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抗震與防災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劉海卿 著  頁數:312  

前言

 ?。?)針對建筑結構,介紹建筑結構抗震的基本知識,場地、地基與基礎,建筑結構抗震計算方法,結構抗震概念設計原則以及各類結構抗震設計?! 。?)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基礎上,增加了建筑結構抗風設計和建筑結構抗火設計等內容,拓展為“建筑結構抗震與防災”,以使學生不僅對地震災害而且對風災和火災有更深的了解,并掌握建筑結構抗震、抗風和抗火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強調結構抗震的概念設計,抗震概念設計貫穿始終,并將該內容單列一章進行講解。

內容概要

  《建筑結構抗震與防災》著重介紹了建筑結構抗震基本知識,場地、地基與基礎,建筑結構抗震計算,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砌體與磚混結構抗震設計,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鋼結構抗震設計,隔震與消能減震設計,建筑結構抗風設計以及建筑結構抗火設計等十章內容,以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為主,同時介紹了建筑結構抗風和抗火等設計原則和方法?!  督ㄖY構抗震與防災》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研究生和相關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 建筑結構抗震基本知識1.1 地震基本知識1.1.1 地球的構造1.1.2 地震的類型與成因1.1.3 地震的分布1.2 地震的災害1.2.1 直接災害1.2.2 次生災害1.3 地震的基本術語1.3.1 震源和震中1.3.2 地震波1.3.3 震級1.3.4 地震烈度1.4 地震動特性1.4.1 地震動幅值特性1.4.2 地震動頻譜特性1.4.3 地震動持時特性1.5 建筑結構的抗震設防1.5.1 基本術語1.5.2 地震影響和抗震設防烈度1.5.3 建筑分類1.5.4 多遇地震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1.5.5 三水準抗震設防目標1.5.6 兩階段抗震設計方法1.5.7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復習思考題第2章 場地、地基與基礎2.1 場地2.1.1 建筑場地選用2.1.2 場地類別2.1.3 場地區(qū)劃2.2 天然地基與基礎的抗震驗算2.2.1 地基基礎抗震設計要求2.2.2 天然地基震害特點和抗震措施2.2.3 地基土抗震承載力驗算2.2.4 可不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的天然地基及基礎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2.3.1 地基土的液化現象與震害2.3.2 影響地基土液化的因素2.3.3 液化地基判別和等級劃分2.3.4 地基抗液化措施2.4 樁基的抗震設計2.4.1 可不進行樁基抗震承載力驗算范圍2.4.2 低承臺樁基的抗震驗算復習思考題第3章 建筑結構抗震計算3.1 概述3.2 單質點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反應3.2.1 運動方程的建立3.2.2 運動方程的解答3.3 單質點彈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的反應譜法3.3.1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3.3.2 地震系數3.3.3 動水系數3.3.4 地震影響系數3.3.5 建筑物的重力荷載代表值3.4 多質點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反應3.4.1 多質點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反應3.4.2 多質點彈性體系的自由振動3.4.3 多質點彈性體系地震反應分析的振型分解法3.5 多質點體系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3.6 多質點體系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的底部剪力法3.7 考慮水平地震作用扭轉影響的計算3.8 考慮地基與結構的相互作用的樓層地震剪力調整3.9 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3.9.1 結構豎向地震動力特性3.9.2 反應譜法3.9.3 靜力法3.10結構自振周期和振型的近似計算3.10.1 瑞利法3.10.2 折算質量法3.10.3 頂點位移法3.10.4 基本周期的修正3.11 地震作用計算的一般規(guī)定3.12 結構的抗震驗算3.12.1 截面抗震驗算3.12.2 抗震變形驗算復習思考題第4章 結構抗震概念設計4.1 選擇有利于抗震的場地4.2 選擇有利的房屋抗震體型4.3 進行合理的抗震結構布置4.4 選擇合理的結構材料4.5 提高結構抗震性能的措施4.5.1 設置多道抗震防線4.5.2 提高結構延性4.5.3 提高結構阻尼4.5.4 優(yōu)選耗能桿件4.6 控制結構變形,確保結構整體性4.6.1 控制結構變形4.6.2 確保結構整體性4.7 減輕房屋自重4.8 妥善處理非結構構件復習思考題第5章 砌體與磚混結構抗震設計5.1 砌體與磚混結構主要類型和震害5.1.1 砌體與磚混結構房屋主要類型5.1.2 砌體與磚混結構房屋震害5..1.3 砌體與磚混結構抗震設計三要素5.2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計5.2.1 建筑布置與結構選型5.2.2 地震作用計算與抗震強度驗算5.2.3 抗震構造措施5.2.4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計實例5.3 底部框架一抗震墻砌體房屋抗震設計5.3.1 建筑布置與結構選型5.3.2 地震作用計算與抗震強度驗算5.3.3 抗震構造措施5.3.4 底部框架一抗震墻砌體房屋抗震設計實例5.4 內框架砌體房屋抗震設計5.4.1 建筑布置與結構選型5.4.2 地震作用計算與抗震強度驗算5.4.3 抗震構造措施5.4.4 內框架砌體房屋抗震設計實例5.5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抗震設計5.5.1 建筑布置與結構選型5.5.2 地震作用計算與抗震強度驗算5.5.3 抗震構造措施5.5.4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抗震設計實例復習思考題第6章 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6.1 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震害特點6.1.1 結構布置不合理而產生的震害6.1.2 框架結構的震害6.1.3 具有抗震墻的結構的震害6.2 抗震設計的一般要求6.2.1 抗震等級6.2.2 結構選型及布置6.2.3 材料6.3 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6.3.1 框架結構的設計要點6.3.2 水平地震作用的計算6.3.3 框架內力和位移計算6.3.4 框架柱的截面設計與構造6.3.5 框架梁的截面設計與構造6.3.6 框架節(jié)點的截面設計與構造6.4 框架一抗震墻結構的抗震設計6.4.1 框架一抗震墻結構的設計要點6.4.2 地震作用的計算6.4.3 內力與位移計算6.4.4 截面設計與構造措施6.5 抗震墻結構的抗震設計6.5.1 抗震墻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6.5.2 抗震墻結構的抗震計算原則6.5.3 抗震墻的截面設計6.5.4 抗震墻的構造要求6.6 高強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設計要求復習思考題第7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7.1 鋼結構震害及抗震7.1.1 鋼結構震害7.1.2 鋼結構抗震要求7.1.3 鋼結構常用的抗震結構類型及支撐7.2 多高層鋼結構抗震設計7.2.1 多層鋼結構抗震設計要點7.2.2 高層鋼結構抗震設計要點7.3 高柔、大跨度鋼結構抗震設計7.3.1 每柔鋼結構抗震設計要點7.3.2 大跨度鋼結構抗震設計要點7.4 高層鋼結構建筑抗震設計方的發(fā)展復習思考題第8章 隔震與消能減震設計8.1 概述8.1.1 抗震設計思想的演化與發(fā)展8.1.2 隔震技術簡介8.1.3 消能減震技術簡介8.2 隔震設計8.2.1 結構隔震的概念與原理8.2.2 隔震結構的特點8.2.3 隔震結構的適用范圍8.2.4 隔震系統的組成與類型8.2.5 隔震裝置8.2.6 隔震結構設計8.3 消能減震設計8.3.1 結構消能減震原理8.3.2 消能減震結構的特點和適用范圍8.3.3 消能減震裝置8.3.4 消能減震構件8.3.5 消能減震結構設計復習思考題第9章 建筑結構抗風設計9.1 建筑結構抗風基本知識9.1.1 風及風災9.1.2 風作用及風致響應9.1.3 風荷載及其計算9.2 高層結構抗風設計9.2.1 高層結構抗風設計要點9.2.2 計算實例9.3 高聳結構抗風設計9.3.1 高聳結構受力特點9.3.2 高聳結構抗風設計要點9.4 結構抗風設計的發(fā)展方向復習思考題第10章 建筑結構抗火設計10.1 火災及其成因10.1.1 火災的危害10.1.2 建筑火災10.1.3 影響火災嚴重性的主要因素10.1.4 防火、耐火與抗火10.2 結構抗火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10.2.1 結構抗火設計的意義與發(fā)展10.2.2 基于概率可靠度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10.2.3 火災下結構的極限狀態(tài)10.2.4 火災下結構的最不利荷載、荷載效應組合10.2.5 結構抗火設計方法與要求10.2.6 結構抗火設計的一般步驟10.3 建筑材料的高溫性能10.3.1 鋼筋混凝土的高溫性能10.3.2 高溫下結構鋼的材料特性10.4 結構構件的耐火性能10.4.1 建筑物耐火等級10.4.2 建筑結構構件耐火極限10.4.3 影響建筑結構構件耐火極限的其他因素10.4.4 建筑結構的耐火極限10.5 鋼筋混凝土構件抗火計算與設計10.5.1 鋼筋混凝土構件截面溫度場計算10.5.2 軸心受力鋼筋混凝土構件抗火計算10.5.3 受彎構件抗火計算10.6 鋼結構構件抗火計算與設計10.6.1 鋼結構構件升溫計算10.6.2 軸心受壓鋼結構構件抗火計算和設計10.6.3 鋼梁抗火計算和設計方法10.6.4 偏心受壓鋼柱抗火計算和設計復習思考題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建筑結構抗震與防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