帶來了這樣一種感覺:全世界都聚集到了同一個舞臺進行演出。 電視和電影的關系就如同無線電收音機和留聲機。19世紀末,隨著交通工具的進步,人們的足跡可以遍及世界更多的角落。電影的問世,更是吊起了人們想看到外面世界的“胃口”。但是,電影是事先拍攝好的,并且必須以膠片作為載體,而全世界每時每刻都有重大或新奇的事情發(fā)生,人們期待著:能不能坐在家中就能夠及時看到和聽到呢?人們希望著進一步有一種能夠提供“現場實況”的設備,世界上許多科學家也都在著手研究。 1923年,一個叫做約翰·貝爾德的蘇格蘭小伙子,四處籌錢為他用電動機、紙板和罐頭盒制造的一個具有8條顯像線裝置的小匣子申請了專利。1925年,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fā)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fā)都清晰可見。
編輯推薦
《高等學校動漫類規(guī)劃教材?聲音設計與制作:CG影像與動畫》可作為高等院校、職業(yè)院校影視相關專業(yè)學生的授課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自學者及社會相關培訓班的參考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