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石孟磊 頁數(shù):10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生活中的心理學》是一本為大學生編寫的教材,它適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渡钪械男睦韺W》包括7個部分,概要介紹了基礎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愛情心理學、自我心理學以及其他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全書強調(diào)了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它圖文并茂,語言流暢而樸實無華,用貼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將嚴謹?shù)男睦韺W科學研究及其所累積的知識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
書籍目錄
1 心理學是什么 心理學的迷思 心理學=算命嗎 心理活動源于心嗎 學心理學的人都是不正常的嗎 心理測驗能測量什么 心理學的歷史 前科學的啟蒙時代:心理學源于哲學 科學心理學的建立:量化心理過程 精神分析理論:人的一切活動來自于性本能 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人是沒有用的 當代心理學現(xiàn)狀:百花齊放的爭鳴時期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拿個放大鏡觀察螞蟻 實驗法:尋找因果關(guān)系 調(diào)查法:“被增長”是怎么回事 個案法:從一葉落而知秋 2 基礎心理學 感覺世界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你會怎樣 視錯覺:眼睛在說謊 不可能的圖形:兩條蛇,還是雙頭蛇 幾種重要的感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膚覺 情緒世界 情緒分類:情緒就是喜怒哀樂嗎 識別情緒:察“顏”觀“色”,讀懂微表情 控制情緒;和不良情緒說再見 記憶世界 記憶分類:為什么有的事情我轉(zhuǎn)眼就忘了 “組塊”:過日不忘的秘密 閃光燈記憶:記憶有“鬼”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的遺忘速度到底有多快 夢的世界 夢的產(chǎn)生:為什么會做夢 夢的內(nèi)容:夢告訴我們什么 夢的理論:到底誰在作怪 3 人格心理學 人格理論 遺傳與環(huán)境:你能改變自己的性格嗎 心理動力學:三個小人在打架 行為主義視角:環(huán)境決定一切 人本主義心理學: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人格類型 A型人格與B型人格:你容易患心臟病嗎 完美主義人格:等我都準備好 大五人格:人格的海洋 人格評估 自陳量表:你最了解自己 投射測驗:決定權(quán)在潛意識手里 各種各樣的人格測驗:你從中能獲得什么 4 社會心理學 社會知覺 刻板印象:戴眼鏡的人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嗎 暈輪效應與魔鬼效應: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無是處 基本歸因偏差:他總是很粗心 人際交往 印象管理:第一印象最重要嗎 自我暴露:你越坦白,越能交到朋友嗎 健康依賴:踩在過度依賴與疏離的蹺蹺板上 登門檻效應和留面子效應:得寸進尺是可行的 團體影響 從眾:樓下的,請保持隊形 服從:你想讓我做什么 群體思維:你敢說“不”嗎 社會惰化:讓別人來做吧 5 愛情心理學 愛的吸引力 男性永遠的情人:18~25歲的女性 腰臀比:女性魅力的秘密 女性的如意郎君:人猿泰山,還是比爾?蓋茨 愛的要素 愛與嫉妒:愛是一種“病” 愛與放棄;愛與不愛一念間 愛與承諾:曾經(jīng)擁有V.S.地久天長 幾種愛情現(xiàn)象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愈挫愈勇的愛情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小綿羊愛上了大灰狼 鄰近性與相似性:青梅竹馬 6 自我心理學 自我概念 我是誰:一生尋求的問題 理想我與現(xiàn)實我:拉近兩者的距離 多重自我:你也有很多面 自我掌控 適應不良:調(diào)整,調(diào)整,再調(diào)整 應對壓力:壓在你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83 習得性樂觀:生活可以變得更美/84 自我成長 動機:理解自己的需求 決策:山那邊的景色更美 成敗歸因: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 批評:你會生氣或沮喪嗎 7 其他應用心理學 發(fā)展心理學 兒童期:從小建立起性別的概念 青春期:你會屈服于同伴的壓力嗎 成年期:你不再是小孩子 教育心理學 問題解決:找到實現(xiàn)目標的方式 遷移:舉一反三 心理疾病與治療 心理疾?。哼@等同于行為異常嗎 幾種常見的心理障礙:恐怖癥、強迫癥與抑郁癥 治療方法:聊天就能治病嗎 心理醫(yī)生:你該向誰求助 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科學心理學的建立:量化心理過程 首先解釋一下“量化”的概念。打個比方說,朋友小張要到你家做客,出了地鐵站,打電話問你:“小李啊,我該怎么走?”你會回答:“我家在幸福小區(qū)×樓×號。你出了地鐵,向東走1000 m就到了小區(qū)門口。我去樓下接你。”你家與地鐵的距離是1000 m,這就是量化。 為什么要進行量化?如果你回答“我家啊,離地鐵很近。你隨便走走就到了”,估計他就算走到天黑,也未必找得到你家。如果進行量化,則可以讓人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有章可循。無論是小張、小黃,還是小馬、小劉,都能按照“向東走1000 m”這一量化結(jié)果找到準確的位置。 最初的心理學量化研究考察的是物理刺激與感受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比如說,恩斯特?韋伯(Ernst Weber)、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Gustav TheodorFechner)、赫曼?路德維希?弗汀蘭德?馮?赫爾姆霍茨(Hermann von Helmholtz)。這里僅介紹韋伯所做的觸覺研究。他先呈現(xiàn)一個重為50 g的罐子A。你舉起罐子,就會產(chǎn)生關(guān)于重量的感覺。他再給出罐子B,讓你分辨罐子A與罐子B的重量是否不同。當然,你容易發(fā)現(xiàn)100 g的罐子比50 g的罐子更重,但是,如果罐子B是51 g,你能分辨出來嗎?結(jié)果,韋伯發(fā)現(xiàn)人能覺察到A、B兩個罐子的最小重量差是A罐子重量的函數(shù),即(罐子B—罐子A)/罐子A=常數(shù)。以舉重為例,其常數(shù)為1/50。也就是說,你能分辨出50 g罐子與51 g罐子之間的差異,但是你分辨不出50.5 g罐子與50 g罐子的差異。 1879年對于現(xiàn)代心理學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如果說之前心理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那么,馮特的研究則使心理學變成了一門實驗科學。 在馮特的思想體系中,元素是一個有些抽象的詞語,他把簡單感覺看做是元素,比如紅色、藍色、甜味,等等。馮特還認為心理更依賴于經(jīng)驗者本身的經(jīng)驗。要想研究心理,需要依靠內(nèi)省(即“自我觀察”)。但是,他的內(nèi)省不同于傳統(tǒng)的思辨內(nèi)省,而是把實驗與內(nèi)省結(jié)合起來,研究一些簡單的心理現(xiàn)象,如感知覺、聯(lián)想與反應時間,等等。
編輯推薦
《生活中的心理學》是由石孟磊著。全書強調(diào)了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它圖文并茂,語言流暢而樸實無華,用貼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將嚴謹?shù)男睦韺W科學研究及其所累積的知識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