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6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范欽珊,郭光林 頁數:30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工程力學1(第2版)》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2008年制訂的《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A類)》編寫的,全書分為《工程力學(1)》和《工程力學(2)》兩冊?! 豆こ塘W(1)》為理論力學內容,分為基礎部分與專題部分?;A部分包括力的概念與物體的受力分析、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與簡化、力系的平衡、靜力學專題、運動學基礎、點的復合運動、剛體的平面運動、質點動力學、動量定理及其應用、動量矩定理及其應用、動能定理及其應用、達朗貝爾原理共12章;專題部分包括虛位移原理、碰撞概述、機械振動基礎共3章。 全書在保持第1版特色的基礎上,努力滿足一般院校基礎力學課程的教學要求,同時反映基礎力學課程教學第一線最新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成果?! 豆こ塘W1(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工科各專業(yè)的理論力學課程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范欽珊,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專業(yè)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工程力學系學術委員會委員、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同體力學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力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基礎力學課程指導組組長、國家面向21世紀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項目總負責人?! ¢L期從事“非線性屈曲理論與應用”、“反應堆結構力學”、“結構的疲勞與壽命”、“輸電線路導線的非線性運動與舞動”、“輸電線路鐵塔的優(yōu)化與CAD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從事“材料力學”、“工程力學”、“反應堆結構力學基礎”、“板殼應力與設計”、“非線性彈性穩(wěn)定理論”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及“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研制與開發(fā)工作?! 〕霭娼滩?、專著與譯著18部共約700余萬字;在國內、外發(fā)表各類學術論文70余篇。 1979年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圖書獎,1989年獲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995年、1996年獲電力部、核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993年、1997年兩次獲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獎,2001年獲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書籍目錄
總論§1 工程與工程力學§2 工程力學的研究對象與模型2-1 工程力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2-2 工程力學的兩種主要模型§3 工程力學的研究方法3-1 兩種不同的理論分析方法3-2 工程力學的實驗分析方法3-3 工程力學的計算機分析方法基礎部分第1章 力的概念與物體的受力分析§1-1 靜力學模型1-1-1 物體的抽象與簡化——剛體1-1-2 集中力和分布力1-1-3 約束§1-2 力的基本概念1-2-1 力與力系1-2-2 靜力學基本原理§1-3 工程中常見的約束與約束力1-3-1 柔性約束1-3-2 剛性約束§1-4 受力分析與受力圖§1-5 結論與討論1-5-1 本章最基本的概念1-5-2 受力分析方法1-5-3 平衡的概念1-5-4 靜力學原理的適用性習題第2章 力矩的概念和力系的等效與簡化§2-1 力對點之矩與力對軸之矩2-1-1 力對點之矩2-1-2 力對軸之矩2-1-3 合力矩定理§2-2 力偶與力偶系2-2-1 力偶與力偶系2-2-2 力偶的性質2-2-3 力偶系的合成§2-3 力系等效定理2-3-1 力系的主矢和主矩2-3-2 力系等效定理§2-4 力系的簡化2-4-1 力向一點平移定理2-4-2 空間一般力系的簡化2-4-3 力系簡化在固定端約束力分析中的應用§2-5 結論與討論2-5-1 力學矢量的性質2-5-2 合力之矩定理及其應用2-5-3 力系簡化的最后結果2-5-4 實際約束的簡化模型2-5-5 力偶性質及其推論的適用性習題第3章 力系的平衡§3-1平衡與平衡條件3-1-1 平衡的概念3-1-2 平衡的充要條件§3-2 力系的平衡方程3-2-1 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3-2-2 空間力系的特殊情形§3-3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3-3-1 平而力系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3-3-2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3-4 平衡方程的應用§3-5靜定和靜不定問題的概念§3-6 剛體系統(tǒng)平衡問題§3-7 結論與討論……第4章 靜力學專題第5章 運動學基礎第6章 點的復合運動第7章 剛體的平面運動第8章 質點動力學第9章 動量定理及其應用都10章 棟量矩定理及其應用第11章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第12章 達朗貝爾原理專題部分第13章 虛位移原理第14章 碰撞概述第15章 機械振動基礎習題答案索引參考文獻主編簡介
章節(jié)摘錄
工程中的機構都是由數個物體組成的,各物體間通過連接點而傳遞運動。為分析機構的運動,首先要分清各物體都作什么運動,要計算有關連接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為分析某點的運動,如能找出其位置與時間的函數關系,則可直接建立運動方程,用解析方法求其運動全過程的速度和加速度,如第5章的例題5-1和本章的例題7-1?! ‘旊y以建立點的運動方程、或只對機構某些瞬時位置的運動參數感興趣時,可根據剛體各種不同運動的形式,確定剛體的運動與其上一點運動的關系,并常用合成運動或平面運動的理論分析相關的兩個點在某瞬時的速度、加速度聯系。 平面運動理論用以分析同一平面運動剛體上兩個不同點間的速度、加速度聯系。當兩個剛體相接觸而有相對滑動時,則需用合成運動的理論建立兩個剛體上相關點的速度、加速度聯系?! 》治鰪碗s機構運動時,可能同時有平面運動和點的合成運動問題,應注意分別加以分析、綜合應用有關理論。有時同一問題可能有多種分析方法,應經過分析、比較后,選用較簡便的方法求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