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2009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秘書處 編  頁數:87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立足國情,放眼世界;跟蹤前沿,尋找差異;吸收借鑒,促進繁榮。2008年起,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發(fā)起倡議,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組織編寫本報告。報告由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一流專家學者執(zhí)筆,并邀清了部分海外知名學者參與編寫。本書為第二部年度報告。    報告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系統介紹了2009年度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現狀、重大事件、學術成果、理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學術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發(fā)展趨勢、國內外學術差異比較等,并為讀者推薦了大量的參考文獻目錄。    本報告為讀者全面了解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概況,明晰我國學術發(fā)展在國際學術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本學科發(fā)展方向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第二章  哲學第三章  經濟學第四章  管理學第五章  法學第六章  政治學第七章  社會學第八章  人類學與民族學第九章  歷史學第十章  文學第十一章  藝術學第十二章  新聞傳播學第十三章  語言學第十四章  教育學第十五章  心理學第十六章  圖書館學、情報學第十七章  國際問題研究第十八章  交叉學科第十九章  方法淪研究

章節(jié)摘錄

  30多篇科學哲學研究的文章,它們基本反映了科學哲學研究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主要進展。下面僅從一般科學哲學和特殊科學哲學兩個大的方面做一些介紹?! 。?)一些傳統的一般科學哲學論題的繼續(xù)和延伸?! ?0世紀最著名的科學哲學著作之一是波普爾(Karl Popper)的《科學發(fā)現的邏輯》。從標題來看,波普爾是為發(fā)現的邏輯辯護的,可其真實意趣卻恰恰相反。沙阿(Mehul Shah)在《波普爾進化認識論中的發(fā)現的邏輯》①一文中,仔細分析了波普爾的“科學發(fā)現的邏輯”的基本內涵,指出對于波普爾來講,科學發(fā)現的邏輯結構完全是一種未加批判的教條,或是未加辯護也不可能得到辯護的偶然產生的猜測,所以他拒絕科學發(fā)現的邏輯。當波普爾在述及“科學發(fā)現的邏輯”時,“發(fā)現”僅僅意味著在嚴格的反駁中幸存下來的一些東西,于是科學研究的過程類似于自然選擇的過程:波普爾承認任何類型的發(fā)現的邏輯都可以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發(fā)現,假設的產生過程即“猜想”與假設的評價過程即“反駁”與自然選擇是可類比的,但是,由于他也承認科學研究是由所謂“真”的理想所引導的,發(fā)現的邏輯——認識的進化或日概念的進化,也區(qū)別于生物的進化。對認識論進化的贊同,和對它與生物進化間差別的認同,這種態(tài)度,將引導人們深入思考生物進化是怎樣與科學發(fā)現的邏輯相關的,特別是理解關于“真”的理想是怎么適用于假設生成的過程的?! ±蛲衅章逅梗ˋthanasios Raftopoulos)在“感覺系統與實在論”②一文中,則辟出了一條捍衛(wèi)實在論的蹊徑。眾所周知,結構主義表明,觀察是滲透理論的,它反對實在論那種通過感覺將個人與客體直接相聯系的觀點,由此削弱了實在論。為了捍衛(wèi)實在論,作者一方面需要說明感覺不需要任何中介性的概念框架可以將我們與外部世界直接相連,這種直接聯系的結果是經驗的非概念性內容的存在;另一方面還要加以證明的是,來自外部環(huán)境中的部分的非概念性內容正確地描繪出了不依賴客體的思想(精神)的特征。為此,拉夫托普洛斯在文中首先指出,從非概念性內容出發(fā)分析實在論問題是一種恰當的研究角度。傳統的對實在論問題的分析是從信念為真這樣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實在論與個人信念是否為真和對此是否可證明的問題相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外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2009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