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龔芬 編 頁數(shù):337
內(nèi)容概要
進入21世紀以后,翻譯成了新形勢下的熱點,各行各業(yè)對翻譯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這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我國高校外語教育在布局上做出了很大的調(diào)整。目前這套“英語專業(yè)翻譯系列”教材已被教育部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這是針對社會發(fā)展做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舉措?! ∽⒅貎?nèi)容的時代性、科學性、綜合性。翻譯教材需要大量的實踐材料作為支撐,教材的選材必須嚴謹科學;同時,本科教育的特點是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廣博的知識面,這些正是本系列教材策劃者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⒅乩碚撆c實踐的結(jié)合。這一特點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本系列教材涵蓋理論和實踐?!队h翻譯基礎教程》、《漢英翻譯基礎教程》、《英語口譯教程》和《報刊語言翻譯》較為側(cè)重于實踐,而《翻譯引論》、《英漢語言比較與翻譯》則較為側(cè)重于理論。二是本系列教材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所有教材都要體現(xiàn)理論指導實踐的根本宗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理論,并有意識地把理論用于指導實踐。 體現(xiàn)多種學科交叉的特點。任何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都不是孤立的,翻譯也是如此。從我國第一部翻譯教程問世,特別是從]98。年代初期到現(xiàn)在,與翻譯相關的學科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發(fā)展,1990年代后期又呈現(xiàn)出了快速發(fā)展的勢頭。翻譯作為多學科的交叉點,也理應吸收和體現(xiàn)這些學科發(fā)展的最新成果。本系列教材的編寫者們都是站在本學科前沿的學者,時刻關注著相關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這些學術背景有利于他們把自己的關注點和研究融進教材編寫之中。 深入淺出。不論是實踐性較強的《英漢翻譯基礎教程》、《漢英翻譯基礎教程》、《英語口譯教程》和《報刊語言翻譯》,還是具有一定理論特征的《翻譯引論》、《英漢語言比較與翻譯》,都力求深入淺出,這正是本系列教材主編和所有參編人員的強項。這套翻譯系列教材的作者來自各個高校,全部都是所在單位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多年來一直從事各種類型的翻譯課教學,編寫過各種教材和辭典。他們從指導思想到實際行動都體現(xiàn)出很強的“在科研中結(jié)合教學,在教學中體現(xiàn)科研”的能力和特點,是本系列教材編寫做到“深入淺出”的有力保證。 注重能力培養(yǎng)。很多翻譯教材往往就事論事,把視角放在詞和句子的層面,這從當時看來,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學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微觀的機械的對應性翻譯技能,他們觸類旁通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本教材的編寫人員是“居高臨下”地去審視翻譯中的問題,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注重“授人以漁”。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翻譯理論概述第一節(jié) 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第二節(jié) 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第三節(jié) 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三次高潮第四節(jié) 中國翻譯史上的第四次高潮第二章 西方翻譯理論簡介第一節(jié) 公元前3世紀至中世紀第二節(jié) 文藝復興時期第三節(jié) 17世紀至19世紀第四節(jié) 20世紀至今第三章 翻譯概述第一節(jié) 翻譯理論的作用和意義第二節(jié) 翻譯的定義、目的與意義第三節(jié) 翻譯的性質(zhì)與特點第四節(jié) 翻譯的質(zhì)量標準與效果評價第五節(jié) 翻譯的分類與翻譯的方法第四章 翻譯過程第一節(jié) 譯前準備第二節(jié) 細讀原文 準確理解第三節(jié) 字斟句酌 表達得體第四節(jié) 校改第五章 翻譯策略第一節(jié) 歸化與異化概念探源第二節(jié) 歸化策略與異化策略在翻譯實踐中的運用第三節(jié) 影響翻譯策略選擇的多重因素第六章 文化與翻譯第一節(jié) 文化、語言與翻譯第二節(jié) 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中的體現(xiàn)第三節(jié) 針對文化差異的翻譯策略第四節(jié) 針對文化差異的翻譯技巧第七章 修辭與翻譯第一節(jié) 修辭概述第二節(jié) 英漢修辭格的形式及特征第三節(jié) 修辭格的翻譯策略第八章 文體與翻譯第一節(jié) 文體的分類第二節(jié) 法律類文體的翻譯第三節(jié) 旅游類文體的翻譯第四節(jié) 新聞類文體的翻譯第五節(jié) 影視劇劇本翻譯第九章 風格與翻譯第一節(jié) 譯者風格概述第二節(jié) 影響譯者風格存在的因素第三節(jié) 譯者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第十章 翻譯與批評第一節(jié) 翻譯批評概述第二節(jié) 翻譯批評體系第十一章 語言學與翻譯第一節(jié) 語言學發(fā)展簡述第二節(jié) 語言學的發(fā)展對翻譯學發(fā)展的影響第三節(jié) 語境與翻譯第四節(jié) 語義學與翻譯第五節(jié) 語用學與翻譯第六節(jié) 語篇語言學與翻譯第七節(jié)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翻譯第十二章 美學與翻譯第一節(jié) 翻譯美學的定義與文獻綜述第二節(jié) 譯學的美學淵源第三節(jié) 翻譯美學的學科體系第十三章 文學與翻譯第一節(jié) 文學翻譯概述第二節(jié) 文學翻譯的中西淵源第三節(jié) 文學翻譯的特征第四節(jié) 文學翻譯的主體性第五節(jié) 文學翻譯的翻譯策略第十四章 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第一節(jié) 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文本的選擇第二節(jié) 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中的刪改參考書目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