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沈軍 頁數:275
內容概要
《大學計算機基礎:面向應用思維的解析方法(第2版)》從培養(yǎng)讀者認識和使用計算機正確思維方法的角度出發(fā),按認知規(guī)律,解析計算機使用中的各種基本概念和應用思維。主要內容包括:人與計算機的關系;通過交互方式使用計算機的內涵及其蘊涵的應用思維等。
書籍目錄
第1章 人機關系1.1 計算機的誕生1.2 人與計算機之間的關系1.2.1 計算機結構的抽象視圖1.2.2 人與計算機的關系及其剖析1.2.3 使用計算機的特殊性1.3 軟件及其使用本質1.3.1 三大邏輯體系及其思維特征1.3.2 軟件使用的本質1.4 本章小結習題第2章 交互方式使用計算機2.1 系統(tǒng)軟件與應用軟件2.2 系統(tǒng)軟件中的資源管理2.2.1 文件2.2.2 目錄2.2.3 路徑2.2.4 文件標識符2.3 交互式交流方法的內涵2.3.1 命令式交互方式2.3.2 菜單式交互方式2.4 系統(tǒng)軟件交互式使用應用模式2.4.1 自然界面的模擬2.4.2 個性化需求的體現2.4.3 操作模式的建立2.4.4 向導機制的引入2.4.5 樹型結構組織和管理思想無處不在2.4.6 網絡世界的融合2.4.7 信息共享機制的實現2.5 應用軟件交互式使用應用模式2.5.1 應用軟件的啟動與退出2.5.2 應用軟件與其處理對象的關系2.5.3 應用軟件的基本使用過程2.6 本章小結習題第3章 程序方式使用計算機3.1 程序式使用方式解析3.2 程序的本質3.2.1 程序與程序設計3.2.2 遞歸思維的簡單解析3.2.3 基本邏輯控制規(guī)則及其組合3.3 程序構造的基本方法3.3.1 數據組織3.3.2 算法3.3.3 數據組織+數據處理3.4 程序設計的三個要素3.4.1 程序設計語言3.4.2 程序設計環(huán)境3.4.3 程序設計基本模式與建構3.5 軟件和軟件工程3.5.1 軟件與軟件工程的關系3.5.2 軟件開發(fā)模型3.5.3 軟件開發(fā)方法3.5.4 文檔編制3.6 本章小結習題第4章 認識計算機及其社會4.1 現代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tǒng)的數學基礎4.1.1 什么是數4.1.2 數的表示方法——進位計數制4.1.3 二進制及其基本運算4.1.4 其他進位計數制4.1.5 不同進制計數法之間的相互轉換4.1.6 布爾代數及其基本運算4.1.7 二進制與布爾代數的關系4.2 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信息表示與基本計算4.2.1 常用二進制位串編碼單位4.2.2 數值的表示與基本計算4.2.3 文字符號的表示與基本計算4.2.4 圖像的表示與基本計算4.2.5 聲音的表示與運算4.2.6 條件的表示與基本計算4.3 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4.3.1 計算機器的發(fā)展4.3.2 馮·諾依曼計算機器的基本結構4.3.3 現代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4.3.4 抽象計算與圖靈機模型4.3.5 對計算機系統(tǒng)基本結構的進一步認識4.4 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工作原理4.4.1 程序是如何執(zhí)行的4.4.2 如何構造處理問題的程序4.4.3 大型程序的構造4.4.4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解析4.4.5 對計算機系統(tǒng)基本工作原理的進一步認識4.5 認識計算機社會4.5.1 建立計算機社會——計算機網絡基礎4.5.2 使計算機社會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基礎4.5.3 管理計算機社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技術基礎4.5.4 構建和諧的計算機社會——信息安全基礎4.5.5 生活在計算機社會——信息社會4.6 本章小結習題第5章 深入認識計算機5.1 計算機與計算5.1.1 計算機不僅是實現“計算”5.1.2 計算機的本質還是“計算”5.1.3 計算的歷史5.1.4 計算的限制5.2 計算原理5.2.1 計算與函數5.2.2 算法與可計算性5.2.3 抽象計算與圖靈機5.2.4 p與np問題5.2.5 計算原理5.3 算法設計策略與現代算法5.3.1 算法設計策略5.3.2 算法設計的正確性與有效性保證5.3.3 現代算法5.4 本章小結習題第6章 展望計算機的未來6.1 新型計算機6.1.1 光計算機6.1.2 量子計算機6.1.3 生物計算機6.1.4 化學計算機6.1.5 可穿戴式計算機6.1.6 并行計算機6.2 虛擬現實技術6.2.1 虛擬現實的有關技術特征及構成6.2.2 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領域6.2.3 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展望6.3 普適計算6.4 人工智能技術6.4.1 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6.4.2 機器人能否超過人6.4.3 人工智能的未來展望6.5 本章小結習題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