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張兆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張兆松 編 頁數(shù):330
Tag標簽:無
前言
當前,寄生蟲病仍在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就全球而言,寄生蟲病在很多國家和地區(q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的又出現(xiàn)再燃。我國是寄生蟲病流行較嚴重的國家。醫(yī)學寄生蟲學是醫(yī)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本書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緊扣培養(yǎng)目標,遵循“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原則,注重“三基”訓練,同時將科學性、先進性、啟發(fā)性和適用性貫穿全書。突出基礎與臨床的結合,加強寄生蟲病臨床和防治內容,有利于現(xiàn)代醫(yī)學生拓寬視野,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以及緊密聯(lián)系醫(yī)療和防治工作實際。為適應2l世紀現(xiàn)代醫(yī)學教育,有效地配合雙語教學,本教材突出雙語特點。如重要名詞和圖注均采用中英文撰寫;以英文撰寫生活史要點(mainpointsofthelifecycle),章(總論和寄生蟲病診斷技術)后或節(jié)后附有英文撰寫的章節(jié)要點(mainpointsofthechapter/section)。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醫(yī)學寄生蟲學及相關的其他醫(yī)學專業(yè)英文詞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醫(yī)學英語水平。并力求教材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本教材由國內16所高等醫(yī)學院校寄生蟲學一線專家、教授編寫而成。承蒙南京醫(yī)科大學吳觀陵教授主審全書。各位編委以及其他參編者(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呂芳麗、鄭州大學醫(yī)學院崔晶、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卜玲毅、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張唯哲、皖南醫(yī)學院趙金紅、湛孝東、孫恩濤等)為本教材的編寫付出了辛勤勞動,南京醫(yī)科大學有關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美國Morehouse醫(yī)學院Gordon了。Leitch教授對第一至三篇中的英文要點進行了文字修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教材是在全體編寫人員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但書中難免有不足和錯漏之處,敬請同行和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內容概要
《醫(yī)學寄生蟲學》由南京醫(yī)科大學張兆松教授主編,全國16所高等醫(yī)學院校寄生蟲學一線專家教授編寫而成?!夺t(yī)學寄生蟲學》包括總論、醫(yī)學原蟲學、醫(yī)學蠕蟲學、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學及寄生蟲病診斷技術共5篇20章。教材突出雙語特點,重要名詞和圖注均采用中英文撰寫,以英文撰寫生活史要點;每章節(jié)后附有英文撰寫的章節(jié)要點,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醫(yī)學寄生蟲學及相關專業(yè)英文詞匯,以提高學生的醫(yī)學英語水平.教材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圖文并茂?!夺t(yī)學寄生蟲學》適用于臨床、基礎、預防、護理、檢驗、口腔、藥學等專業(yè)本科生,亦可作為長學制醫(yī)學生、研究生、臨床醫(yī)務人員及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寄生蟲生物學第一節(jié) 寄生關系第二節(jié) 寄生蟲生活史第三節(jié) 寄生蟲與宿主的類型第四節(jié) 寄生蟲的分類及命名第二章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第一節(jié) 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第二節(jié) 宿主對寄生蟲感染的反應第三節(jié) 寄生蟲感染免疫的特點第四節(jié) 宿主與寄生蟲相互作用的結局第三章 寄生蟲的危害性第一節(jié) 寄生蟲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第二節(jié) 寄生蟲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第四章 寄生蟲感染的特點第五章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第一節(jié) 寄生蟲病的流行環(huán)節(jié)第二節(jié) 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第三節(jié) 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第四節(jié) 寄生蟲病的防治第二篇 醫(yī)學原史學第六章 醫(yī)學原蟲概述第七章 葉足蟲第一節(jié) 溶組織內阿米巴第二節(jié)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第三節(jié) 其他非致病性阿米巴第八章 鞭毛蟲第一節(jié) 杜氏利什曼原蟲第二節(jié) 錐蟲一、布氏錐蟲二、克氏錐蟲第三節(jié) 藍氏賈第鞭毛蟲第四節(jié) 陰道毛滴鞭毛蟲第五節(jié) 其他毛滴蟲第九章 孢子蟲第一節(jié) 瘧原蟲第二節(jié) 剛地弓形蟲第三節(jié) 隱孢子蟲第四節(jié) 肺孢子蟲第五節(jié) 其他孢子蟲一、肉孢子蟲二、等孢球蟲三、微孢子蟲四、人芽囊原蟲第十章 纖毛蟲第一節(jié) 纖毛蟲概述第二節(jié) 結腸小袋纖毛蟲第三篇 醫(yī)學蠕蟲學第十一章 醫(yī)學蠕蟲概述第十二章 吸蟲第一節(jié) 吸蟲概述第二節(jié) 華支睪吸蟲第三節(jié) 布氏姜片吸蟲第四節(jié) 肝片吸蟲第五節(jié) 并殖吸蟲一、衛(wèi)氏并殖吸蟲二、斯氏并殖吸蟲第六節(jié) 日本血吸蟲(日本裂體吸蟲)附:尾蚴性皮炎第七節(jié) 寄生于消化系統(tǒng)的其他吸蟲一、異形吸蟲二、棘口吸蟲第十三章 絳蟲第一節(jié) 絳蟲概述第二節(jié) 鏈狀帶絳蟲第三節(jié) 肥胖帶絳蟲附:亞洲帶絳蟲第四節(jié) 細粒棘球絳蟲第五節(jié) 多房棘球絳蟲第六節(jié) 微小膜殼絳蟲第七節(jié) 縮小膜殼絳蟲第八節(jié) 曼氏迭宮絳蟲第九節(jié) 其他人體寄生絳蟲一、闊節(jié)裂頭絳蟲二、犬復孔絳蟲第十四章 線蟲第一節(jié) 線蟲概述第二節(jié) 似蚓蛔線蟲第三節(jié) 毛首鞭形線蟲第四節(jié) 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第五節(jié) 蠕形住腸線蟲第六節(jié) 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第七節(jié) 旋毛形線蟲第八節(jié) 糞類圓線蟲第九節(jié) 廣州管圓線蟲第十節(jié) 其他線蟲一、結膜吸吮線蟲二、東方毛圓線蟲三、美麗筒線蟲四、麥地那龍線蟲第十五章 豬巨吻棘頭蟲第十六章 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概述第十七章 昆蟲綱第一節(jié) 昆蟲綱概述第二節(jié) 蚊第三節(jié) 蠅第四節(jié) 白蛉第五節(jié) 蠓第六節(jié) 蚋第七節(jié) 虻第八節(jié) 蚤第九節(jié) 虱第十節(jié) 臭蟲第十一節(jié) 蜚蠊(蟑螂)第十八章 蛛形綱第一節(jié) 蛛形綱概述第二節(jié) 蜱一、硬蜱二、軟蜱第三節(jié) 革螨第四節(jié) 恙螨第五節(jié) 蠕形螨第六節(jié) 疥螨第七節(jié) 塵螨第八節(jié) 粉螨第十九章 病原學診斷方法第一節(jié) 糞便檢查第二節(jié) 體液檢查第三節(jié) 排泄物和分泌物檢查第四節(jié) 活組織檢查第五節(jié) 培養(yǎng)法第六節(jié) 動物接種法第二十章 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第一節(jié) 免疫學診斷技術第二節(jié) 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附錄中外文名詞對照參考文獻彩圖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寄生現(xiàn)象是宿主與寄生蟲在長期共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適應建立起的一種平衡的生物學相互關系。寄生蟲必須從宿主獲取營養(yǎng)、代謝、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的需求,同時可能對宿主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與此同時,宿主也會以各種方式試圖殺傷、清除體內的寄生蟲。然而從進化角度看,寄生得以建立,說明寄生蟲與宿主之間處于一種“平衡的致病性狀態(tài)”(balanCedpathogeniCity),即寄生蟲與其自然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不總是導致疾病狀態(tài),特別是宿主在正常健康狀態(tài)下。在以慢性寄生為特征的大多數(shù)宿主一寄生蟲系統(tǒng)中,這種平衡反映為既維持持續(xù)寄生,又不危及宿主群中大多數(shù)個體生命的狀態(tài)。此生物學意義上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宿主與寄生蟲相互作用的平衡,或者說,是在寄生蟲與宿主的適應性共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寄生蟲毒力與宿主抗力是支配進化中的宿主群和進化中的寄生蟲群相互作用的兩個基于遺傳的關鍵因素。而在平衡的宿主一寄生蟲關系中,進化選擇力致使進化中的宿主演化出一系列適應性免疫應答以對抗或消除寄生蟲及其有害影響;同時進化中的寄生蟲群也相應地演化出諸多拮抗機制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擊。因而,寄生蟲感染的免疫是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內容,與宿主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以及寄生蟲病的致病機制有密切關系。(一)奪取營養(yǎng)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生長、發(fā)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質均來源于宿主,寄生的蟲數(shù)越多,對宿主營養(yǎng)的掠奪也越嚴重。如蛔蟲和絳蟲在腸道內寄生,奪取大量的營養(yǎng),并影響腸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營養(yǎng)不良。(二)機械性損傷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移行及寄生時,對相應部位及附近組織和器官均可產生損害或壓迫作用。如蛔蟲幼蟲在肺內移行時,穿破肺泡壁毛細血管,可引起出血。大量蛔蟲成蟲寄生可扭曲成團引起腸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內,起初沒有明顯癥狀,以后逐漸長大壓迫肝組織及腹腔內臟器,出現(xiàn)明顯的壓迫癥狀。
編輯推薦
《醫(yī)學寄生蟲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