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詩經(jīng)典大全集

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白 等 著  頁數(shù):389  

前言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唐代則是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有唐一代,詩作不勝枚舉,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膾炙人口的,則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三位大詩人的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關于李白的出生地,說法不一,一種觀點認為李白出生于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一帶,五歲時隨家人遷到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二十五歲時,李白離開蜀地,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帶漫游。起初,他四處游歷主要是為了廣泛地結交社會名流,進而得到他們的引薦,一舉踏入仕途,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在最初的十幾年里,他始終未能如愿,盡管其詩歌已經(jīng)在天下廣為流傳。天寶初年,李白通過道士吳筠的引薦得以面圣,并得到唐玄宗的賞識,成為翰林供奉??墒菦]過多久,他就因得罪權貴而遭到排擠,不得不離開長安。此后,李白一直在江淮一帶活動,在游歷山水的同時,繼續(xù)著詩歌的創(chuàng)作。李白的詩歌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充滿瑰麗絢爛的色彩,是繼屈原之后浪漫主義詩歌發(fā)展的新高峰。他才華橫溢,狂放不羈,一生游歷大江南北,因而其詩作也多姿多彩,傳世詩篇有九百多首。李白的詩歌內(nèi)容包括贊美祖國大好河山、隱喻政治生活、歌頌真摯友情、反映民生疾苦等諸多方面。他還寫了不少樂府詩,反映勞動人民的艱辛生活。這些膾炙人口的詩作,表現(xiàn)了他蔑視權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也是盛唐社會精神風貌的寫照。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是唐代著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其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一生頗為坎坷,三十五歲以前基本一事無成。天寶五年,他前往長安,試圖踏上仕途,但沒能成功。一直到十年后,他才當上了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這樣一個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輾轉流亡,甚至一度為叛軍所俘。脫險之后,他曾任左拾遺一職,但不久即辭官前往成都定居,并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的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時,他舉家東遷,漂泊于鄂、湘一帶。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時期的社會面貌,激蕩著憂國憂民的熾熱情懷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稱為“詩史”,他也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詩現(xiàn)存一千四百余首,由于杜甫把個人生活與社會現(xiàn)實緊密結合,因而其詩作達到了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形式上的完美統(tǒng)一。杜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凝練,富有表現(xiàn)力;其中律詩更是被后世奉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楷模。杜詩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成為我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最高峰。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又曾擔任太子少傅,后人因此稱其為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鄭縣的一個小官僚家庭里。少年時,他隨家人到越中(位于今浙江?。┒惚軕?zhàn)亂,這段經(jīng)歷使他接觸并了解到底層民眾的生活,這對他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定影響。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他考取進士,步入仕途,先后任左拾遺、江州司馬、杭州太守、蘇州刺史、秘書監(jiān)、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一生仕途頗為曲折。晚年他閑居洛陽,以醉吟為樂,并修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他一生留下近三千篇詩作,以諷喻詩最為有名。白詩語言通俗易懂,“老嫗能解”。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等千古傳頌。他生前曾自編《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長慶集》),收錄詩文三千八百多篇,后散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各具特色。其中,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而白居易的詩則淺近平易,我們特將三人的詩歌輯錄成集,希望讀者能從三種風格迥異的詩歌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

內(nèi)容概要

  韻里江山、夜宿山寺、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望廬山五老峰、早發(fā)白帝城、秋下荊門、登金陵鳳凰臺、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登太白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登錦城散花樓、夜下征虜亭、東魯門泛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和秋登宣城謝胱北樓等等。

作者簡介

作者:(唐代)李白 (唐代)杜甫 (唐代)白居易李白,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其詩豪放飄逸。杜甫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其詩沉郁頓挫,被后人稱為“詩史”。自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其詩淺近平易、流傳較廣。他們的作品是唐代詩歌中最華美的篇章。我們從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三位大詩人的作品中挑選出膾炙人口的名篇,并將其輯錄成集,希望讀者能從三種風格迥異的詩歌中體驗詩歌的無窮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書籍目錄

李白詩韻里江山夜宿山寺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望廬山五老峰早發(fā)白帝城秋下荊門登金陵鳳凰臺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登太白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登錦城散花樓夜下征虜亭東魯門泛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秋登宣城謝胱北樓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舍人至游洞庭(其二)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別匡山題宛溪館登瓦官閣游泰山六首(其三)游泰山六首(其六)人清溪行山中登高丘而望遠海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行路維艱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夜泊牛渚懷古登高望四海(古風其三十九)行路難(其一)行路難(其二)行路難(其三)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上三峽憶東山二首(其一)古朗月行奔亡道中五首(其三)臨路歌燕昭延郭隗(古風其十五)西上蓮花山(古風其十九)贈從弟冽桃花開東園(古風其四十七)玉壺吟梁甫吟梁園吟友情深摯送友人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金陵酒肆留別送楊山人歸嵩山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送友人入蜀贈孟浩然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山中與幽人對酌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其一)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其二)戲贈杜甫聽蜀僧溶彈琴游敬亭寄崔侍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江夏贈韋南陵冰贈錢征君少陽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鳴皋歌送岑征君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灞陵行送別勞勞亭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其一)哭晁卿衡哭宣城善釀紀叟感慨興懷上李邕南陵別兒童人京把酒問月月下獨酌清平調(diào)(其一)清平調(diào)(其二)清平調(diào)(其三)獨坐敬亭山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關山月烏棲曲蘇臺覽古謝公亭秋浦歌(其十四)秋浦歌(其十五)丁都護歌塞下曲六首(其一)秦王掃六合(古風其三)丑女來效顰(古風其三十五)遠別離王昭君山中問答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從軍行戰(zhàn)城南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十一)嘲魯儒橫江詞六首(其一)橫江詞六首(其五)越中覽古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望鸚鵡洲悲禰衡日出入行大雅久不作(古風其一)羽檄如流星(古風其三十四)……杜甫詩白居易詩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天寶十五年(756),唐玄宗逃到四川。同年,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即唐肅宗,改年號為至德。也是在這一年,唐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磷以平定叛亂為口號,領軍順江東下。路過九江時,永王三次派人邀請李白人幕府效力。李白想利用這個機會實現(xiàn)政治理想,便欣然接受邀請,哪知緊隨而來的卻是不幸。永王與唐肅宗產(chǎn)生矛盾,進而演變成內(nèi)戰(zhàn),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受到牽連,被捕人獄。這時李白不過經(jīng)歷了一個多月的幕府生活。深陷牢獄的他多次上書辯解,夫人宗氏也為他多方求助,雖然暫時獲釋,但時間不長,李白又因為“從磷附逆”再度被抓,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至德二年(757)冬,李白從潯陽順長江而上。報國無門反而獲罪,李白心中的悲苦可謂說不清、道不盡。李白在流放路上苦撐了一年多,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到達重慶奉節(jié)。這時,朝廷因逢旱年而大赦天下,李白也被赦免,他喜出望外,急忙乘船東歸。李白東歸后,在宣城、金陵等地游歷。這時,他已經(jīng)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了,但他仍一如既往地關注著時局的變化。上元二年(761)秋,大將李光弼領兵出征,當時李白已經(jīng)六十一歲了,卻仍然要參軍作戰(zhàn),后來因為年老體衰,才不得不放棄。這真是“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寶應元年(762),李白投靠了安徽當涂縣令李陽冰。同年冬,李白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人世,終年六十二歲。他臨死前曾作一首絕命詩《臨路歌》,把自己比作展翅大鵬,這只大鵬雖中途斷翅,但詩人自信其蕩起的余風亦足以萬古流芳。他還托付李陽冰整理自己的作品并作序言。同年,唐玄宗、唐肅宗接連死去,即位的唐代宗下詔任命李白為左拾遺??上Т藭r李白已離開人世。李自在人生的最后歲月里,窮困潦倒,晚景凄涼。想做官報效朝廷卻遭流放,這是他一生中最難承受的磨難。李白曾經(jīng)在流放的途中說:“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然而磨難并沒有消磨掉他的風發(fā)意氣。這一時期,他的五言長詩創(chuàng)作達到了頂峰,不僅篇制宏大,而且氣勢非凡,主題有彰顯軍威的,有鳴冤喊屈的,有請命上書的,還有抒發(fā)羈旅之思的,篇篇都如雷霆閃電,是詩歌史上的一大勝景。而他這時所作的七絕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不但奇逸俊爽不輸從前,還多了幾分淡然。李白死后最初葬在了當涂縣龍山。元和十二年(817),也就是他去世五十五年后,其生前好友范倫的后人范傳正前往宣州尋訪李白的后代,找到了李白的兩個孫女。從她們口中,范傳正得知,李白生前最喜歡的是南朝齊代大詩人謝胱常去的青山,而李白的后人也希望能完成他的遺愿。于是,范傳正出資將李白的墓由龍山東麓遷至青山之陽,實現(xiàn)了李白生前所愿。龍山、青山都位于淮南,但具體在哪里,至今還有爭議。范傳正親筆書寫了《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還重新收集了李白的遺稿,編成作品集??上У氖牵秱髡幍奈募臀喝f編的《李翰林集》、李陽冰編的《草堂集》都已經(jīng)失傳了。李白的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詩九百多首,文六十余篇。他的詩歌充滿盛唐的時代氣息。他的一生,始終都在以率真的心態(tài)、如火的激情歌頌著大唐盛世,不管時代怎樣改變,他都能夠滿懷一腔熱血去擁抱這個世界,追求理想,享受生命,把握一切美好的事物,把握現(xiàn)實但又不僅僅停留在現(xiàn)實中,始終意氣風發(fā)地去實現(xiàn)生命本來的價值。如果說盛唐詩風的主要特征是理想主義色彩濃郁,那么李白就是以更加斑斕的理想之詩走在了時代的最前列。此外,李白的詩歌還常常在豪放中流露出孩子般的情趣。他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擅長在描寫自然景物時融入自己的感情,因而他筆下的自然景物都具有強烈的理想化氣息。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在《藝苑卮言》中評價李白的作品“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確實如此,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詩人的感情常常自然而然地噴涌出來,像流水一瀉千里,其中蘊涵著巨大的能量。李白的詩歌更是如此。在詩體的選擇上,李白很少運用限制頗多的律詩,而更喜歡以樂府體為主的古詩,特別是七言歌行體。

編輯推薦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詩經(jīng)典大全集》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詩經(jīng)典大全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老師推薦購買閱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